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胃癌的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

胃癌的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壹,其發病率居我國各類腫瘤之首。胃的惡性腫瘤中,腺癌占95%,也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甚至位居人類所有惡性腫瘤之首。早期胃癌大多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當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處於晚期。因此,我們應該非常警惕胃癌的早期癥狀,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我國胃癌發病率西北地區最高,其次是東北和內蒙古,華東和沿海地區次之,華南和西南地區最低。每年約有654.38+0.7萬人死於胃癌,幾乎是所有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654.38+0/4,每年新增胃癌患者超過2萬人。胃癌真的是壹種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疾病。胃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40 ~ 60歲多見,男女比例約為2:1。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生活習慣、飲食、環境因素、遺傳素質、精神因素等。以及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異型增生和腸化生、術後殘胃、幽門螺桿菌(HP)長期感染。胃癌可以發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更常見於胃竇,尤其是胃的小彎。根據癌組織浸潤深度可分為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如不可預知的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泛酸、厭食、輕度貧血等類似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慢性胃炎的癥狀。有些患者通過服用止痛藥、抗潰瘍藥或飲食來緩解或減輕疼痛,因此往往不經進壹步檢查就被忽視。隨著病情的進展,胃部的癥狀逐漸轉為明顯的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體重減輕、貧血。晚期常出現癌轉移、腹部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黑便、腹水、嚴重營養不良。由於胃癌在我國十分常見且危害較大,相關研究認為其病因與飲食習慣和胃病有關,因此了解關於1胃癌的基礎知識對於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編輯本段】臨床表現(1)胃癌各期癥狀

1,70%以上的早期胃癌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類似胃炎或胃潰瘍的非特異性癥狀,包括飽脹不適或上腹部隱痛、泛酸、噯氣、惡心、偶見嘔吐、厭食、消化不良、黑便等。

2.胃癌晚期(即胃癌晚期)的癥狀是胃區疼痛,經常咬人,與進食無明顯關系,也有類似消化性潰瘍的疼痛,進食後可緩解。腹部脹滿、沈重、厭食、腹痛、惡心、嘔吐、腹瀉、消瘦、貧血、水腫、發熱等。賁門癌主要表現為劍突下不適、疼痛或胸骨後疼痛,伴有進食梗阻或吞咽困難;胃底、賁門下段癌往往沒有明顯癥狀,直到腫瘤巨大壞死潰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才引起重視,或者直到腫瘤浸潤到賁門引起吞咽困難才引起重視。胃體部腫瘤以腫脹型多見,疼痛不適出現較晚。潰瘍癌是胃竇最常見的形式,因此上腹痛的癥狀出現得更早。當腫瘤延伸至僻靜門口時,可引起惡心、嘔吐等幽門梗阻癥狀。癌癥的擴散和轉移可引起腹水、肝腫大、黃疸和肺、腦、心臟、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轉移,產生相應的癥狀。

(2)胃癌患者的體征

絕大多數胃癌患者無明顯體征,部分患者上腹部有輕度壓痛。位於幽門竇或胃體的進展期胃癌,有時可觸診出壹個腫塊,常呈結節狀,質硬。當腫瘤浸潤到鄰近的器官或組織時,腫塊往往是固定的,無法推動。女性患者在中下腹觸診到腫塊,往往提示是克魯肯貝瘤。胃癌有肝轉移時,腫大的肝臟內可觸及結節狀腫塊。當腹部轉移性腫塊壓迫膽總管時,可發生梗阻性黃疸。幽門梗阻患者,上腹部可見增大的胃型,可聽到休克的聲音。當癌癥通過胸導管轉移時,左側鎖骨上淋巴結可以增大。進展期胃癌有盆腔種植時,直腸指檢可觸診膀胱(子宮)直腸窩結節。有腹膜轉移時可出現腹水。小腸或腸系膜轉移引起的腸腔狹窄可導致部分或完全性腸梗阻。癌穿孔引起的彌漫性腹膜炎可引起仰臥位板樣僵硬、腹部壓痛等腹膜刺激癥狀,也可浸潤鄰近腔的器官形成內瘺。(3)胃癌常見並發癥

1,合並消化道出血時,可出現頭暈、心悸、柏油樣大便和嘔吐褐色物質。

2.當胃癌腹腔轉移壓迫膽總管時,可出現黃疸和大便粘土色。

3、合並幽門梗阻,可出現嘔吐,上腹部可見增大的胃型、氣味和休克音。

4、癌性穿孔引起的彌漫性腹膜炎,可出現仰臥位板樣僵硬、腹部壓痛等腹膜刺激癥狀。

5、胃腸瘺的形成,見不消化食物的排出。臨床診斷方法

胃癌應與胃潰瘍、單純性胃息肉、良性腫瘤、肉瘤、胃慢性炎癥等鑒別。有時需要與胃皺襞肥大、巨大皺襞、胃黏膜脫垂、幽門肌肥大、重度胃靜脈曲張等相鑒別。鑒別診斷主要依靠X線鋇餐造影、胃鏡和活檢。

(壹)實驗室檢查早期懷疑胃癌,遊離胃酸低或缺乏,如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下降、大便潛血(+)。低總血紅蛋白、白/球倒置等。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等實驗室異常。

(2) X線表現: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可清楚顯示胃的輪廓、蠕動、粘膜形態、排空時間、充盈缺損和龕影。檢驗的準確率接近80%。

(3)纖維內鏡是胃癌最直接、準確、有效的診斷方法。

(4)脫落細胞學檢查當臨床和X線檢查懷疑胃癌時,有學者提倡此檢查。

(5) B超可以知道周圍實質器官有無轉移。

(6) CT檢查了解胃腫瘤的侵犯情況,與周圍器官的關系,切除的可能性。

胃癌與其他惡性腫瘤的鑒別;

(1)原發性胃惡性淋巴瘤:原發性胃惡性淋巴瘤占胃惡性腫瘤的0.5% ~ 8%,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胃竇。其臨床表現與胃癌相似。約30% ~ 50%的霍奇金病患者有持續性或間歇性發熱,X線鋇餐檢查的檢出率可達93% ~ 100。x線征象為不規則增厚的彌漫性胃黏膜皺襞,形態不規則的多發性潰瘍,潰瘍邊緣黏膜大片皺襞,單個或多個圓形充盈缺損,呈“鵝蛋石”樣改變。胃鏡檢查顯示巨大胃黏膜皺襞、單發或多發息肉樣結節、表面潰瘍或糜爛時,應首先考慮胃淋巴瘤。

(2)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肉瘤占胃惡性腫瘤的0.25% ~ 3%,占胃肉瘤的20%,多見於老年人,好發於胃底和體部。腫瘤常為> > 10cm,球形或半球形,缺血可出現大面積潰瘍。按部位可分為:①胃內型(黏膜下型),腫瘤突入胃脘;(2)胃外型(漿膜下型),腫瘤生長於胃外;③胃壁型(啞鈴型),腫瘤生長於胃內外。

輔助檢查

(1)胃腸X線檢查

是胃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影顯示粘膜線,如壓力投影功率雙對比,特別是鋇劑和空氣雙對比,對檢測胃壁微小病變非常有價值。

1.早期胃癌的X線表現在適當的壓力或雙重對比下。隆起型常表現為小的充盈缺損,表面不全,基底部略寬,附近黏膜增厚、紊亂,可與良性息肉相鑒別。

淺表型:粘膜扁平,表面有顆粒狀增生或輕微盤狀突起。有的患者可以看到壹小片鋇劑堆積,或者填充時出現比較小的突起。壹般病變部位仍有蠕動,但胃壁較正常稍硬。

凹陷型:可見淺龕影,底部多粗糙,胃壁可較正常略硬,但蠕動和收縮仍存在。加壓或雙重造影下,凹陷區可見鋇劑,陰影較淡,形態不規則,相鄰粘膜線常呈杵狀中斷。

2.進展期胃癌的X線表現為蘑菇狀:是壹種從胃腔內突出的充盈缺損,壹般較大,輪廓不規則或呈分葉狀,基底較寬,表面常因潰瘍而在充盈缺損處出現不規則的龕影。充盈缺損周圍的胃粘膜線中斷或消失。胃壁略硬。

潰瘍型:主要表現為龕影、不規則潰瘍口、手指印痕征和環堤征,周圍皺襞呈結節狀增生,有時在環堤處突然中斷。混合型患者通常以潰瘍為主,伴有增生和浸潤性改變。

浸潤型:局限性患者表現為粘膜線異常增厚或消失,胃壁堅硬,胃腔狹窄。在不同時間同壹位置拍照時,胃壁上可能出現雙重陰影,說明正常蠕動和僵硬的胃壁輪廓較重。廣泛浸潤的粘膜皺襞變平或消失,胃腔明顯縮小,整個胃壁僵硬,未見蠕動波。

(2)內窺鏡檢查

可以直接觀察胃的各個部位,對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很大的診斷價值。

1.突出型早期胃癌主要表現為局部黏膜突出,突入胃脘,有蒂或基寬,表面粗糙,部分呈乳頭狀或結節狀,表面有糜爛。淺表型表現為邊界不規則,局部黏膜粗糙,邊界不清,輕度隆起或凹陷,表面顏色淺或紅色,有糜爛,最容易漏診。凹型潰瘍明顯,凹陷多於粘膜層。以上類型可合並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2.進展期胃癌往往具有胃癌的典型表現,內鏡診斷並不困難。隆起型病變直徑較大,形態不規則,呈菜花狀或菊花狀。

(3)胃液檢查

大約壹半的胃癌患者有胃酸缺乏癥。基礎胃酸中乳酸含量可高於正常值(100μg/ml)。但胃液分析對胃癌的診斷意義不大。

(4)生物和生化檢查

包括癌癥的免疫反應,貝內特化學成分的測定和酶反應。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與血液中胃蛋白酶原ⅰ/ⅱ的比值;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和單克隆抗體,但這些檢查假陽性和假陰性高,特異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