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臘月二十四(部分地區和土家族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臘月三十,是湘南各地都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相傳24日是竈神上天的日子。23號晚上給竈臺準備祭祀用的水果,請竈神在天上玩東西的時候多說好話,這是老習俗。24日家人“小年”團聚,28日打掃球場。最隆重的場合是臘月的除夕,遊子們遠歸故裏,吃壹頓團圓飯,稱為年夜飯。年夜飯很豐盛,雞鴨魚肉雞蛋蔬菜,滿滿壹杯壹盞,但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傳統獨特的菜譜。魚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菜,寓意“壹年有余”;郴州人喜歡吃酸蘿蔔和豬肝腸,象征著人要有肝有腸;洪江壹帶喜歡吃春粉,上面蓋著魚、肉、雞、鴨、蹄花、姜兩塊,以示應聲蟲。也有人壹碗四季蔥拌豆腐,寓意“四季分明,吉祥如意”。除夕夜,民間有壹個習俗,就是看年夜飯,全家圍坐在火爐旁,辭舊迎新。很多地方都有燒柴取火的習慣,取“財頭”的諧音,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春節。舊俗壹般從正月初壹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新鄭初壹雞鳴時,在堂前燃放鞭炮,稱為“開門”、“開門”。點蠟燭祭天地和祖先,然後出門祭天五方,叫“出門”或“出門”節日更是五光十色,最熱鬧的莫過於打龍燈了。龍燈的種類很多,有長龍、老龍、幼龍、鰲龍、草龍等。玩龍燈壹般是五日熄燈,十五日閉燈,行進在大街小巷之間,人多的時候跳舞。在湘西辰溪壹帶,有人玩龍燈到正月三十,會走訪周圍幾十個同姓的村落,俗稱“戲子燈”。在元宵節的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所有的家庭都會吃元宵來顯示他們的團聚和和諧。
正月初壹早上要吃炒年糕,給鄰居拜年,初二給嫁出去的女兒拜年,五月初五包餃子,十五元宵。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五月初五端午節,粽子裏塞艾葉,煮艾葉洗澡。女婿給嶽家送餃子。邵東也稱五月的第五天為小龍端午節,五月的第十五天為大龍舟節。包粽子也很受歡迎,但不如小龍端午節受歡迎。
六月早稻收割有個新習俗,現在很少見了。
七月初七,有孩子拜鄉橋為母,稱為橋母。據說這樣的孩子可以茁壯成長。中秋節在7月10日左右開始,燃放鞭炮燒紙錢迎接已故的祖先,燃放14個鞭炮燒紙錢送走。期間每天燒紙,用煮熟的綠豆做餡做糯米粑粑,稱為桐樹葉粑粑。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重陽節,只為敬老。
12月24日叫小年,家家打掃衛生,隆重慶祝。過了小年,我開始殺豬。據說小年以後的死者都被顏誤收為豬,所以葬禮秘籍直到第二年初五才發出。除夕夜,全家團聚,在農村,中午慶祝新年。
此外,邵陽習俗宴會在中午舉行。湖南嶽陽有許多不同的習俗。比如嶽陽有幾個市縣。可以說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想必妳應該是外國人。但妳是嶽陽的女婿吧?呵呵,其實過年很簡單。玩得開心。壹般不管妳知不知道,別人跟妳說拜年,妳至少要回贈壹份禮物。還有壹種在除夕給孩子包紅包的方式,那就是MIMI。想包多少,看妳自己的心意。最重要的是,老人忌諱過年的時候絕對不能說“死”字,不然別人會覺得不吉利。多說些吉利的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