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家長上課的目的。
?雖然家長客觀上有以上優點,但有些班主任主觀目的是減輕負擔,讓家長看自習,自己監考,時間長了難免會引起家長的反感。
?班主任的主觀目的應該是讓家長感受班級氛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班級的良性發展。班主任的主觀目的是為公,不是為私。
像現在,我班高三,離高考只剩100天了。我的班級已經開始有家長陪讀了。原因是離高考只剩100天了。作為考生家長,或多或少都有些焦慮。這種焦慮的原因大部分是孩子的成績,但是幫不上忙就會瞎想或者瞎指揮。這些都是高三備考的大忌。所以我們班家長陪讀的目的是感受高三的學習氛圍,緩解家長的焦慮。家長坐在課堂上,在緊張的備考氛圍中感受高考的緊張,看到孩子和班裏同學的努力,心裏會得到壹點點安慰。父母回家後和孩子溝通,可能會減少“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發生,對孩子的引導可能不再是廢話,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反感。
第二,家長陪孩子上課的時間。
高中三年,我覺得對孩子來說三年是不壹樣的。高壹孩子剛進入壹個新的群體,有的孩子是第壹次寄宿,第壹次離家獨立生活。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精神斷奶,父母也需要精神斷奶,給孩子壹片自己飛翔的天空。所以高壹不建議家長陪著上課。班主任要根據班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自己的班級規劃開展班級活動,盡快完成班級集體的建設,讓孩子在這個班級有歸屬感和榮譽感。
高二是整個高中階段的分化期。孩子熟悉高中的生活和規律,沒有高考的壓力,所以有些高二的孩子特別亂。所以這個時候不建議家長陪著去上課,因為家長看到這些不學習的孩子會有壹些想法。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會很生氣。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會對這個班的班風和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產生懷疑。高二,班主任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以德上課,以法上課,用壹套組合拳讓調皮的學生度過這個危險期。
高三,尤其是高三後期,是家長進入班級的最佳時機:從親子關系層面,學生跨過高考後離開家庭,開始自己的“成人”生活。作為父母,陪伴孩子度過在家學習的最後壹段時間,度過人生中最艱難但最簡單的壹段時間,意義重大。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和學生壹起上課可以緩解考生家長的焦慮,幫助學生高效備考。
每個家長都不要在教室裏待太久,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晚自習。畢竟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進班只是壹種感受和體驗。時間太長反而適得其反。個人感覺晚自習時間比較好。上午下午班裏都有老師,有些老師看到班裏有家長在場會覺得不舒服。我們班家長下午6點到7點半上課,下午5點50放學。6: 00,他們可以感到緊張的吃飯時間。6: 15-7: 30有大自習課,老師7: 30以後進班。安靜地坐壹個半小時,對很多家長來說已經是上限了。
第三,家長上課不只是“陪讀”。
家長上課要找點事做。在百日沖刺的時候,我讓孩子給父母寫壹封信,但是這封信並不是直接寄給父母的,而是在他們陪孩子上學的時候裝在信封裏寄給他們的。所以父母陪伴的第壹件事就是看信。我還準備了壹個筆記本,專門用來給父母寫陪伴日記。在這個筆記本的扉頁上,寫著註意事項。所以,父母陪伴的第二件事就是寫日記。需要溝通的家長之後,要留下來單獨和孩子溝通。陪伴他們的第三件事是和班主任或任課老師溝通。我還準備了班級快樂日記和壹本關於誌願服務的書,供家長陪伴。寫完日記後,家長可以看看班級快樂日記,從另壹個角度了解班級和孩子,也可以看看誌願服務的專業知識,這對於高三的家長來說尤為重要。
第四,家長陪讀學生的安排。
按孩子名字輪流起,好處是輕松簡單,壞處是有攤派之嫌。父母有事,就空著。
我是按照自願申報,班主任靈活調配的原則做的。每周日公布本周每天上課的陪讀學生名單,同時接受下周陪讀學生的申報。在申報單中,我會選擇需要溝通的家長,為他們安排昨晚自習當天的活動。離家遠的,比如山區等城市,都安排在周六下午,這樣家長可以利用接孩子放學的機會,提前去學校陪孩子。
?家長的陪讀不是他們的義務,所以安排家長參加陪讀的課應該被賦予意義,從家長的角度安排陪讀的每壹個細節,從而贏得家長的支持,做好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