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靈山鎮旅遊資源

靈山鎮旅遊資源

靈山位於即墨市以北10公裏處,面積4平方公裏,海拔154.6米。形似靈芝,又名“靈芝山”,被譽為靈山聖母。這座山的三座山峰呈東西向排列,西峰最高。

山上樹木蔥郁,到處都是綠色,綠草如茵。晴天可以爬海石,但可以看東方波濤洶湧的大海,雨天山頂霧氣久久縈繞。靈山聖母院建於周元王五年,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靈山母親的奇妙傳說婦孺皆知。玉皇峰、松聖店、聚仙洞、泰山老母堂、十八手堂金碧輝煌,殿內神像佛像栩栩如生。重達兩噸的昆淩洪鐘的鐘聲震動了幾十英裏,成為齊魯第壹聲鐘聲。古歷4月15日、10月25日的靈山廟會歷史悠久,是膠東半島最大的廟會。在廟會那天,有20萬人湧向方圓的集市。

2001被命名為“即墨市靈山森林公園”,2007年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

靈山聖母院大廳

靈山聖母院是靈山風景區最早、最有影響、最宏偉、最有魅力的寺廟。它是獻給“靈山母親”的,位於靈山西峰之巔。相傳建於公元前471年,經過唐朝和明朝兩次大修擴建,成為靈山最大的寺廟。清道光、鹹豐年間,因當地天災人禍,逐漸失修。直到1929,靈山寺主持壹紙募捐,由民間資金重建,頗具規模。

靈山廟

靈山寺,總投資80多萬元,建在靈山西峰南坡的壹個景點。占地1600平方米的庭院由四部分組成:

中國白神圖

是邀請省市著名畫家參照《中國百神圖集》精心繪制的。近100幅圖像經過精心裝飾,鑲嵌在四周的院墻上。圖像繪制精美,文字簡潔明了,圖文並茂。的確是讓遊客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佳作,也是膠東地區唯壹的作品。

星庭

覺醒閣是壹座八角形的亭子,高2米,直徑1.25米,重4000斤。鐘布魯牛由兩條昂首挺胸的金龍組成。12分支排列在鐘扇內,預示著宇宙復蘇的開始。鐘聲渾厚純凈。此鐘以“昆淩”命名,意為“做為天,坤為地”,“男人為天,女人為地”,“坤”代表女人,靈山母親是女神。這座鐘是獻給靈山母親的,所以取名“昆淩”。

神州鼓樓

鼓樓裏放著壹面直徑3米,高1米的巨鼓。鼓身由桑木組裝,鼓面由兩噸大牛剝皮制成,為齊魯第壹鼓。

元正店

朝南朝北的寺廟是財神廟。

戶縣觀音寺靈山戶縣觀音寺建於1992,總投資50萬元。是參照當年被毀的松聲堂、觀音堂、十八手工堂的內容修建的。占地300平方米,位於靈山鎮西峰東南麓。整個建築由四個大廳和側廳組成。正殿為觀音殿,由松聖娘娘、觀音菩薩、十八手佛和東附殿組成。

黃愚苗

建於1992,位於靈山主峰東側,毗鄰聖母院,以被毀的玉皇殿為原型。玉皇殿,當地稱為八角琉璃殿,是靈山十大殿堂之壹。據說建於玉皇廟東50米1924。這是壹座兩層樓的建築,有八個角。覆蓋琉璃瓦,稱為“八角琉璃殿”。大殿的門在正南方,門的兩邊有兩個將軍把守,分別是呼瑪和哈。正殿下層為觀音菩薩、彌勒佛、仙人佛,兩側十八羅漢。正殿上層是玉帝和太後,兩側是四天王和太白金星。華麗的建築和獨特的風格,其規模在靈山十大殿堂中僅次於聖母院。1947年,在靈山爭奪戰中毀於戰火。玉皇廟,占地300平方米,有四個大殿,包括玉帝和太後,兩側是四個天王。是靈山風景區的主要文化景觀之壹。

聚賢洞

位於靈山西峰半山腰,洞高2.5米,寬1.5米,長200多米,貫穿靈山西峰。1969年,全國被解放軍某部在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挖深洞、廣收糧、備災荒”的號召下挖了兩年。裏面有房間和水井。後來廢棄了。1992年,靈山鎮黨委、政府和當地群眾為弘揚民族文化,開發靈山旅遊資源,投資25萬元,經修繕,建成靈山景區景點之壹。經過多次整修,洞內有歷山母親、巫山母親、泰山母親、彌勒佛、觀音菩薩、肖瓊娘娘、九天仙女、王母娘娘和十八羅漢等塑像。

神話之城

成立於2002年,位於靈山鎮,西峰西南山腳下,毗鄰靈山寺。占地面積近300平方米,總投資30萬元。以《八仙過海》、《西遊記·海上驚濤駭浪》、《觀音分娩》等童話為體裁,構建21個個性塑造的小景觀。成為靈山景區較好的景觀,輔以精致的任務鑄造技術、現代電氣、控制和音響技術、燈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