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中國十大名菜中的寺廟菜肴

中國十大名菜中的寺廟菜肴

主要指素菜,用非動物性原料(雞蛋、牛奶除外)烹制。它的繁榮和發展與佛教有關。佛教沒有素食戒律。自釋迦牟尼弟子提婆達多倡導素食傳入中國後,被漢族信徒所接受。從那以後,在寺廟裏吃素就成了佛教的教規。中國的和尚尼姑做的素菜有各種各樣,比如宋代金山寺和尚佛印做的豬肉,清代揚州山和尚燒的馬鞍橋,法海寺燒的爛豬頭,都是以肉取勝,但更多的是以素菜聞名。佛教寺廟裏的素食盛宴受到吃素的佛教僧侶的高度重視。素食主義在南朝梁盛極壹時,當時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賈思勰的《齊姚敏書》中有壹章專門介紹素食,這是中國第壹份素食菜單。起初,僧尼吃素僅限於寺院內部,或者是佛教人士招待僧尼。後來進山的恩人、香客來了,需要就地吃素,於是壹些較大的寺院兼營寺食。後來擴展到商店和宮殿,形成了寺廟素菜、宮廷素菜、民間素菜三大流派。比如宋代的汴京、臨安就有素食館,還有鮮菜、玉灌腸、東坡豆腐等。宋弘《山甲清宮》所載,都是別具特色的素菜。清廷飲食中也有素菜,光緒朝素食局有27名廚師,專門制作素菜。素菜的特點是:壹是由寺廟創制,持鼎者多為僧廚;第二,避免使用韭菜、蔥、蒜等動物性原料和植物性原料;三是用素菜,即吸收素菜的烹飪技術,模仿素菜的造型,借用素菜的名稱。其名菜有羅漢齋、鼎湖上素、素魚翅、燉筍八寶雞、糖醋魚、炸大閘蟹、炸蝦等。、以及孔雀、鳳凰、花蘭、蝴蝶等不同顏色的涼菜等象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