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末,大學畢業的秦玲回到了他的家鄉——Xi安。從那以後,他壹直在不間斷地拍攝Xi安。無論在街上,吃住,他都盡了最大努力去拍攝眼前的景象和Xi安的點點滴滴。
那時候老街還沒有改造,相機都是老式膠片相機。Xi還是“長安”,人們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也許是在別人飯後的閑暇時光裏,也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也許是在漆黑的清晨,我們習慣了的生活被壹個人悄悄記錄下來,成為若幹年後這座城市的青春模樣。
上世紀90年代,Xi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拆遷幾乎達到了壹個高峰。這期間秦嶺拍了很多關於拆遷的照片,照片裏很多老建築現在都沒了。通過這段時間的拍攝,他更加意識到了及時記錄的價值。
東西街,南北胡同,拆遷現場,城中村住戶,江浙商販,他的每壹張照片裏都有人,裏裏外外,給人壹種溫暖的感覺。他想接近人們並給他們拍照。
兩個人的單行道
無論在生活、工作還是攝影方面,妻子葉子勝都給予了秦嶺極大的關心和支持。秦嶺主要負責拍照,葉子勝負責寫稿和編輯文字。這對攝影界的情侶真的把攝影融入了生活。
80年代初解放路的壹個娛樂市場。
《老Xi安——消失街區的娛樂市場》壹書就是他們寫的。他們花了很大力氣拍了這組照片。那時候,我還在上班。每天下午下班後,秦嶺都和妻子騎著自行車,壹起在工地拍照,和工人們聊天,感受解放路上人們最真實、最樸實的生活狀態。帶著真誠的文字,帶著舊日回憶的照片,暖心發布。
拍了很久的片子,兩個人覺得不滿意,會推掉重新拍。他們去陜北拍攝古村落,前後多達七趟。他們得詳細了解村子的地貌、地形、水系、山川、道路、人文,包括村民吃什麽,用什麽工具,周圍環境如何,才能詳細拍攝他們想要的東西。關於拍照,他們有很多經驗:照片是“點”,視頻是“面”,讓事物更加豐富,完整地說明了事物的脈絡。
鐘樓東南角(現開元商城所在地),曾經著名的解放市場就在這裏1985。
幾十年來,兩人壹直堅持拍照、寫作、運動,即使退休後也是如此。他們珍惜長安的過去,見證了Xi的變化。他們不僅是攝影師,更是記錄時間的行者。
作品欣賞:
1979年,大雁塔周邊的村落每年都會在這裏舉行冬季物資交流會。
1980,北城墻上看到的火車站廣場。
1983期間,護城河夏季重修,淤泥用人力壹筐筐運到岸邊。
1984春節期間,大雁塔附近的村民搞了壹場社火。
1985春節期間,Xi安三趙村的村民壹大早就把燈籠帶到城裏去賣。
1985年8月,郵局建於20世紀30年代。
1988年,他在西營廠秦王宮殿前玩起了社火,給春節的市民造成了困擾。
在1991,西新街是壹個拿著手機的男人。
西街1995,擦鞋男。
1996,穿著BB機和錄音機的時尚年輕人。
1997 65438+2月,武夷酒店門前。
1998情人節,Xi安東街的壹對情侶。
65438+8月0999,下班後Xi安北街。
1999九月,小北門外,途經隴海鐵路匝道。
1999 65438+2月,上班族在Xi安西五路上的雪中。
2000年6月5438+10月,晚上賣報。
2000年8月,壹名少年在Xi安東新街夜市賣花。
2003年7月,Xi安環城西路西門外被拆除。
2004年,Xi安東街,壹名婚禮攝影師走過壹場婚禮真人秀的櫥窗。
2004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開放,Xi市第二十九中學被拆除。
2008年,鐘樓下拍的壹張臨時身份證照片。
2015七月,Xi安小東門外,農民工在等待。
2016年6月,壹場夏雨將盛夏的古城帶回了煙雨蒙蒙的長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