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淮海地區的經典菜肴,把子肉屬於魯菜,起源於古代徐州。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魯菜、川菜、粵菜、湘菜、淮揚菜等五大菜系在這裏相互交融,但把子肉卻在眾多菜系中脫穎而出。它的起源是什麽?
相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互相欣賞,決定拜壹拜,把酒喝了。因為張飛是屠夫,他宰了壹頭豬,把豬肉、豆腐、雞蛋等食材放在壹個鍋裏煮。後來到了隋朝,山東壹位名廚改進了這種做法,精心挑選帶皮豬肉,放在壇子裏燉,用秘制醬油調味。燉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色澤鮮艷,口感醇厚,深受老百姓喜愛。這種做法,再加上劉備、關羽、張飛結義兄弟的傳說,就成了今天的肉。
有人說,把子肉就像徐州人的性格,外表粗獷,內心細致。這種充滿徐州特色的菜,正是我們徐州人無法忘記的,是最原始的美食記憶和傳承。
70年代徐州只有屈指可數的兩三家餐館,孩子貪吃,大人就花二三毛錢買兩塊回家解孩子的饞。現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把子肉已經成為全國餐飲行業協會命名的“地方特色名菜”,很多飯店、餐廳或者大排檔都做起了把子肉。走在徐州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聞到把子肉的香味,那是中午。來壹碗米飯,要壹塊肉,再配上素雞、海帶、青菜等不同的配菜。十塊錢就可以吃的很舒服。如果和幾個朋友壹起吃飯,喝幾瓶啤酒,只要幾十塊錢就可以吃的很開心。
目前壹些城市已經開了賣把子肉的小飯館,大多以“正宗徐州把子肉”為名。那為什麽徐州把子肉能流傳千裏,被那麽多人喜歡呢?因為五花肉是用最好的五花肉煮出來的,所以有壹種特別的肥而不膩的味道。雖然是用濃油紅醬做的,但是不鹹,正好下壹餐。米飯和肉的結合正好把米飯和肉都帶出來了。紅燒肉只是這種小吃的統稱,還有其他輔助菜品與之搭配,比如四喜丸子、蘭花幹、海帶結、面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雞片、虎皮蛋、黃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腸、排骨、肘子、雞腿等葷素搭配,可以滿足顧客不同的飲食需求。
其實做把子肉的過程並不復雜。作為徐州特有的名菜,普通人也能把把子肉做的很好吃。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成長條,用麻繩綁在壹起,煮熟,放入醬油中燉至酥爛。豬肉是用醬油煮的,不放鹽和糖。它是在壹個只有醬油八角的高瓦罐裏燉的。熱度夠了就封在壹起,香氣四溢。趁熱把肉和汁澆在白米飯上,非常好吃。
有肉有肉,徐州人有情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