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生火做飯方式與燒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相比,究竟哪個對環境的汙染最小呢?
首先,先來說說傳統的生火做飯方式會排放出哪些汙染物?
我們俗稱的柴火,通常包括壹類的可燃物,比如幹枯的樹枝、尚未幹枯的樹枝、以及麥稭稈等上面提到的農作物莖稈。如果細細深究這些柴火的基本組成的話,這類柴火通常由碳、氫、氧組成,所以都是環保的材料。
但是當它燃燒起來時就不是環保了,伴隨著燃燒它將釋放出壹類汙染氣體,包括:硫氧化合物、多環芳烴(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甲烷、壹氧化碳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未能及時燃燒的顆粒物也就是濃煙徐徐升起,我們之所以感覺到辣眼睛,就是其中的壹些汙染物在作怪。
其中多環芳烴還具有很大的 健康 威脅,其中的相當壹部分還有致癌性,雖然裊裊炊煙拴住了我們的鄉愁,但同時還要認清楚,它是壹種汙染源。
而天然氣、液化氣我們用起來會怎樣呢?以及這些燃料是哪裏來的呢?
液化石油氣是煉油廠進行煉制原油時的副產品,它是壹種無色的揮發性液體,熱值高,主要的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以及其他烷系或烯類物質。現今的居民生活使用壹般是城市的燃氣公司管道供給,當然還有氣罐供給的方式。
這種燃料造成的汙染較小,況且它是壹種副產品,不用就白白浪費了,燃燒無粉塵,也是壹種比較環保的燃料了。
天然氣相對它來說更加的環保,天然氣涵蓋的比較廣泛,有油田氣、氣田氣、煤層氣、生物氣,天然氣也可以用以制作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的主要組成是烷烴,其中甲烷占了大多數。
天然氣究其來源要比石油氣還要環保壹些,並且天然氣在使用過程中也要比液化石油氣安全。
總之來說,使用天然氣以及液化石油氣要比直接燒柴火環保的多,而且隨著時代進步,燒柴火自然會慢慢消失,因為現在的人都愛美,不會在濃煙滾滾的屋子中去點燃柴火、生火做飯了,這壹縷鄉愁終究是會消失的。
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大、環保意識的提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壹理念深入人心,鄉村也會在環保方面越來越規範化,所以,那壹縷鄉愁終究是會消失的。
兒時住在美麗的 江南 小城黃山, 40多年前 叫徽州。那時候家裏既有煤球爐子,也有燒柴的竈。煤粉需要從煤站買來,趁天氣好的時候自己拌上些黃泥和水做成煤球,曬幹後儲存起來慢慢用。燒柴火則需要買劈柴,有時候也會去附近的山上撿壹些枯枝,但樹是絕不許砍的。
(這是借來的圖,有美人,廚房啥樣無所謂,對吧?)
外婆家在農村,沒有煤爐,用的是很大的鐵鍋和柴竈。家裏的稻草麥稈總是不夠用的,時常需要表哥周末或假期去挺遠的地方砍茅草挖樹根回來,在院子裏曬幹了用來燒火。因為家家戶戶都燒柴草,附近山上能砍的樹和草都被砍光了,看過去沒多少樹。
用過柴竈的人都知道,它壹定需要壹個長長的煙囪從屋頂伸出去,否則是決不能用的。為啥?因為有煙,很大的煙。即便有煙囪,廚房四壁也總是黑乎乎的,他們都習慣了,不覺得有啥不好。
(裊裊炊煙是許多人的鄉愁)
前些年北方鬧霧霾,壹到冬天就發愁,因為PM2.5,空氣中大量的細顆粒物汙染。這其中 汽車 尾氣和燃煤電廠貢獻了大頭,剩下的大多與家家戶戶燒火取暖有關。燃煤有煙氣,燒柴更甚,自大規模煤改氣後,情況要好許多。
我們都知道花草樹木主要由木質素、纖維素組成,還含有少量的脂類、蛋白質和灰分等等,從元素組成看, 木材主要含有49.5%的碳、6.3%的氫、44.1%氧、 和 氮、硫等少量其它元素 。
從木材的化學組成來看,如果它完全燃燒,確實不會造成多少汙染,因為絕大多數的物質都會轉化成二氧化碳(CO?)和水份(H?O),剩下極少量化學物質會存留在碳灰裏,它們是很好的農家肥料。
問題是 木柴的燃燒常常是不完全的,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氣 。
(火點著時,因溫度不夠高,會產生大量的煙氣)
木頭燃燒通常可以分為幹燥準備、有焰燃燒和無焰燃燒三個階段 。
幹燥準備階段通常從木頭點著開始,在熱的作用下木頭裏的水分開始蒸發,當溫度達到150℃~200℃時,木材開始分解,產生水蒸汽、甲酸、乙酸、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醛、多環芳烴等氣體。 與此同時木頭還會產生大量的煙,上述的氣體大部分會隨著煙壹起向外排出 。
隨著溫度進壹步上升到200℃~250℃,木材開始炭化,產生少量水蒸氣、甲烷、壹氧化碳等。隨著溫度繼續升高,木材開始劇烈分解,如果空氣中氧氣充分就會進行有焰燃燒。 有焰燃燒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揮發物和顆粒物都會被燒掉,所以發煙量會減輕許多 。
(有焰燃燒時煙氣會少壹些)
當木材中的有機成分分解完畢後,蒸發的可燃氣體減少,氧氣開始與碳發生反應,逐漸進入到無焰燃燒階段,直到木炭完全燃盡。 無焰燃燒階段很少產生煙氣 。
(無焰燃燒)
前文說到木材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揮發性物質和煙氣,到底哪些木材產生的煙多,哪些煙少呢?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檢測圖表:
(不同木材在相同儲存及燃燒條件下發煙情況)
由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木材品種不同,它們產煙的密度相差很大,其中紅松產煙少,而榆樹、楓木、白樺等則多很多。 發煙密度MSD與木材本身的密度呈正相關關系,越結實的木材,發煙越多。 這 主要是因為木材的密度越大,它的導熱性就越好,木材表面溫度上升的比較慢,熱解速度降低,容易造成燃燒不充分,燃燒速度降低 。
同時, 木材本身的含水量也與發煙量密切相關,水分的蒸發吸收了大量的熱能,從而延長了從幹燥準備到有焰燃燒再到無焰燃燒的過程,造成越潮濕的木材煙越多 。
大量的煙氣顆粒物攜帶著未能及時燃燒的硫氧化合物、醛、多環芳烴等氣體散布到空氣中,被稱為 “木材燃燒煙霧顆粒物” (WSP),WSP與多環芳烴等化合物被人體吸入後會沈積在肺部,經年累月可刺激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6(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癥因子, 這些因子已經被證實是引起肺部炎癥以及某些嚴重疾病的重要誘因 。
(現在妳覺得彌漫在鄉村上空的炊煙是浪漫還是空氣汙染呢?)
目前在大多數城市和壹部分農村都在推廣以燃氣代替燒煤和燒柴,這將大大減輕空氣汙染。
城市燃氣主要以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為主,有些農村地區沒有條件通燃氣管道,但許多也用上了瓶裝燃氣,少數地方自建沼氣池用沼氣做飯,也不失為壹個好辦法。
無論是燒煤氣、液化石油氣、天然氣或沼氣,都極少產生固體顆粒物的排放 。
(天然氣的火焰)
煤氣就是壹氧化碳 ,它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除此之外沒有其它化學物質產生,比較環保,但因為熱值比較低,現在除了工業鍋爐和化工原料,民用的少了。
液化石油氣中主要成分是丙烷(C?H?)和丁烷(C?H?) ,還有壹些其它的烷烴。它的熱值是木材的三倍以上,燃燒後的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並且燃燒無煙塵無廢渣,儲存和運輸條件也不怎麽苛刻,因此被廣泛用於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料。
天然氣和沼氣是壹種東西,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甲烷完全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因此是壹種無汙染的清潔燃料。
(燒氣比燒柴要幹凈得多)
盡管柴草取之於自然,燃燒之後的灰燼又可以回到自然充當肥料,但在燃燒的過程中它會釋放大量的煙塵和壹些揮發性的多環芳烴等氣體,這些煙塵盡管看起來有些浪漫的氣息,實際上它是壹種空氣汙染物,並且會對我們的 健康 造成傷害 。
相比之下,無論是煤氣、液化氣還是天然氣,它們在燃燒時都不會產生煙塵,有害的揮發性氣體也極少,因此燃氣比燒柴草要更加環保。
(這樣的“浪漫”還是少壹些的好!)
浪漫與 健康 ,妳選擇哪壹樣呢?
燒柴與燒氣,誰最汙染環境,我是壹位農民,談化學知識,我不懂,但我可以想象壹下。在封閉的屋裏燒柴時,人民感到嗆人。超過壹定時間。人就會設法跑出來,因為太嗆人了。如果在封閉屋裏加上氣。我想人就會不知不覺中死去。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燒柴煙霧燎擾,但是比看不見的氣,安全多了。
另壹方面看,自然界的能源,應該最無汙染的是太陽能,水能,風能。因為它們取之不盡,真正對環境沒壹點汙染,除了這三樣外,應該是柴草了。雖然產生汙染,但是它產生的二氧化碳是作物吸引的氣體,與動物的相互補充,所以地球生存到今天,也沒有看見烏煙瘴氣的天氣,而是工業化加快霧霾的天氣。
我們再來想壹想,氣是怎樣產生的,氣可以分方兩大類,壹是天然氣,另壹種是煤氣,大家都知道天然氣是開采的,那麽怎樣開采。開采是否產生汙染,提練是否產生,從開采,生產,運輸,到家庭使用是否就不會汙染呢?不能只盯著用的過程,就是用的過程是否產生汙染,我看還是值得研究的。
而柴草怎麽產生的,大家都應該知道,農諺說的好,樹長千年當柴燒,就是 歷史 [說柴草就是燒鍋的,如果柴草不燒鍋,也是會爛在地裏的,實際上也是汙染,只是看不見而已。
從上面我的看法,我想專家就不要想點子賣氣了,城裏人燒氣,農村人燒柴,都順其自然吧。
這種對比本來就是不懷好意,刻意引起口水戰來達到某種目的,具體什麽目的大家應該能猜出來!
有些人總是熱衷於從專業領域去分析,比如燒柴與城市燒氣的化學反應的利用率和廢物排放的多少等等,甚至會有看起來非常專業的數據加以支撐。
但事實上呢?兩者本來就沒有多少可比性,單純地從農村燒柴與城市燒氣的燃燒效率來看,燒氣效率更高,而燒柴由於效率偏低,常常不能充分燃燒,會排出很多濃煙!
但無論如何燒柴是直接取之於大自然,中間幾乎沒有任何環節,直接拿過來就能用,而燒氣呢?需要經過多少環節才能最終達到每個家庭?最開始的勘探,開發,運輸,鋪設管道……每個環節都壹定會有很大的能源投入,也不可避免地出現汙染環境的情況!
況且,燒柴理論上是可再生的,而燒氣理論上燒壹點就少壹點,是不可再生的!對燃氣的過渡開發不單單對地球環境有破壞,對地球地質結構也會有影響,這種影響是長期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我們的老祖宗燒柴都燒了幾千年了,沒見過對環境有多少汙染,如今環境大氣汙染嚴重了,就拿燒柴說事?故意轉移問題的本質所在?拿燒材與燒氣這種表面性東西做文章?
環境的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城市化於環境汙染也不壹定非得劃等號,但誰也不能否定過去幾十年我國用犧牲環境來換取城市化和經濟告訴發展的策略,雖然我們不想這樣,但事實上已經發生,我們要做的是轉型經濟,保證環境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是農村的,我也燒柴,當然也用氣!從能量守恒來說!其實提高柴火竈的熱能利用率!比燒氣環保!因為這些稭稈,稻草,柴火,充分燃燒以後,硫化氫這些東西!比液化氣天然氣要少!我家裏有大竈,小竈!菜多的時候大竈,少的時候就小竈!這樣柴火就少用不少!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高效竈了!那用起來,不會比氣差!而且燒完的灰可以做菜肥,循環利用!氣的話終究是不可再生或者說緩慢再生資源!
題主要是這樣比的話,那麽肯定是農村燒柴對環境損害大。從化學層面分析,天然氣燃燒後產生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燃燒幹柴產生的除了二氧化碳和水之外,還有各類有害物質,比如固體顆粒和有害氣體,以前在農村生活過的夥伴就應該知道,燃燒幹柴產生的滾滾濃煙是非常刺鼻的。
不過,拿燒柴與燒天然氣相比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要是農村裏面也通上氣或者農民能夠消費得起天然氣,誰還願意天天被煙熏呢。要比對環境影響大小,農村燒柴應該和城市工業廢氣和 汽車 尾氣相比,這樣才公平。現在的城市已經被大量霧霾籠罩,而農村依舊藍天白雲。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管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有義務去保護環境,可是經濟差距造成了這種不平等,到頭來農村又是禁止焚燒稭稈、又是禁止使用柴竈,這對農民是不公平的,壹會以來,農村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說四微乎其微的,地球上千年的刀耕火種還抵不上短短幾十年的工業廢氣。
要說兩者哪個汙染嚴重,那肯定是煤氣天燃氣,天然氣的開采要用多少能耗?本身帶來多少汙染?局部地理失衡會帶來地震等災害系數的增加,天然氣運輸儲存物的生產運輸安裝又要汙染多少空氣?只是這種汙染可見性低,給人的直覺是比較衛生的,豈不知只要燃燒產生的能量壹致,其氧化反應的生成物也基本壹致,只是柴火產生的氧化物可見度高,屬於大顆粒空氣雜質,但可沈落可轉化度高些,柴火產生的灰分是很好的多元肥料,缺點是柴火燃燒不好的情況下壹氧化碳多些,只要改進柴竈即可有效解決,而柴火的來源是綠色植物,綠色植物沒有汙染,而且產生大量氧氣凈化空氣,柴火的生成和燃燒本身只是自我循環的自然回歸……其實現在比以前燒柴火的少很多了,所謂汙染大都與燒柴關系並不大,主要還是與 汽車 尾氣和各種冒煙的工廠汙染的關系比較大些,可那又是發展的需要,基本生活需要和發展需要到底哪個該給哪個讓路呢?我覺得還是讓人們自由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選擇的好,不應該強推哪種方式,而且發展為什麽的問題還是要擺正關系
燒氣和燒柴誰更環保,誰對地球損害小,不是壹兩句好話能說清楚的,也不是現實能說說清楚的,只有讓後代,用 歷史 客觀的去評論。
不論是燒柴還是燒氣,其實都是人類在不斷改變生活方式的壹種進步。咱就拿農村燒柴來說,其實農民最懂得環保,和再利用,農民燒柴的過程就是充分利用柴火的壹個過程,先是點火,利用大火把柴鍋燒熱把飯菜做好,搭竈也充分利用了抽期原理,讓竈膛內有充分的空氣,使柴能充分燃燒,在做飯菜的同時,利用煙道向上升的道理,又搭了和竈臺連接的土炕,讓煙在炕洞裏循環,也是把多余的熱量通過煙道的土炕散熱,用余熱把土炕燒熱取暖,同時還能把燃燒過後的灰塵濃煙等小顆粒物,在炕洞內降下來壹部分,然後通過煙囪又降低壹部分,這時壹般煙囪出來的都是淡淡的清煙。這是壹個燃燒過程,其實汙染很少,再說壹下燒的柴,都是山裏農村常見的綠色植物,今年燒了明年又長出來,用了那句不恰當的比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循環利用,周而復始,是永遠燒不盡的燃料。
燃氣呢,清潔,幹凈方便,是壹種礦藏,是時下人類比較好的壹種能源選擇,在各方面的對比中,都比柴火要方便清潔,但開埰和分布不均勻,隨說使用汙染較少,但開采和運輸也不是不計成本的,最為關鍵的是它是壹種壹次性的燃氣燒完就沒了,不向柴火那樣能周而復始沒有窮盡,同時開采也是破壞環境的壹種,燒完也就完了。其實人們只看到時下燃氣的方便,真正要顯現燃氣的利避只有讓後代評說,不是現代人所能斷定的,不向柴火那樣經歷了幾千年實踐得來的結果。
這個問題恐怕是本人回答更合適。
首先,要先懂得什麽叫汙染和影響更大?
汙染:人類向環境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引起生態失衡,危及人類和生物的生存與發展。
影響大這個不好解釋。姑且理解成短時間內與原狀態有比較大的不同吧。
如果同意以上的解釋,則問題就簡單了。相同的條件下,農村燒柴火,排放的固體微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要比城市燒煤氣多,因而對地球環境影響大。
柴火來自自然界植物生長,是可再生能源。今年消耗了,明年繼續產出(建立在不擴大砍伐規模上)。而煤氣則是將千百萬年形成的不可再生(短期無法形成)取出來使用,用壹點少壹點。從這個角度上說,農村燒柴火比城市燒煤氣造成的汙染小(因為沒有汙染)。問題是:妳讓城裏人吃生米?
凡事總有利有弊,關鍵是要做到利大於弊。城市燒煤氣是汙染最少的辦法之壹了。
如果,大量地綠化環境,增加自然界的自我凈化能力,加上用盡壹切辦法節約資源消耗,那麽,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影響就小,地球這個人類家園會越來越美麗的。
燒氣相對於燒柴而言,當然是燒氣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小。當然這裏指的是空氣汙染。在溫室效應日趨嚴重的今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樣重要。
燒氣壹般燒的是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沼氣,他們燃燒時壹般很充分,並不會像柴草那樣產生巨大煙塵。目前城市主要是燒天然氣和罐裝的液化石油氣。
天然氣和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3H8和丙烷C4H10,煤氣的主要成分是壹氧化碳。從化學成分上就可以看出,他們燃燒後的產物主要就是二氧化碳,根本不會對環境產生什麽危害。
在北方的冬天,由於取暖需求旺盛,特別是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燒木材取暖。北方的冬天霧霾特別嚴重,這就是主要汙染源之壹。特別是在那種盆地地區,天氣幹燥少風少雨,情況就更加嚴重。
木材主要含有碳、氫、氧,以及含有氮、磷、鉀、硫等元素。由於木材中壹般或多或少都會含有水分,特別是那種濕柴,很難完全燃燒,就會產生大量的煙塵。我們看到煙囪中冒的那種白煙其實就是大量水汽以及固體小顆粒、有毒有害氣體構成的混合物,是PM2.5的來源之壹。
在北方農村生活久了,如果細心點,妳就會發現,那種疏松的幹木材燃燒時,基本上不會產生什麽太大的煙塵。由此可見木材的密度越大,含水量越高,不完全燃燒的成份也就越多,產生的煙塵也就越大。
在古代富人家裏用的木炭,就是由密度高的木材在密閉環境中加熱脫水碳化而來,由此產生的木炭就可以在室內燃燒而不產生大量煙塵。以前也有燒木炭的,現在管理的比較嚴,沒那麽多了。
燒柴時還會產生各種少量有毒有害氣體,北方農村喜歡煙熏臘肉,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致癌。當然這個也看個人身體狀況,並不是說壹定會得癌癥。由於經濟限制,就是這麽個狀況,盡量不要長期食用太多煙熏臘肉。
在古代是沒有霧霾的,那麽為什麽現在有霧霾?主要還是人口暴漲,龐大的需求必然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
除了農村燒柴之外,在城市地區大量燒煤也會造成很大的汙染。 汽車 尾氣也占了壹個大頭,還有需要大量排放廢氣的工業生產,除此之外還有建築施工等原因。
從現實觀察來看,農村基本上很少有霧霾,霧霾還是主要集中於城市上空,這與城市人口密集有很大的關系。人多了,排汙量也大,自然空氣汙染更嚴重。
由此可見,不能把霧霾的源頭都怪在燒柴上面。
由於經濟條件所限,在壹些小城市還在燒煤,農村很多都還在燒柴。由於國家的大力推廣,部分農村地區在大力新建沼氣池,不過目前效果並不良好,有些都被棄用了。
(正在建設中的沼氣池)
除了無人區以外,全國99%以上的地區基本上都通電了,有些人可能覺得為什麽農村不直接用電?這主要是受限於經濟條件。山上的樹木本來就多,燒柴只是費壹些力氣,若是用電每月就要多花上幾百元,農民的收入本來就微薄,這無形中增加了壹筆負擔。有些地區的電壓也不是太穩定。
農村居住比較分散,天然氣管道鋪設成本較高,因此並不實用。不過有些農村地區比較富裕的,現在也開始使用罐裝的液化石油氣了,但目前依然是少數,還是燒柴和燒煤的比較多。
目前農村基本上都禁止焚燒稭稈,國家也在大力推廣新能源 汽車 ,比如純電動 汽車 ,用以緩解日趨嚴重的汙染問題。
由此可見,燒氣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不過經濟所限,燒柴在農村還是廣泛存在的現象,目前並不能壹竿子打死。其次農村燒柴也主要是用於取暖做飯,需求量並不是太大,壹般也只是用的樹木的枯枝和農作物的稭稈,因此並不會對林地保護造成什麽影響。
未來要想改變這壹現狀,除了技術進步以及新能源的成本下降以外,還要政府大力推廣補貼。整個 社會 ***同努力,大家才能過上無汙染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