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提到成都、川菜,大部分人腦海裏聯想到的可能就是紅油火鍋、冒菜、串串以及又麻又辣的各種川菜,很多來成都遊玩的人也是基本上將各種火鍋、串串作為必打卡的美食選項,尤其很多不吃辣的人來到成都總會擔心自己無法適應當地的飲食。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川菜本身並不是壹味以辣取勝,傳統川菜的味型多樣,除了麻辣之外還有怪味、魚香、復合、荔枝等多種味型,講究的是“壹菜壹格,百菜百味”,因為這次春節也正好去了成都旅遊,所以這次特別拋磚引玉,針對不吃辣星人出壹個成都旅遊的飲食指南,讓大家可以了解,原來川菜裏面也有這麽多不但不辣甚至可以說是清淡的菜肴。
小吃篇:成都的小吃不僅種類齊全,而且花樣繁多,傳統的老字號有:龍抄手、鐘水餃、賴湯圓等,但是大部分都因為某些歷史原因,喪失了原本的老味道,而兔頭、缽缽雞、肥腸粉之類的小吃又因為太過重口味,讓不吃辣星人不敢嘗試,那麽成都小吃裏有哪些是適合不吃辣星人的呢?
蛋烘糕:蛋烘糕是用雞蛋、發酵過的面粉等原料調成面糊,在專用的凸底銅鍋上烘熟,再將烘好的蛋烘糕折成半圓形,中間夾上各種餡料即成。在成都各大景點附近基本上都能看到賣蛋烘糕的身影,並且傳統的蛋烘糕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多達數十種餡料,可以說是甜鹹兼備,能夠滿足各種人群的口味需求。
蛋烘糕
冰粉:傳統的冰粉是用紗布包上假酸漿的種子在水裏揉搓制成的,但是現在市面上的冰粉基本上都是直接用冰粉粉加水制成的了。成都的冰粉主要以紅糖水作為甜味的基底,再加上各種水果、碎堅果、小糍粑、芝麻等,夏天還可以加上碎冰,清涼又解暑。
冰粉
涼糕:涼糕是起源與宜賓的壹款小吃,主要原料是大米,吃起來有點像湖南的米豆腐,不同的是涼糕是直接放紅糖水吃的。
涼糕
三大炮:主要原料是糯米,口感類似於糍粑,以前壹般是趕花燈或者廟會的時候才有賣,因其用力甩在鋼板上發出砰砰的聲音,所以叫三大炮。三大炮屬於表演型的小吃,所以味道上並不十分出彩,壹般壹份是三坨,外面裹上紅糖糖漿和芝麻黃豆粉。
三大炮
兔腿:除了川渝地區以外,應該沒有哪個省份這麽熱衷於吃兔子了吧。雖然兔兔很可愛,但是味道更好吃喲!壹般兔腿會分為麻辣和五香兩種,不吃辣的話,可以選擇五香兔腿,味道也是挺不錯的。
五香兔腿
軍屯鍋盔:又叫鍋魁,在成都鍋盔壹般分為兩種,壹種是類似肉夾饃的,中間切開可以夾涼粉、粉蒸肉吃的,另外壹種就是軍屯鍋魁,餡料壹般有紅糖、豬肉、牛肉三種,用菜籽油先煎後烤,逼出多余的油分,吃起來又香又酥脆,但是肉餡的壹般會放花椒粉,所以不能接受花椒的慎選。
軍屯鍋盔
川菜篇:作為最早的四大菜系之壹,目前主要分為上和幫也叫蓉派川菜,主要以成都、樂山為中心,多為川菜中的傳統菜式,小河幫川菜以自貢、宜賓等地菜肴為主,比如水煮牛肉,下河幫川菜則主要是重慶江湖菜為主。川菜的味型多變,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只有麻和辣,所以即便是不吃辣的人來到成都,壹樣可以吃的很開心。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國宴級別川菜——開水白菜,就是典型的蓉派川菜,但是因為制作要求高,所以壹般的川菜館裏已經不太能吃的到了,下面只針對不吃辣星人,介紹壹些可以在普通館子裏吃到的,而且是不辣的川菜。
推薦餐廳:馬旺子川小館
雞豆花:這是壹道湯菜,主要是用雞脯肉剁成雞茸,再混入打發後的蛋白裏,然後在高湯裏汆燙成型,最後上菜時,額外加入提前制好的清湯即可。這道湯菜在川菜裏屬於“吃雞不見雞”的典型,於下文提到的另壹道菜有異曲同工之妙。雞豆花雪白蓬松,鮮香味美,浮在清澈見底的高湯上,非常適合飯前來壹碗。
雞豆花
宮保茄香蝦球:此菜是由“宮保雞丁”演化而來,川菜裏的“宮保”菜系屬於糊辣荔枝味型,特點是入後酸甜,細嚼則味道鹹鮮,又微微帶壹點辣的底味。馬旺子川小館的這道菜,上菜前會給妳壹個沙漏,提醒妳3分鐘內食用,風味最佳。炸好的茄丁外脆內軟,蝦仁個頭也很大,基本上能適合所有人的口味。
宮保茄香蝦球
推薦餐廳:帶江草堂
大蒜燒鰱魚:這道菜是帶江草堂的招牌菜。相比春節期間人山人海的寬窄巷子,佇立在三洞橋畔僅鄰著兩條街的帶江草堂顯得安靜又孤寂,在這家店用餐時,隔壁桌明顯也是來旅遊的壹家人居然點的西紅柿炒蛋。大概除了附近的居民,他們並不知道,這家貌似不起眼的館子,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開業之初,就名聲大噪。即是畫家也是美食名家的張大千在成都時,就對他家的這道招牌菜贊不絕口,除此之外這家店還曾經接待過包括陳毅、郭沫若、巴金、華君武、關山月等眾多名人,可謂是當時名副其實的“網紅”店了。
這道菜的起源是當時飯店後面的小河裏鰱魚極多,於是老板鄒瑞麟就地取材,發明了這道大蒜燒鰱魚。此菜用的是仔鰱,按斤來賣,59壹斤,可謂是良心價了。屬於川菜中的魚香味型,入口甜酸,仔鰱壹斤大概有五條左右,肉質嫩滑,魚皮軟糯,並且雖然都是小魚,但是鰱魚的刺不多,基本上只有壹根主刺。
大蒜燒鰱魚
太白醬肉:跟湖南過年家家戶戶要做臘肉不同,四川過年則是以制作香腸和醬肉為主。帶江草堂的太白醬肉,區別在於腌肉的醬裏還加入了多種中草藥,夾壹片還可以聞到壹股淡淡的藥香。吃起來鹹鮮回甘,層次豐富,下面墊的豆腐幹味道也非常不錯。
太白醬肉
推薦餐廳:耗子洞老張鴨子店
樟茶鴨:這道菜是將鹵過的鴨子再以樟樹葉和茶葉熏制過而得名。入口鹹香,肉質緊實有嚼勁,不過這家店的出品明顯沒有前幾年好了。但是做為這家店的招牌,這道菜還是放第壹位。
樟茶鴨
富貴鴨卷:之所以推薦他家這道菜是因為制作繁復,而且考較手藝。先將整鴨拆骨,再腌制,然後鴨皮朝下,鋪上鹹蛋黃和火腿裹好上鍋蒸制,最後切段裝盤再勾芡。成菜顏色非常鮮艷漂亮,吃起來口感粑糯,味覺層次豐富,鹹蛋黃的鹹鮮搭配鴨肉,壹口壹個簡直停不下來。
富貴鴨卷
芙蓉凰花園酒樓
雪花雞淖:這道菜跟前面的雞豆花壹樣,屬於“吃雞不見雞”的類型,區別在於,雪花雞淖是將雞茸放在熱油滑炒而成,對火候的掌控要求極高。成菜雪白,看起來就像壹團雪堆在盤子上,吃到嘴裏,細嫩爽滑,極鮮極嫩。
雪花雞淖
推薦了這麽多吃的,其實初衷就是在張大媽裏看了很多到成都旅遊的文章,基本上大部分都要推薦火鍋、冒菜、串串等,這也是川菜目前面臨的現狀,大街小巷吃的最多的也是各種火鍋、串串,反而傳統的川菜已經沒那麽多人知道了,甚至很多人壹提到川菜就覺得只有麻和辣。其實除了上面推薦的那些菜之外,還有很多諸如大蒜燒肚條、東坡肘子、鍋巴肉片、芙蓉雞片、腰果鴨方等等,都是完全不辣的川菜。火鍋這種飲食形式,是很容易可以遠距離復制的,只要原料壹樣,妳在四川以外的地方壹樣可以吃到很正宗的火鍋,但是像這些傳統川菜,出了四川,可能就只有毛血旺、水煮牛肉、回鍋肉這些比較常見的川菜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