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215人/平方公裏。
基本信息:
拼音:漢語拼音
中文:漢陰縣
面積:1347平方公裏
人口:29萬
區號:0915
郵政編碼:725100
縣政府主頁:
區域概況
漢陰縣位於陜南秦巴山區,與漢中市漢濱區、紫陽縣、石泉縣、寧陜縣、鎮巴縣市相鄰。古稱西城、安陽、漢寧、安康,漢陰命名於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截至目前,全縣轄18個鄉鎮,179個行政村,布局面積65439。
漢陰交通便利,陽安鐵路、國道31 6穿境而過,通鄉公路四通八達。數字程控電話和移動通信覆蓋全縣18個鄉鎮。旅遊景點主要有觀音河水庫、龍寨溝奇石景區、梁河懸崖景區、森林公園等。城市建設亮點頻出。新改擴建街道10余條,先後建成了龍崗花園、大木壩森林公園、鳳凰廣場、縣城人工湖等壹批具有園林景觀的標誌性建築。縣城北城街改造後,被省市多家新聞媒體譽為“陜南縣城第壹街”。
漢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有阮家壩、楊家壩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孔廟、文峰塔、古城墻和其他名勝吸引了許多遊客。享譽世界的國學大師、北大“三沈”沈士元、沈、沈建世昆仲,是漢陰人的驕傲。
自然條件
漢陰氣候溫和濕潤,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海拔290-2128.2m..全國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年徑流量51.9萬立方米,地下水儲量972654.38+0.82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資源654.38+0.0060,654.38+0.6萬千瓦,水面31.0萬畝,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漢陰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礦產、動植物。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砂金、脈金、板巖、石灰石、大理石、板巖、花崗巖、石英砂、煤炭等1 9種,有64個產地。它是中國銹紅板巖之鄉,也是聞名中外的黃金大縣。全縣耕地面積32萬畝(其中水田1.2萬畝),人均基本農田1.05畝。
中國有3000多種種子植物。有4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包括68萬畝天然草地。108戶有農作物30多種,經濟作物20多種,樹木300多種。經濟林主要有桑、茶、桐、漆、柑、栗、竹等。,珍稀樹種有銀杏、樟樹、楠木、濕地松等。有金銀花、天麻、牡丹皮、杜仲、板藍根、黃精、桔梗等250多種中草藥。地下水資源理論儲量9721.82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能資源1.006.1.5萬千瓦,水面31.00萬畝,可供養殖近萬畝。礦產資源包括脈金、砂金、板巖、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巖、煤、鈾礦等。,礦產儲量大,品質優。
農業發展
漢陰縣是壹個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政策,堅持在“興工、增投、減稅、擴勞”上取得突破,大力實施“強牧、養桑、改糧、促藥”產業發展戰略,農村經濟協調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預計2005年農業總產值將達到7.5億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39元,凈增1.71元。
打造漢陰豬品牌,建設三元瘦肉型豬養殖基地縣和良種豬養殖基地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畜牧強鎮、專業村、養殖大戶建設為重點,狠抓良種繁育、疾病預防、科學養殖、龍頭企業四個關鍵,做好政策激勵和技術服務,轉移101幹部帶薪離崗發展生豬產業,重點抓好畜牧強鎮2個、專業村36個、養殖大戶560個。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激勵,全年生豬飼養量達到33萬頭,出欄654.38+0.7萬頭。新發展年,50頭以上養豬大戶649戶;畜牧業總產值達到654.38+0.99億元,同比增長29%。
大力實施優質糧油工程。通過優化品種結構,完善服務機制,依靠科技提高單產水平,糧油獲得豐收。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4萬畝,總產量達到11萬噸;油料種植面積、產量、總產量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單產達到143公斤/畝,總產量達到1.5萬噸。糧油產值達到2.6億元。
做優做強特色產業。以成立專業蠶桑合作社為載體,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蠶桑技術和蠶桑設備,蠶桑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全年發放雞蛋5100粒,生產蠶繭2136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0%和19%。以GAP認證為主導,通過企業投資、標準化種植、訂單收購,成功實施板藍根、黃精、桔梗三大GAP項目,帶動全縣近萬畝中藥材種植。以無公害生產技術推廣為重點,不斷擴大“精品蔬菜”種植面積,全年種植蔬菜71萬畝,產值同比增長23%。以建立健全烤煙生產配套服務機制為重點,發展優質烤煙4600畝,產值48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8.3%和42%,實現了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同步增長。以農民工技能培訓和後續服務為重點,提高了勞務經濟質量。全年共輸出勞務人員61000人,其中組織勞務人員21000人,實現勞務收入2.4元,同比增長%。曬茶、名優水果、稻田養魚(鴨)等產業發展加快,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認真落實農業支持政策。除煙葉外的農業稅和特產稅全部取消,減輕農民負擔857萬元,僅這壹項就人均減輕農民負擔32.6元。縣財政預算籌集1萬元支持畜牧業獎補資金,落實信貸資金3400萬元支持生豬產業發展。認真落實退耕還林補貼政策,全年共向農民發放退耕還林補貼249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94.5元。認真落實糧食補貼政策,全年向農民兌現地膜玉米等補貼30多萬元。建立蠶桑發展基金,對蠶農進行第二次補貼,惠及蠶農1.8萬余元。建立烤煙生產風險基金,發放農民獎補和救災資金近40萬元。全年共投入支農資金7470萬元,有效增強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
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成東河水庫工程建設“三通壹平”、移民調查、外業測繪等工作,初步設計和移民安置方案已經敲定。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蓬勃發展,7座病險水庫、塘壩除險加固順利完成,城區供水二期工程快速推進,觀音河水庫灌區改革試點順利完成。建設農村飲水工程22項,解決8300人飲水困難;新建水窖800座,新增蓄水量3.2萬立方米。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已完成農業和科技推廣措施。8個移民扶貧安置點完成年度建設任務;1萬座農村沼氣池建設全面完成,農業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行政區劃
2004年,漢陰縣轄12個鎮和6個鄉:城關鎮、劍池鎮、蒲溪鎮、平涼鎮、雙乳鎮、鐵佛寺鎮、龍牙鎮、漩渦鎮、漢陽鎮、酒店鎮、雙河口鎮、商祺鎮、永寧鄉、觀音河鄉、石條街鄉、銅錢鄉、田河。
2008年,全縣面積:18個鄉鎮,178個行政村。
城鎮:城關鎮、劍池鎮、浦溪鎮、平涼鎮、漢陽鎮、漩渦鎮、龍牙鎮、鐵佛寺鎮、觀音河鎮、酒店鎮、雙河口鎮、雙乳鎮。
鄉鎮:天河鄉、永寧鄉、商祺鎮、雙坪鄉、石條街鄉、銅錢鄉。
歷史的發展
秦朝時是西域的壹個郡。漢代設安陽縣(位於今商祺鎮鰲頭山下冉家壩)。金改安康郡。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漢陰(縣城位於漢水南岸的社溪,今與漢陰縣相鄰的石泉嘴,因水南多雲而得名漢陰)。後來由於漢水泛濫,城毀人亡。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縣城遷至漢水以北100余裏的新店(今縣城址),仍稱漢陰。袁廢除縣制,管轄權劃歸錦州。明初恢復漢陰縣。漢陰會館在清朝進行了改革,辛亥革命後恢復漢陰縣。1949 165438+10月29日解放。1958年並入石泉縣,1961年恢復漢陰縣建制。
漢陰小吃
漢陰的民間藝術包括舞蹈藝術、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舞蹈藝術主要有龍燈、舞獅、彩荷船;造型藝術主要有三種:高臺雌蕊、坐臺和高蹺;表演藝術主要有黃兒、大字戲、皮影戲、八叉戲等。
去漢陰山城不品嘗漢陰小吃是壹種遺憾,就像去Xi安不看兵馬俑壹樣。漢陰的餐館就不用說了,滿大街都是。光是那些大排檔就足以讓人頭暈。油炸粽子,油炸水果,油條,油餅,油餅,麻花,
餛飩、康康小籠包、年糕小籠包、甜酒、糍粑、元宵、米線、涼粉制作精良,米線、幹濕、酸甜、鹹酸應有盡有;春夏秋冬,各有側重。都說“漢陰人好吃”,這是真的。改革開放以來,漢陰小吃走向了全國。康康落戶Xi安,蕨粉皮落戶塞外蘭州、西寧,煎餃落戶北京,供京城百姓品嘗。《陜西農民日報》、《xi晚報》和《安康日報》都系統地介紹了漢陰小吃。省旅遊規劃研究院專家到漢陰考察小吃,非常贊賞。計劃建設壹條“漢陰小吃街”供遊客享用。
現在的人去漢陰,見面沒有雜七雜八的說話,但是小吃很好吃。
當地風俗
漢陰人勤勞、樸實、善良、好客、重禮儀、重友情、簡樸節儉,逢年過節慷慨大方。漢陰人善歌善舞,在田間打鑼打鼓打草,唱秧歌回報豪傑,青年男女常以此抒發心聲,抒發情懷,享受歌聲。山歌已經成為山民交流感情的壹種娛樂方式。每年春節過後,城鄉人民載歌載舞,或玩花車,或跑竹馬,或耍龍燈,或耍獅子,唱花鼓,跳來跳去,歡度春節,大街小巷,堂前屋後,鑼鼓喧天,燈火輝煌,處處洋溢著歡度春節的歡樂氣氛。
1,生活禮儀
漢陰人年輕有序,尊老愛幼。友好善良。熱情好客。客人,請先敬煙茶,再以待客之道對待水果和甜食:農村的窮人家更喜歡有什麽就倒什麽,會以“大臘肉”“大碗灑”來對待客人,絕不吝嗇。招待客人吃飯時,讓客人和長輩先坐,自己必須坐在座位上(橫木為頂)。主人或晚輩要向客人和長輩敬酒,並不斷勸他們吃飯,叫客人“點菜”,有時主人也從尊貴的客人那裏“點菜”。平日裏,大家都彬彬有禮;壹家人高興,全村人都來祝賀。甲方贈送的,乙方返還;錯過這次,下次補上。宴請也是如此。妳邀請我去,我邀請妳來。我們互不相讓,高高興興去赴宴。
飲食習慣,漢陰人的主食是米飯、面條、漿糊、漿糊湯、麥片粥、饅頭。漢陰盛產蔬菜,如白菜、蘿蔔、蓮藕、菠菜、豆類、黃瓜、茄子、豇豆、芹菜、豆制品等。精品菜品有木耳、黃花、香菇、鮮筍、粉條等。肉類包括豬肉、羊肉、牛肉、雞肉、鴨肉、魚肉等。
新中國成立後,漢陰城鄉居民。每逢節假日,為改善生活,酒肉隨餐,杯盤皆有,極其豐富。大多數人講究色、味、香,五味和諧。
2.生產海關
平壩和水稻種植季節,農民都很忙,家裏沒有閑人,路上也沒有遊客。有“苗式”的組成“移植隊”,明碼標價,處處照顧。移栽要成排,壹快二好。先是技術嫻熟的下田“拉了線”(即種了個模型),然後根據技術優劣,占領遊戲,各顯神通,互相比拼。中午休息,唐源,甜甜的酒,蹲在田埂上享受。壹日四餐,酒肉皆備,謂之“植酒。”
在山區,中耕草是最忙的。主人家設宴待客,若“種米酒”。到了苗季,用稻草捆編草龍,幾個人握著把手跳舞,挨家挨戶玩,主人伺候酒飯點心,稱為“幼龍”。
過去,農民們在收獲季節互相幫助,直到收獲結束。佃戶備宴,邀至主宅,盛情款待,乞減謝恩。也有人辦酒席,開“土地會”,點蠟燭祭奠,唱戲娛樂。新谷出現,打新嘗新,贈親友。
3.婚姻習俗
在漢陰,媒人被稱為“紅娘”,且多為男性。也可以再找壹個人陪紅,象征紅的那壹對。求婚後,媒人送上壹張“庚帖”,並請算命先生“配八字”,然後選定日期,贈送禮物。婚禮前壹天,男方把酒肉、臨別布或臨別手絹放在壹個提箱裏,送到女方家。女方親友慶祝送禮,稱為“填箱”。女方的酒席叫“花圓酒”,意思是慶祝滿月。上轎子之前,妳要哭妳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這就是所謂的“哭婚”在婚禮當天,新郎沒有親自迎接她,所以他邀請他的親戚朋友帶壹個肉衣架,壹瓶酒和壹個四色水儀式到新娘家迎接她。而“夏樹先生”去了女方家“滿門”。姑娘上轎子前,把自己穿過的衣服鞋襪都留下,換上新衣服,祭拜了家神,告別了父母,由哥哥擡著,塞進轎子裏登轎。壹路,前呼後擁,熙熙攘攘。轎子到了男方家,是結婚典禮。“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夫妻相敬;進入洞房後,新郎揭開新娘的面紗,喝壹杯茶。然後,舉行“鋪床儀式”,在新床的四角擺放棗、核桃、花生,祈求“早生貴子”。到了晚上,不管老少,我都來“吵”了。所謂“三天不分大小”,三天後,新郎陪著新娘回去看望父母。女方家設宴招待。吃完飯馬上回,趕時髦的時候早去早回。這叫“後門”。有三天“還”,有十天“還”。
新中國成立後,漢陰婚禮壹改舊習。不要讓算命先生為婚禮選擇日期,更多地利用假期或閑暇時間。新娘不哭著結婚,而是坐汽車。新娘不戴蓋頭,不舉行拜神儀式,崇尚簡樸和新鮮事物。舉行集體婚禮,並舉行糖果招待會。1978後青年男女更願意舉辦旅遊婚禮。在農村結婚,有的人很講究排場。他們經常擺上幾十個座位,買高檔嫁妝。結婚的成本比舊的多。
4.葬禮
自古以來,漢陰縣城鄉人民都非常重視喪葬習俗。各地的葬禮都差不多。在舊習俗中,老人年老或年過半百,子女就開始準備棺材(也稱“舊料”)和壽衣。棺材外面塗成黑色,裏面塗成紅色。講究的在表面畫長生仙,龍虎紋。老人病危,親人輪流守候,直到老人去世。這叫“死”。儀式結束時,我放聲大哭,並焚燒紙椅和錢紙,這就是所謂的“倒紙”。死者頭上有“蓋頭”,腳下有“七燈”。直系親屬穿麻,帶長孝(白布長孝裹頭戴背),旁系親屬、親戚送短孝布。家屬隨靈守靈,孩子要給公婆鄰居磕頭“報喪”多舉行追悼會,肯定逝者的功德,以示緬懷。禮物多為挽聯、孝帳、花圈、鞭炮等。出殯時,挽聯、花圈列隊前進,殯儀員胸前佩戴小白花,或白布孝子,跟在身後,列隊行進在大街小巷。近幾年提倡火葬,也有部分遺體送到安康火化,但大部分還是土葬,火葬需要大力推廣。
傳統節日
春節俗稱“過年”。除夕,農歷年的最後壹夜。這很重要。家家戶戶除了舊的,還會貼對聯,貼紅燈。全家吃“團圓飯”,長輩打頭陣。下午去祖墳祭奠,叫“送光”。團圓飯後,父母給晚輩壓歲錢。晚上全家點蠟燭,爐火正旺,老少聚在壹起,席地而坐,稱為“守歲”。子夜在家門前拜天地,放鞭炮,稱為“出星”。當時漢陰城鄉鞭炮聲震耳欲聾。那天晚上,我們要包“餛飩湯”(就是餃子,也叫扁食),還要洗澡換衣服。俗話說:“三十夜洗澡,壹年身體好。三十夜洗腳,吃喝壹年。”正月初壹早上,全家吃“抄手”。因為“炒手”看起來像壹個元寶,取其“生財進寶”之意,吃炒手就是在新的壹年裏生財進寶。新年給大家說吉祥話,比如“恭喜發財”、“步步高升”、“新年快樂”。拜年是春節的主要活動。漢陰素有“初壹不出門,初二拜家,三四拜己鄰”的習慣。拜年可以延到正月十五以後。民間有句話叫“二月二過年不晚”。拜年壹定要帶四色水禮物,主人家也會熱情招待。喝酒猜拳在當地是家常便飯。有些人在春節期間招待親戚朋友,這被稱為“邀請春天的客人”。現在漢陰和農村的人過年,迷信活動減少,傳統習俗還在沿襲舊習。春節期間,黨政部門向烈士家屬及家屬拜年,慰問退休老工人,召開各種座談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舞獅、龍燈、彩荷船、竹馬等。).春節的活動越來越豐富。
農歷正月十五是傳統的元宵節,也叫元宵節。飯菜像過年壹樣豐盛。中國俗話說“三十火,十五光”。這壹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掛燈籠,每個房間都會被點亮,燈火通明。這壹夜,農家豬舍和牛舍都亮了燈。人們晚上看燈籠,猜燈謎,吃元宵。元宵象征著團圓、吉祥、和諧。漢陰習俗正月十壹試燈,壹直玩到正月十五。龍燈、舞獅、花車、竹馬、火盆架等。,晚上都是市裏的比賽,很熱鬧。元宵節是春節娛樂的最後壹天,就像壹出戲的閉幕式。十壹五之後,春節就結束了。
清明節農歷三月的清明節。清明掃墓歷史悠久。清明節前幾天,修祖墳,立碑,擴建墓地。清明節,家家放鞭炮燒香,燒紙錢,給祖墳磕頭。同時在墳前貼上白紙,插上紙條幅(叫清明掛)。在農村,有的按家庭組織“清明節”祭祖,延續族譜。在清明節的前壹天,為“寒食節”,沒有煙火也沒有掃墓。現在壹些學校機構除了沿襲老習慣,祭掃燒紙之外。清明節還組織學生和職工春遊,祭奠烈士墓,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稱端午節、崇武節。從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漢音在城鄉都極受歡迎。壹大早,在郊外散步叫“露露”。在每家每戶門前掛滿鮮花。娃娃們穿上新衣服,戴上香囊,有的在手腕上系上五色線(俗稱“長生線”),被認為可以驅除邪氣和疾病,延年益壽。家家戶戶都吃粽子,煮鹹蛋和大蒜,準備豐盛的宴席。還要喝穿心蓮內酯白酒(因為穿心蓮內酯有毒,今天已經不喝了),把幾片穿心蓮內酯大蒜泡在白酒裏,抹在孩子的額頭、耳朵、鼻子上或噴在墻腳下,可以驅除毒蟲,避免流行病。端陽節,出嫁的女兒會回娘家團聚,女婿會去婆家送衣服或四色禮物“追節”。這壹天,人們還用艾普和各種草藥在水中洗澡,以消毒殺菌。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晚上,在庭院裏擺放水果和月餅來祭拜月亮。家人圍坐在壹起,分享月餅,賞月以示團聚。節日前,親戚朋友之間贈送月餅、水果、魚等。中午,家家設宴,全家團聚。所有出嫁的姑娘都帶著女婿回娘家,準備“追節”禮物。在漢陰,人們把春節、端陽節、中秋節作為壹年中的三大節日,非常隆重。
漢陰八景:
1,文峰塔(位於縣城)
2.菩薩泉(位於Xi安北部)
3.朝陽古洞(位於麒麟村)
4.雙乳山
5.蠟燭山
6.鼓形平臺
7.鐵瓦廳
8.洪崖寺
漢陰縣旅遊
漢陰縣已確定的旅遊景點有40余處,除了久負盛名的“漢陰八景”(月亮河聯、雙乳對峙、三蠟直壁、臥龍盤踞、朝陽古洞、洪崖古寺、兩江絕壁、擊鼓奇峰)和現存明清時期的文峰塔、文廟殿、明城墻等古建築外,還有鐵瓦堂、鳳凰山莊、龍寨溝、10多個新石器時代古村落(阮家壩、黃泥梁、牟子河等。),石刻等文化遺址。館藏文物2000余件,漢陰民俗風情、優美自然景觀,加上祥光、漢水文化的融合,構成了漢陰獨特的旅遊資源格局。
漢陰兩河崖景區、龍寨溝天然石景區、大木壩森林公園、鳳凰山莊、油崗花園等景區旅遊開發初具規模。為了加快旅遊資源的開發,漢陰根據區域特點、資源分布和開發難度,將已開發的旅遊資源確定為“三大旅遊區”。壹、鳳凰山自然風光觀光區主要由擂鼓臺景區、大木壩景區、龍寨溝天然石景區、鐵瓦寺景區組成;二是觀音峽的田園風光遊憩區,主要由上遊觀音河庫區和下遊觀音峽組成,重點建設水上遊憩區、田園風光遊憩區和水尾寨探險區三部分;三、水、河、河設施農業帶景區分為旅遊農業觀賞區、蠶桑科技觀賞區、優質高效農業觀賞區三個部分。同時,抓好兩河崖景區、高家嶺垂釣娛樂中心、油港公園、月河城人工湖、鳳凰山莊、文廟、明古建築、三神紀念館、小吃街、陜西第壹支抗日軍隊誕生地等十大旅遊景點建設。
更值得壹提的是,城關鎮麒麟村距離縣城不到壹公裏。從花壩村沿著公路走,有壹條嶄新的水泥路,兩旁小樓如雨後春筍。兩邊是青山,中間是壹條清澈的小河。從喧囂的城市裏出來,就像步入了仙境中央高聳的朝陽古洞..............村莊。夏天,洞前的壹片稻田和長長的稻香,上遊的兩座魚枷別墅庭院,更是令人心曠神怡。
漢陰油菜花節:
是該縣在316二級公路沿線10公裏、65438+萬畝油菜種植區舉辦的大型旅遊節。是該縣探索特色節慶活動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模式,豐富旅遊產品構成,強化招商引資的重要舉措。“陜西省漢陰首屆油菜花節”將於2006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舉行。活動為期半個月,活動主題為“賞花、賞民俗、遊田園城市”。
陽春三月,菜花盛開,迎著明媚的陽光,徜徉在花海中,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鳥語花香,欣賞田園風光,學習民俗風情,吃農家飯,讓心情在大自然中放飛,充分感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與繁榮。該節以菜花為起點,依托全縣有利的地理優勢和高富硒油菜產區,活動的舉辦將對進壹步完善和壯大全縣糧油產業起到積極作用。屆時,主會場設在高家嶺旅遊垂釣中心,分會場設在浦溪鎮兩河崖、永寧龍寨溝奇石景區、漢陰小吃街。同時,在大木壩景區、劍池鎮郭華村、平涼鎮百果山莊設立農家樂分會場。節日期間將舉辦油菜花節攝影大賽、漢陰書畫展、千人登山活動、走進花海農家樂、品嘗特色小吃、漢陰招商引資洽談會等壹系列文化旅遊和商務活動。
2021,1,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排名出爐,漢陰縣排名453。
2021 1 14、農業農村部推薦漢陰縣為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2020年8月24日,農業農村部選舉漢陰縣為“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
2020年7月29日,漢陰縣在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被重新確認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縣)。
2065438+2009年3月,漢陰縣被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縣(川陜地區)名單。
2018年9月,2018年度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漢陰縣榜上有名。
21 2065438年2月,漢陰縣被列入2016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65438+2006年6月5日,65438+10月,住建部命名漢陰縣為2065438+2005年國家園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