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了絲綢之路。
張騫下西洋後,漢族與西域各民族的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中國的絲綢通過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中亞、西亞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亞洲和非洲。希臘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叫中國?塞勒斯。(意思?絲綢之鄉?)。羅馬人也偏愛中國絲綢,許多統治者用中國絲綢做長袍。這裏嗎?絲綢之路?事實上,成群結隊的駱駝商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把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灌溉、造紙等技術帶到了中亞、西亞和歐洲,把那裏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菠菜等食物帶到了中國。中國的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塑也吸收了西域的特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東西方文化的頻繁交融,增長了人們的見識,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生活。
絲綢之路建立:從西漢敦煌出發,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和西亞,再次暢通無阻。這段話後世有名?絲綢之路?。
(2)加強族群間的溝通:?絲綢之路?西漢與中亞許多國家的聯系,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交流。張騫出使西域,促成了漢彜文化的第壹次融合。
(3)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音樂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4)促進了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漢軍在鄯善、車市等地耕種田地時,使用了地下打井技術。坎兒井?,逐漸在當地推廣。另外,大宛的血馬在漢朝非常有名。天馬?,?使者為之望道?。當時從大宛以西到安息國的國家都不生產絲綢,也不知道如何鑄鐵。後來漢朝的使臣、散兵把這些技術傳了下去。中國絲綢和冶鐵業的西進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