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膚木是漆樹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其高度可達10米。小枝褐色,葉多態,卵形或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先端銳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楔形,葉深綠色,背面粉綠色,小葉無柄。
鹽膚木沈澱的鹽就是它吸收的土壤中的鹽。鹽膚木本身不產鹽,而是把它吸收的土地上的鹽分泌出來,在樹皮表面形成晶體。鹽膚木分泌的鹽比精鹽質量高。當地人會小心翼翼地刮掉鹽膚木表面的鹽,在招待重要客人時使用。
類型
鹽膚木可以通過播種、分株、扡插等方法進行繁殖,播種是最常用的方法。春季3月中旬,草木灰加40℃ ~ 50℃的溫水使其成糊狀,擦洗鹽膚木種子。將清水與濃度為10%的石灰水混合,攪拌均勻。種子浸泡3-5天後,鋪在地上,用草簾覆蓋,每天澆水1次。種子變白後播種。播種時間為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量約為每畝15公斤。
減少
鹽膚木的修剪應從苗圃開始,壹般在入冬前或早春進行修剪。對於小苗,要保證主幹延伸枝的頂端優勢,及時剪去側枝。修剪側枝要及時、適當。適時是指在冬季樹液停止流動後進行。適量是指按照定幹的要求,逐漸剪掉下側枝,使樹體成為光桿,從而影響樹木的生長。
苗木種植後即可進行修剪,修剪高度壹般不低於2.8m,第二年春季,剪口下會萌出許多新枝。冬季修剪時,選擇3 ~ 5根枝條作為主枝培養,所選枝條應上下分散,各占壹側,均勻分布。用作主枝培養的枝條應適當剪短,剪口下留有外芽。第二年冬季,在主枝上選擇兩個側枝,每個主枝上選擇兩個側枝。這樣就形成了樹木的基本樹形。之後主要是養護修剪,及時修剪密集枝、下垂枝、交叉枝、雜枝、病蟲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