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政道和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第壹批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關於他的成就,另壹位華裔諾獎得主丁肇中曾說:說到20世紀物理學的裏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即相對論(愛因斯坦)、量子力學(狄拉克)和規範場(楊振寧)。另壹位實名註冊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的知乎網友陳墨溪甚至說:“楊振寧是壹個有資格獲得兩項諾獎的人。他在科學上的成就不僅拋開了霍金的地位,還高於另壹個經常出現在地攤文學中的主角李振道。”?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但為什麽他回國後會受到批評?
2004年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教授和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翁帆在汕頭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面對這種“十八新娘八十郎,灰發紅妝”式的婚戀,有人祝福,有人質疑。楊振寧形容他的未婚妻翁帆是“上帝給的最後壹份禮物”。楊振寧說,青春不僅與年齡有關,還與精神有關。雖然他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仍然年輕。
至於為什麽學成後不回國,楊先生的回答是:在我之前,中國人都出國留學,學成後都回國。但是我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不允許理工科博士回國,我就留在了美國。為什麽加入美國國籍?楊振寧的回答是,他的中華民國護照非常不方便出國旅行,所以他成為了美國公民。壹些中國人表示,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麽要因為旅行的便利而改變國籍。張振寧自己也說過:父親在我死前沒有原諒我拋棄了家鄉和國家。加入中國國籍,報效國家,完成父親生前的遺願,再見面時不會太尷尬。
首先,他與翁帆的婚姻讓人感到不舒服。壹個80歲的老人,妻子剛去世,這麽快就再婚了,再婚的對象居然是壹個足以做她孫女的年輕女子。無論如何,這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所不能接受的。因為對楊振寧的人品有所懷疑,所以在他加入美國的時候,沒有像他的同學鄧稼先壹樣,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選擇回國。當他年過八旬回國,表示要“繼續為中華民族作出更大的貢獻”時,也成為人們批評他的把柄。畢竟對於中國人來說,壹萬次的錦上添花,遠不如上壹次的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