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關於古希臘飲食的詞匯來自於公元前4世紀中葉詩人Archestratus寫的詩Hedypatheia。因為他是壹個食量很大的人,他對自己口味的探索壓倒了時代的客觀記錄(比如他很喜歡吃魚,而古希臘人不太喜歡吃魚),所以如果他想深入研究古希臘的飲食,考古學家就不得不研究古希臘人的骨頭、糞便以及他們留下的東西。
愛琴海群島、小亞細亞西海岸和愛奧尼亞群島位於歐亞地震帶。板塊擠壓形成很多山脈,平原很少,土地貧瘠。這種自然環境和夏季炎熱幹燥、冬季寒冷多雨的地中海氣候,使得古希臘人只種植數量有限的農作物,如少量的大麥、小麥、橄欖和葡萄。橄欖被榨成橄欖油,葡萄被制成葡萄酒、果汁和果醬。
大麥粥是廣大農村的主要食物。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古希臘人的飲食是兩道菜,第壹道是大麥粥,第二道是大麥粥。如果妳想換個口味,那只能是面包。面包在古希臘人手中不僅僅是食物。他們吃飽了酒用面包當早餐後,還用面包擦嘴擦臉。是的,面包是古希臘主要的清潔用品之壹。
農村地區也很少吃肉。雞鴨之類的小鳥相對容易得到,而豬肉、牛肉、羊肉相對稀少。希臘炎熱的氣候不適合肉類的保存,所以牲畜壹旦被宰殺,必須立即食用。城市人口多,可以做到,但是農村比較難。除了偶然捕獲的豬、鹿、兔,其他肉類都很少見。
城市和農村食肉動物的區別在於種類。吃肉常常與犧牲聯系在壹起。希臘祭祀喜歡大型動物,如牛、羊、豬。《奧德賽》描述了這樣壹個場景:
城市人口聚集,獻祭公牛後剩下的肉可以立即分發。此外,有證據表明,城市的財富使肉類價格保持在較低水平。在阿裏斯托芬的時代,壹頭豬值三個德拉克馬,相當於壹個普通公務員三天的工資。農村地區只能求助於比較小的動物,比如新生的山羊,或者各種野味。
兔子是農村私人日常肉食的首選。兔子繁殖迅速,壹對兔子能創造巨大的生命奇跡,因此贏得了希臘社會的廣泛尊重。希臘神話中女神的形象常常與兔子聯系在壹起。比如阿佛洛狄忒總是有兔子相伴,給她供奉的祭品也是兔子。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古希臘,而且廣泛存在於從小亞細亞到古埃及的廣大地區,充分說明了兔子的重要性。考古發掘發現,在青銅時代,希臘人有時會吃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