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響。
蛋白質重要的來源就是肉類。並且肉類中的蛋白質比起其他的原料更加優質,想要擁有健康強壯的肌肉和骨骼,就得及時補充蛋白質。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為了維持體內正常機能的運轉,例如新陳代謝,增強免疫,提供能量等。
若長期不吃肉,勢必會導致營養不良,精神不振,體力下降以及免疫力下降。因為能量的供應不足,還容易產生疲勞,同時引發多種健康疾病。如果長期只吃蔬菜,蔬菜內壹般含有腸胃無法消化的纖維素,會增加腸道的負擔,引發便秘。
兒童如果長期不吃肉,蛋白質得不到補充很容易會營養不良、發育緩慢,人因為肉類物質中含有能產生脂肪酸的脂質,對大腦的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還可能會導致智力低於同齡人,以及缺乏蛋白質對細胞的修復和建造和功能,還會引起機體的抗病能力低下。
擴展資料: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入40~75克畜禽肉、40~75克水產品和40~50克蛋類。肉的選擇上,提倡吃瘦肉,肥肉可以吃,但要控制量。
缺鐵性貧血患者應增加瘦牛肉、瘦豬肉、瘦羊肉的攝入。
兒童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營養素的需求量高於成年人,膳食中不能少了肉類,以保證蛋白質供應。為延緩肌肉衰減,老年人也要保證肉類的充足攝入,推薦吃瘦肉、海魚。實在不喜歡吃肉的話,要喝奶、吃雞蛋。
人民網-長期不吃肉有什麽危害?
人民健康網-肉對健康不是可有可無 什麽時候最該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