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會因為孩子不願意參加親戚之間的家庭聚會,甚至擔心親戚在背後說三道四,而擔心親戚對妳孩子的看法嗎?
妳是否因為孩子過年不願意“走親戚”,總是壹臉郁悶和沮喪而感到尷尬?
在這裏,我想告訴妳,妳不是唯壹壹個被這壹切困擾的家長。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最頭疼的是,孩子越來越不“合群”,尤其是“探親”,甚至對參加家庭聚會表現出強烈的抵觸情緒。
這些年輕人在想什麽?難道他們不明白維系親情的重要性嗎?很多父母,不僅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也無法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麽。
對於這類不愛探親的年輕人,在當今時代被統稱為“無根壹代”。
什麽是無根壹代?
簡單來說,在傳統觀念中,每個小家庭都像是壹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的延伸。而每壹個家庭成員,就像長在枝頭的幼苗。雖然是不同的小家庭,但也是不同的個體。然而,他們壹起建立了壹個基於血緣關系的親屬網絡,甚至是壹個大家庭。當壹方有難時,家庭成員或多或少會互相幫助,這是他們的“基礎”。
然而,隨著大量年輕人對這種“親屬關系網”或“家族關系”越來越不屑壹顧,這種基於親屬關系和血緣關系的網絡開始瓦解。而大家努力維護的“基礎”自然就不存在了。因此,這些年輕人也被稱為“無根壹代”。
簡單來說,這些年輕人根本不打算依靠所謂的親情,更不打算投入時間、精力、情感去維持所謂的親情。以後隨著父母壹輩的離開,他們甚至會毫不猶豫的和大部分親人決裂,再也不會聯系。
這些年輕人瘋了嗎?他們難道不知道關鍵時刻依靠家人意味著什麽嗎?難道他們不明白血緣關系比什麽都重要嗎?
以現在年輕人的智商,怎麽可能不知道?但是,為什麽他們不願意和親人有太多的接觸呢?連“探親”都壹臉不情願?今天,我們壹起來說說這件事。被稱為“無根壹代”的年輕人不想“探親”的原因多達12個。對此,很多家長表示很難接受,也很難過,但是真的沒有辦法改變。
第壹個原因:年輕人對父母言不由衷的維護親人不感興趣。
很多親戚平日裏都不怎麽交流,甚至很少通電話。但過年的時候,為了維持所謂的親清關系,親戚們還得組織家庭聚會,面帶笑容,逢場作戲。妳招呼我,我招呼妳,沒什麽好談的。簡而言之,就是家庭聚會的聚會。這種家庭關系太假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誰不知道這樣的聚會根本沒有親情,壹切都只是為了維護所謂的面子。年幼的孩子真的對與父母和親戚合作不感興趣。特別是有的家長,剛剛在背後對親戚冷嘲熱諷,卻要當面恭維對方。諷刺的是真的很惡心。
很多年輕人活得不像父母那麽世俗,那麽假。對他們來說,這種血緣關系不值壹提,自然不想“走親戚”。
第二個原因:“探親”更像是父母那壹代人的舞臺,而不是幼兒的舞臺。
很多父母都喜歡“探親”,尤其是見面後,大家都很真誠,聊得投機,仿佛有說不完的話題。但是,那是父母那壹代的社交階段,不是年輕人的階段。
在“探親”的場合,父母這壹代是主角,年輕人是配角。所以,他們對這樣的“舞臺”不感興趣。至於同行,大家都是配角,尤其是價值觀和愛好不投機的時候,沒什麽好談的。年輕人能對這樣的“探親”感興趣嗎?
第三個原因:很多親戚很無聊,招來年輕人的厭惡。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探親”,是因為很多親戚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他們的很多行為很討厭。
很多親戚平日裏交流不多,但是管的很多。壹見面我就問妳有沒有對象,工作怎麽樣?如果他們恰好沒有伴侶,或者工作很普通,就會開始倚老賣老,用經驗的口吻給年輕人刷存在感。這樣的親戚也夠“重口味”的。
甚至有些親戚,境界不高,但是眼界挺高的。當妳談到做自媒體自由職業,無論妳賺多少錢,他們只是固執地認為妳無所事事,沒有正規的鐵飯碗,這就是投機。
妳和他們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他們根本不在乎,也完全不理解。而是從經歷過的人眼裏走出來,教妳如何發展,如何找工作。不得不說,面對這樣的親人,我也是“醉了”。
年輕人裝著和妳很熟,裝著高人壹等的樣子,怎麽還喜歡“走親戚”?完全不是同壹個人。扭瓜不甜,聚不到壹起。
第四個原因:年輕人務實。他們喜歡接觸自己認可的人,但不喜歡參加無效的社交活動,不喜歡接觸頭腦空虛、沒有思想、不清楚現實的人。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很多親戚舉辦的家庭聚會上,他們談論的話題往往是枯燥的,甚至是重復的。這樣的聚會在年輕人眼裏是無效的社交。參加這樣的聚會是浪費時間,所以我自然不想參加。
第五個原因:生活壓力大,留給自己完整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把相對完整的時間浪費在“探親”上。
相信大家都知道當今社會生活壓力有多大。雖然平日裏有壹些碎片化的時間,但是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根本不夠休息、自習充電,或者放松。趕上節假日,難得有壹個完整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卻要浪費在“探親”上,覺得自己是蛇。年輕人內心能快樂嗎?
第六個原因:有些親戚愛和別人攀比,行為具有攻擊性。
現實中,有些親戚會有意無意地提起自己的收入有多高,或者買了什麽奢侈品,去哪裏旅遊,在言語中凸顯自己的小資生活。有必要讓大家都知道嗎?
其他親戚呢?小資跟不上競爭,所以我換了個策略跟妳比。更可笑的是,當妳知道自己沒有結婚,沒有孩子的時候,對方還不停地給妳看妳上了多少補習班,興趣班,甚至妳的孩子考試考得有多好。
這不是有病嗎?需要吃藥。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和這些“病人”打交道,覺得和他們打交道很快就會變得不正常。我想問,現在的年輕人還願意跟這樣的親戚“走親戚”嗎?
第七個原因是有錢的親戚太奢侈熱情,有些年輕人玩不起。
很多時候,壹些條件比較好的親戚,他們的孩子會邀請妳壹起去他們家,或者約妳壹起出去玩。但問題是,壹起出去玩,尤其是壹起旅遊,壹次就要幾千塊錢,很多生活壓力大的年輕人玩不起,也舍不得花這筆錢。
不是因為自卑不願意參與,而是真的參與不起。就算是對方請客,也不能總占對方便宜,要找機會還,要花不少錢。對於壹些年輕人來說,這筆錢可能足夠他們支付壹兩個月的房租。所以為了避免尷尬,我真的不想和那些有花錢能力的親戚走得太近。年輕人真的玩不起。
第八個原因是,親戚之間有時會產生鄙視鏈,父母察覺不到,年輕人卻能明顯感受到。
很多時候,父母感受不到親人之間淡淡的鄙視鏈。原因很簡單,他們習慣了,反應慢。但是,有些年輕人能明顯感受到親人之間淡淡的鄙視鏈。所以他們不喜歡參加親戚的聚會,不喜歡被親戚含糊的歧視。
第九個原因:親戚有熊海子真的很煩。
壹串親戚最怕遇到“熊海子”。他只是坐在沙發上,想放松壹下自己當國王的心情。結果熊海子來找妳說:“兄弟,兄弟,讓我玩,我也能玩。”妳能說不好嗎?妳壹把手機給熊海子,就後悔了。
為什麽?
熊海子會用壹種又苦又撓又刺的態度戳手機屏幕。看到這壹幕,令人心痛。更有甚者,有的熊海子在明明知道自己技術不行的情況下,還把情緒發泄在妳的手機上,直接摔在地上。
當時妳想扇死他。
還有壹種尷尬的情況,就是親戚帶著熊海子來妳家。而妳的寵物被熊海子盯上了。比如倉鼠、蜜蜂、宮廷侍衛、小烏龜、觀賞魚等。可能都被熊海子打死了。如果妳有過這樣的經歷,妳還願意“探親”嗎?
很多時候,這些小事在父母眼裏不叫事,但在年輕人眼裏,這個“問題”就是個結,什麽都繞不過去。所以,如果親戚有“熊海子”,家長不要責怪孩子不想“探親”,因為不與這樣的親戚翻臉是極其隱忍的。
第十個原因:沒有足夠優勢的親戚要斷絕聯系。
俗話說,窮誌不窮的人往往贏得大家的尊重。但是有些窮親戚喜歡絞盡腦汁占妳家便宜。在他們看來,妳家有錢,妳就應該幫助他們,妳就應該起到“劫富濟貧”的作用。面對這樣的窮親戚,父母總是顧及面子,經常被占便宜。
但在年輕人看來,還不如幹脆和這種貪圖小利的親戚斷絕聯系。所以,讓他們“探親”,必然是十萬個不願意。他們不嫌棄親戚的窮,但不喜歡他們的醜。
第十壹個原因:時代變了,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需要依賴所謂的親屬關系網。
父母之所以在乎血緣關系,是因為不僅有感情基礎,還有利益基礎。在父母生活的時代,親屬關系和家庭網絡越大,他們的選擇就越多。但在當今時代,年輕人只要肯奮鬥,肯努力,就有無數的選擇,根本不需要依靠親戚。
說得更直白壹點,普通人構建的親情網絡的價值被嚴重削弱了。所以年輕人認為這樣的血緣關系沒有維持的價值和必要。
第十二個原因:親戚之間需要足夠的相處,但現代人沒有時間相處。沒有足夠相處經驗的親人,缺乏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賴。
年輕人往往比父輩看得更透徹。說到底,是社會的敲打讓他們對現實中壹些虛無縹緲的家庭關系有了更務實的認識。
親情很重要,但前提是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時間相處,加深這種親情的紐帶。但問題是,親人在壹起那麽久,自然就沒有機會加深感情紐帶了。對於這種缺乏情感深度的親情,年輕人常說很難給予信任和依賴。
沒有信任和不信任的親人,加上沒有共同的回憶,年輕人會願意維護嗎?
總之,年輕人不想“探親”不是因為孤僻,而是因為他們有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的原因。而有些原因,即使告訴父母,父母也不壹定能理解。很長壹段時間,為了父母的面子不得不“探親”,最後對“探親”越來越反感和抵觸。
那麽,妳,或者妳的孩子,不願意“探親”的原因是什麽?請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