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壹級保護動物大全
食肉目大熊貓科
學名:大熊貓
英文名:Ciant panda
中國的四川、陜西、甘肅。中國特有,野生種群少於1000。
只是,人工飼養了100左右。
大熊貓(又名大貓熊)生活在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壹個人住,沒日沒夜的活動休息,沒有定居。視力和聽力差,嗅覺好,體態笨拙,擅長攀爬和遊泳。以竹葉、竹筍、竹竿等為食。,偶爾吃小動物和鳥蛋。繁殖季節在春季,妊娠期80-160天,每胎1-2。5-7歲性成熟,壽命25- 30年。北京動物園於1955開始繁殖展覽,1963繁殖成功,1978人工繁殖,1993全繁殖,1999人工輔助繁殖雙胞胎。
是中國壹級保護動物。
被列入cites附錄。
阿薩姆獼猴
別名蓉猴,山地獼猴,阿薩姆猴,屬於獼猴屬阿薩姆猴。
熊猴比獼猴略大,雄性體重8-15 kg,體長55-65 cm。雌性小,體重5~9斤,42。
62厘米。其天真可放,體胖如熊,性情粗獷,故名熊猴。與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同,熊猴的皮下脂肪。
更多的,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子強。體毛蓬松呈褐色,面部肉紅色。與獼猴相比,它的頭很大,
臉長,吻部突出。頭頂有壹個“發旋”,從中間向四面八方發散。頭頸部毛發淡黃色,體毛稍有光澤,臀部周圍有毛。尾巴下垂,將近體長的壹半,毛發稀疏,呈褐色。
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高山森林。為晝行動物,雜食性,多以20-30只為壹組。烏鴉像狗叫又略帶沙啞,性情也不像獼猴那麽活躍,但遇險逃生的速度很快。
產於雲南、廣西、西藏、貴州等地。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臺灣省猴
也被稱為黑腳猴和石棲獼猴,它們屬於獨眼獼猴家族。
臺灣省猴體型與獼猴相似,雄性體長44-54厘米,雌性體長36-45厘米。雄性成蟲明顯大於雌性,尾長為體長的三分之二。體毛多為藍灰色石板色或灰褐色,面部肉紅色。前額光禿禿的,沒有頭發,
顏色灰黃色,頭圓而厚,兩頰密被濃密的絡腮胡子,頂毛向後,手腳呈黑色,故又稱黑肢猴。
尾巴基部為橄欖色,末端為灰色,尾巴中間有明顯的黑色條紋。
臺灣省的猴子是中國特有的,棲息在巖壁和森林中。它們是半陸地動物,以各種野果、樹葉和昆蟲為食,有時還會偷農民的莊稼和瓜。形成壹個以強壯的成年男性為首領的多女性家庭群體。每個胎兒1個嬰兒。壽命可達20年。
產於臺灣省中南部。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海豚尾猴
又名平頂猴,屬於猴科,學名Macaca nemestrina。
海豚尾猴體長54 ~ 62厘米,尾巴不到身長的四分之壹。全身淺黃色,頭頂毛發短,放射排列在棕色平頂區,看起來像帽子;尾巴上的毛大多又短又細,形狀像豬尾巴。面部和顳部的毛發斜向後長,耳朵周圍的毛發向前長,像環帶壹樣相互連接。分布在西藏的豚尾猴,上半身顏色較深,面部橙黃色,背對尾部為黑褐色,頸和頭部為紅黑色。頭頂是黑色,兩側是黃色和紅色;腹面呈黃色或灰色。
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森林或海拔較低的針葉林中,樹棲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實為食,捕食昆蟲和鳥類。
分布於雲南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黑的
別名貂、貂、紅貂、貂、大葉貂,屬於黃鼠狼科,學名為Martes zibellina。
黑貂身體細長,四肢短小。比黃鼬略大,體長約40厘米,尾長約12厘米,體重0.5 ~ 1.0公斤。雄性壹般比雌性大;有五個腳趾。爪子又尖又彎。耳朵大而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體色為深褐色,略帶白色針毛;頭部灰褐色,耳緣汙白色,有黃色或黃白色喉斑;胸部有棕毛,腹部較輕。
紫貂生活在亞寒帶氣候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多在樹洞或石堆上築巢。除了交配期,獨居;它的視覺和聽覺都很敏銳,行動也很迅速。受到打擾,瞬間消失在樹林裏。它們大多在夜間以地面或雪下為食。食物短缺時,它們也在白天出來獵食,以小嚙齒動物、鳥類、松子、野果、鳥蛋等為食。,他們的活動範圍從
5 ~ 10平方公裏以內。每年4-5月為發情期,妊娠期9-10個月,每胎2-4個後代,3歲後性成熟。主要天敵有黃喉水貂和猛禽。
紫貂的冬毛是絨毛細密豐富、皮有彈性、色澤光滑的上品毛皮。
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狼獾
別名狼關、飛熊、月熊,它們屬於鼬科,學名古羅古羅。
水貂熊介於熊和水貂之間,體長80 ~ 100 cm,體重8 ~ 14 kg,尾長18 cm。頭大耳小,背部彎曲,四肢短而健,彎曲而長的爪子不能伸縮,尾毛蓬松。身體兩側各有壹條淺棕色的橫帶,從肩至尾基部相交,形似“月牙”,故稱“月熊”。
貂熊是寒溫帶動物。除了繁殖季節,它們大多單獨行動,活動範圍很廣。溪流、山谷和林帶上方的凍土和裸露的巖石上都有他們的足跡。沒有固定的巢穴,洞內有兩個出口,方便遇險逃生。它是夜行動物。貂熊生性機警,行動隱蔽,擅長遊泳和攀爬,能在密林中自由跳躍,故又稱“飛熊”。自然界幾乎沒有天敵,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有壹定的防禦功能。用尿液保存食物是它適應環境的獨特方式之壹。吃比雜,包括有蹄類,嚙齒類,鳥類,森林漿果。有半冬眠的習慣。繁殖時,在樹洞、懸崖、石縫中築巢,或占用其他小動物巢穴。每年10 ~ 11發生發情期,用吼聲吸引異性,次年2 ~ 4月繁殖,每窩1 ~ 5窩。
水貂熊數量很少,現在處於瀕危狀態,應該嚴格保護。
產於黑龍江、內蒙古大興安嶺及新疆部分地區。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Hummingmonkey
又名懶猴、風猴,屬於懶猴家族,學名Nycticebus coucang。
Hummingmonkeys體型相對較小,行動緩慢,屬於低等猴子,體長32-35厘米。兩只小耳朵藏在毛茸茸的圓頭裏;眼睛又圓又大。四肢短而粗,長短相等,第二趾仍有爪,尾短而隱於叢中。身體背部為棕灰色或橙黃色,中間有壹條從頂部延伸至尾部基部的棕褐色脊,腹面為褐色,眼睛和耳朵上有深褐色的環斑。
人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風森林。它們完全生活在樹上,很少下地,喜歡獨自行動。動作特別慢,只有受到攻擊時才能加速,所以也叫“懶猴”。白天,蜷縮成壹團,躲在大樹洞裏或樹枝裏。
在樹上休息,晚上出來覓食,以植物的果實為食,也捕食昆蟲、鳥類和鳥蛋。它們壹年四季都能交配,懷孕5-6個月,大多在冬季分娩,每個胎兒有1個後代。
分布於雲南和廣西南部。
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雪豹
別名草豹、艾草豹、荷葉豹。
安西亞豹
英文名雪豹
貓科動物
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西藏、四川、內蒙古等地。
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雪豹和豹子差不多,重約50公斤,體長1-1.3米,尾長近1米。體色蒼白,全身灰白色,毛長而密而軟,布有不規則的黑圈或黑點。它的頭很小,額頭凸起,鬢角又厚又硬又長,黑白相間。尾巴又粗又長,毛發蓬松濃密。四肢短而有力,前腳比後腳發達。
雪豹是高山動物,常年生活在雪線附近,是海拔最高的貓科動物之壹。主要生境有高山裸巖、高山草甸和高山灌叢。雪豹白天臥,晚上出來,每天清晨和黃昏是捕食和活動的高峰。捕食以貓科動物特有的伏擊獵食為主,短距離快速獵食為輔。捕食各種野羊或以土撥鼠為食。有時它們會攻擊牦牛,咬下隊伍的小牛。有相對固定的居住地,繁殖期經常利用天然洞穴。每年1-3月為發情期,5-7月產仔,每胎2-4只,3歲達到性成熟。
熊浣熊北極熊
英國名Binturong
物種信息:形似熊,體重8-13kg,體長700-800mm。尾長與體長近乎相等,尾端纏繞,可纏繞樹枝支撐身體以獲取食物。被毛長而稀疏,粗糙而蓬松。絨毛又長又卷。腳墊很大,幾乎覆蓋整個鞋底。耳後的毛發較長,約50mm,明顯超過耳尖形成長而尖的黑色叢毛。耳緣的毛發短而白。全身黑褐色,發梢染成褐色或棕灰色。尾部顏色類似於背部顏色。主要生活在亞洲南部的熱帶雨林和季雨林中,海拔壹般在800m m以下,是典型的熱帶樹棲靈貓,多在高大茂密的樹木中活動。夜間活動的動物有時在早上活動。人們發現它們與葉猴和長臂猿壹起移動和進食。熊主要吃植物的花和果實,尤其是許多榕樹的果實。每年2-3月發情交配,懷孕2-3個月,壹般在5月中下旬分娩。壹個胎兒有2-4個寶寶,大多是2個寶寶。幼蟲在2歲時可以性成熟。在我國,分布於雲南西部的盈江、西南部的滄源、南部的西雙版納和東南部的河口;桂西南的龍陵、靖西,桂東北的瑤山。在國外,它分布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阿薩姆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雲南亞種(A.B. albifrons F. Cuvier,1822)來自雲南南部、緬甸北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尼泊爾和不丹。瀕危信息:1。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雲豹
它屬於貓科動物,學名Neofelis nebulosa。
在中國又被稱為龜紋豹、荷葉豹、柳葉豹、樟樹豹。在過去,它們曾經遍布亞洲,但現在由於人類垂涎它們美麗的皮毛和豹骨,它們已經瀕臨滅絕。
雲豹體型中等,體長75-110cm,長尾巴幾乎和身體壹樣長。他們的四肢又粗又短,身體結實。雲豹的臉頰兩側各有兩條明顯的黑色橫條,從頭頂到肩部有數條黑色豎條。但最突出的是它們的犬齒。從犬齒與頭部的比例來看,雲豹的犬齒是貓中最長的。這可能與生活在654.38+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的劍齒虎有關,與現存的其他貓科動物相比。雲豹的體色以淺黃褐色和銀灰色為主,身體兩側有幾塊較大的深色斑塊。斑塊周邊為黑色,背面黑色較厚,中心為暗黃色,部分點綴小黑點。它們的腹部和內肢是黃色和白色的,帶有圓形的黑色斑點。它們尾巴上的條紋也各不相同,有的周圍是像身體條紋壹樣的大塊斑塊,有的周圍是不完整的黑環或黑點。
雲豹是非常害羞的動物。它們總是悄無聲息地來來去去,所以人們對野生雲豹的習性甚至數量都不太了解。
雲豹大約在2歲時性成熟。在圈養條件下,交配期多在每年的冬春季。母豹懷孕86-93天後,會生下1-5個孩子。寶寶長到10個月就可以獨立了。壹只雌豹可能壹年做壹次媽媽。雲豹壽命約為11年,圈養可活約17年。
對雲豹最大的威脅是人類活動。棲息地的不斷破壞,獵取皮毛和豹骨,獵取賴以生存的食物,都是雲豹數量驟減的重要原因(這也導致了臺灣省特有的雲豹亞種滅絕)。鑒於形勢危急,雲豹已被CITES列為附錄I,雲豹也被我國列為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豹
別名豹、豹、豹屬於貓科動物,學名Panthera pardus。
體型與老虎相似,但體型較小,是壹種大中型食肉獸。重約50公斤,體長超過1米,尾長超過體長的壹半。圓頭,短耳,四肢強壯,爪尖,柔韌性強。豹子體色鮮艷,皮毛棕黃色,全身有黑斑和環紋,形成古代錢狀條紋,故稱“豹”。它的背部是黑色的,腹部是乳白色的。
金錢豹的棲息地多種多樣,從低山丘陵到高山森林和灌木,有固定的巢穴,隱蔽性強。豹子的體能極強,視覺和嗅覺異常靈敏,性情機警。它可以遊泳和爬樹,這使它成為壹種大膽而兇猛的食肉動物,具有廣泛的飲食習慣。雌性在繁殖期間競爭激烈。它們在3月至4月的發情期交配,在6月至7月分娩,每只產2-3只幼崽。幼崽在那年秋天離開了母豹,獨立生活。
產於廣東山地林區。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虎虎(突然想起德國虎豹坦克~那個猛)
它屬於食肉目的豹屬。
頭大身圓,四肢粗壯,身體強壯。全身橙黃色,有橫黑色條紋;腹部白色,有明顯黑線;尾部襯有黑色條紋,尾尖為黑色。
生活在山林中,它們經常在夜間獨自行動。動作敏捷,擅長遊泳。以壹些食草動物為食。中國有幾個亞種,分布在黑龍江、吉林、華南部分地區和雲南。
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白暨豚
別名白鰭豚、白鰭豚,屬於頭足科,學名為Lipotes vexillifer。
白暨豚是壹種淡水哺乳動物,像海豚壹樣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它的身體呈紡錘形,皮膚裸露無毛,吻長,眼睛小而退化。聲納系統特別靈敏,可以探測和識別水中的物體。背鰭呈鈍三角形,鰭肢和尾鰭水平方向扁平。體背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仔的體色比成年的深。女體腹部生殖裂兩側各有壹個乳腺裂,男體肛門前方有壹個盲孔。截至目前,發現的最大雌性體長253厘米,體重237公斤。最大的雄性體長216 cm,體重125 kg。
白鰭豚生活在長江中下遊附近的許多沙洲和沙灘上,有大大小小的支流與幹流相連。喜歡群居,尤其在春季交配季節,群體行為更為明顯。壹般每組2-6頭。它的活動範圍很廣,但對水文條件要求很高。它往往在壹個固定的區域停留壹段時間,然後在水文條件發生變化後,再轉移到另壹個區域。以魚為食。白暨豚每兩年繁殖壹次,每只後代1,出生時體長約80厘米。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動物,亟待保護。
產於長江中下遊的湖北、安徽、江蘇幹流。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所有種類的金絲猴
四川金絲猴
它屬於獸醫綱的靈長類猴子家族。
嘴突出,鼻孔向上翹,所以又叫上翹鼻猴。臉是天藍色的,從脖子後面到尾巴根部都有淺灰褐色外套的金色長發,全身華麗。
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之間的針闊混交林帶,群居生活。以野果、嫩枝和葉子為食。
僅分布於中國四川、甘肅、陜西和湖北神農架山區。
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世界珍稀物種。
白腰葉猴
-熊猴
——臺灣省猴。
-北海豚尾猴
-雲南金絲猴
-貴州金絲猴
——川金絲猴
-喜馬拉雅葉猴
-葉猴
-弗氏葉猴
-戴頭巾的葉猴
-Hummingmonkey
-Hummingmonkey
-白眉長臂猿
-黑色長臂猿
-白頰長臂猿
白掌長臂猿
亞洲象
-野雞鵪鶉
——四川山鷓鴣
-海南山鷓鴣
-黑頭雉
-紅胸雉
-野雞
-黃腹雉
-褐尾雉
-白尾雉
-綠尾雉
-藍鶇
-褐馬雞
-白頸長尾雉
-黑頸長尾雉
-黑長尾雉
-灰孔雀雉雞
-海南灰孔雀雉雞
綠孔雀
-黑嘴松雞命名亞種
-斑尾榛雞
儒艮
海貍
-豹紋
老虎
雪豹
-熊
-大熊貓
-馬來熊
-貂熊
-紫貂
-野馬
-蒙古野驢
-西藏野驢
雙峰駝
-小浣熊鹿
海豚鹿
-梅花鹿
-梅花鹿山西亞種
-東北亞物種梅花鹿
-華東梅花鹿亞種
-梅花鹿山東亞種
-梅花鹿四川亞種
-梅花鹿亞種臺灣省。
魯澤
-魯澤海南亞種
-海南坡路
-麋鹿
-黑麂
白唇鹿
普氏原羚
賽加羚羊
野牛
-野牦牛
-羚牛
——高黎貢羚羊
-羚牛陜西亞種
-羚牛四川亞種
卡普拉野山羊
-喜馬拉雅塔爾羊
紅色黑斑羚
-藏羚羊
-中華白海豚
-白鰭豚
-鼻子上有疣的天鵝
-天鵝
-中國秋沙鴨
-小鴇
-大鴇
-斑點鴇
-白鶴
-紅頸鶴
-白頭鶴
-黑頸鶴
-丹頂鶴
海鷗
-小海鷗
-玉帶海鷹
-白尾海鷹
-虎頭海鷹
禿鷲。
-白色肩雕
-名為亞種的白肩禿鷲
-金鷹
——朱
-黑鸛
-白鸛
東方鸛
-白腹軍艦鳥
短尾信天翁
-揚子鱷(鯰魚)
鯰魚
鱷魚蜥蜴
巨蜥
-蟒蛇
-四爪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