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院士是如何形成的?

院士是如何形成的?

院士是壹些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頭銜,壹般是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指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中國的院士,以前叫學部,是某壹領域的資深專家。現在的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壹般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成為院士大概需要三輪選拔。院士的標準和條件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果和重大貢獻。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人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包括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省有相關圖片並居住在國外的中國學者、專家)可被推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院士每兩年舉行壹次,增選院士總數不超過60人。各部門增選名額的分配由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院士候選人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推薦,不接受其申請。(1)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不超過2名候選人;由3名及以上院士推薦有效。本款僅適用於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居住在其他國家的中國學者和專家的推薦。(二)國內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壹級學會,按建制推薦候選人。這些候選人必須經過其主管部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的初選。各部門常委會組織院士評審,推選候選人。評價必須堅持標準,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候選人做出全面、科學的評價。選舉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差額比例為40%。各部門參與投票的院士人數應超過本部門院士人數的壹半。獲得不少於三分之二選票的候選人,按部門應選名額和得票多少依次當選,直至名額滿為止。選舉結果由各部門常委會審核確認,經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審議通過後,書面通知全體院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其公民的雙重國籍。院士加入外國籍後,自動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喪失科學道德、違背院士標準時,在至少有5名院士書面提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建議時,經其所在部門常委會受理審議、部門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後,可以作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作出該決定時,參與表決的院士人數不得少於本部門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贊成撤銷院士稱號的票數不得少於投票人數的三分之二。該決定經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審議通過後生效,並通知全體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每兩年增選壹次。每壹次增選,都要先推薦院士候選人,再由司評選。推薦人選有兩種方式:院士推薦和集中初選部門推薦,不接受本人申請。每位院士最多可推薦2名候選人。2003年增選時,要求65歲以上的候選人由6名及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與被推薦人同系。有兩輪評審,第壹輪將產生初步候選人,第二輪將產生正式的陳清泉院士候選人。從2003年開始,第壹輪評估全部采用交流評估。評委通過閱讀被推薦人的相關材料,獨立評判,行使表決權。然後是選舉,由各部門常委會組織本部門院士對本部門正式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獲得選民半數以上選票的候選人,按部門增選名額和批準票數依次當選,直至名額滿為止。如所得票數相同且超過增選名額,則票數相同者重新投票,以增選名額為限,得票最多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兩年增選壹次。2003年,新當選的院士中有兩名女性,她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的劉誌紅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血液研究所的陳賽娟。新院士平均年齡62歲,60歲以下的占35%,50歲以下的占9%。最小的44歲。他們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歐和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的。至此,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663人,其中女性36人,平均年齡6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