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鎮是著名的中藥材之鄉。有瓜蔞、丹參、金銀花等野生中藥材65438000余種。和野菊花。當地農民也有種植中草藥的傳統。馬山也是栝樓的原產地之壹。栝樓在莊科、焦莊村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
馬山是瓜蔞的正宗產地,種植規模大,質量高,深受藥商青睞。栝樓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經濟產業和當地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馬山鎮結合當地地理條件,提出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思路,積極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建立校地合作渠道,發揮高校優勢,為藥農提供技術指導,以中藥材基地為高校科研基地,同時,依托基地,中醫藥大學轉化研究成果,既提高了高校成果轉化率,又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質服務,實現了校地雙贏。
地域範圍
栝樓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距省會濟南西南40公裏,南與肥城市接壤,北距長清市20公裏,距濟河高速公路12公裏。東鄰京滬、京福高速、京滬鐵路,省道104貫穿全鎮南北,西臨黃河。全鎮轄53個行政村,人口3.36萬,地理面積8900公頃,其中瓜蔞種植面積80公頃。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6 9 '-16 11 ',北緯36 01 '。平均海拔99.1米,低於劃定保護區80公頃。
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土壤類型為砂壤土,pH值6.8-7.4,屬黃河下遊和魯中中山區丘陵地帶。
(2)水文情況:境內水資源豐富。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來源,年降水量豐富而集中。顧斌河流經馬山鎮南北,鎮北端有壹座國家中型水庫,庫容13萬立方米。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過境水利用小。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
(3)氣候:屬於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氣候。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具有淮河下遊的氣候特征。春天多風,幹燥多雨,冬天幹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2.8-14.3℃,65438+10月月平均氣溫零下2℃。7月最高26.9℃。年平均日照時數累計為2598.5小時,最大值為2897.9小時。
小時,最低為2254.2小時,5月日照時數最高,為281.1小時;2月最小,為173.7小時。日照百分率5月最高,占66%,7月最低,占51%。年平均降水量628.2 mm,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86.2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4%。夏季(6-8月),年平均降水量399.3mm,占全年降水量的64%;秋季(9月-65438+10月),平均降水量為122.3mm,占全年降水量的19%。冬季(65438+2-2月)平均降水量2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月降水量分布不均,7月份最大,65438+10月份最小。月平均降雪量為65438+2月7日,年平均降雪量為17年3月,初雪和初雪之間的平均天數為101天。最大積雪厚度為21厘米。年平均相對溫度為62%,最大值在7月和8月為76-79%。最低值在3月和4月為52-53%。全年無霜期為215天,平均初凍日為10 10月30日,年平均日為31 3月。
(4)人文歷史情況:瓜蔞是山東著名的道地中藥材,具有清熱化痰、寬胸潤燥、潤腸通便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胸痹心痛,效果極佳。栝樓尤其是栝樓的年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中國首位。胡士林主編的《中國道地藥材》載:“果用長青,道地藥材之壹”。《山東道地藥材》載:“長清產量最大,品質最好。”據長清老縣誌記載,早在清朝以前,馬山莊科、焦莊壹帶就開始種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栝樓。品質優良,以個頭大、皮厚而有彈性、收縮而有筋、色澤橙紅、含糖量足、焦糖味濃而享譽國內外。馬山栝樓產量大。據記載,山東栝樓最高年產量為80萬斤,長清產量為46萬斤,馬山產量占長清縣總產量的2/3以上。
栝樓所在的馬山有壹個市級森林公園,地理位置優越,基礎條件良好,氣候宜人,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傳說故事眾多。公園多山,古柏參天,森林茂密,景色宜人。主峰馬山海拔512.3米。它最初叫葛麻山。從遠處看,這座山像壹匹馬,有100英尺高的懸崖。山勢險峻,有“十洞”、“五泉”、“壹餅”、“五字”等名勝古跡。是長清名山,與泰山、五峰山並稱“三山”。半山腰上,有百萬株側柏栽種的大型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2001年8月,世界kiness大全上海總部正式命名為“工廠口號‘中國最好’”。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及特殊內容選擇:栝樓。選在地勢平坦,土層深達1m以上,質地疏松肥沃,通風排水良好,無汙水和洪水危險,地下水位低於2.0m的地方
(2)品種選擇及具體要求:栝樓。包括栝樓。和瓜蔞。,因為唐古特天花粉的稀缺性。,其經濟培育價值就喪失了。目前,栝樓。被選為栝樓。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特殊使用規定:栝樓的生產過程包括選地、繁殖方法、引藤修剪、雄株與授粉、施肥、水分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幾個生產時期。栝樓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寒耐旱,宜選擇雨量多、灌溉方便的地方栽培。栝樓為深根植物,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砂壤土為好。房前屋後也可以種植,但不適合在鹽堿地種植。繁殖方法①種子繁殖選取成熟的果實,取出種子,清明節前後將選取的種子用40℃-50℃的溫水浸泡壹晚,取出稍涼,與濕沙混合,置於20℃-30℃的環境中,加速發芽。大部分種子開裂時,按1.5m-2m的孔距挖深5cm-6cm的坑,每個坑播4 -5粒種子,覆土3cm-4cm:保持土壤濕潤,15 -20天左右出苗。(2)分根繁殖3-4月份,將塊根和蘆頭全部挖出,選擇無病蟲害、直徑3-6cm、切面潔白新鮮的作為種子。切成7cm-10cm的片。註意多選擇雌株的根,適當搭配壹些雄株的根,方便授粉。按1.6m-2m的行距進行挖溝,溝寬30cm,深10cm。種子根按30cm株距平鋪在溝內,覆土4cm-5cm,壓實,幼苗約1個月即可生長。出蔓修剪後,每株留1 -2個壯芽作為主莖,除去主莖基部多余的芽和側芽。當主莖長到1.5m-2m時,及時摘心,留3 -4個側枝。蕾期摘心,促進花蕾發育,提高座果率;果實膨大期,剪去結果節側枝和不結果節的長枝。雄株和授粉後的雄株種植在種植輪側面,用多蔓修剪控制生長,不施肥,生長高度小於2 m,上午6-8時可進行人工授粉,采用配花法,即雄花摘下,放在雌花上。肥料的施用肥料的管理和使用應按照NY/T496執行。底肥的施用:在種植前半個月,在開好的種植穴內施底肥。每666.7平方米,腐熟禽畜糞便2000公斤,腐熟餅肥20公斤,
磷肥50公斤,復合肥5公斤-8公斤,硼肥0.5公斤為宜。施肥後,用土壤將肥料從種子根部分離出來。追肥施用:蕾期巧施促花肥,每666.7m2施復合肥4kg;開花坐果後,結合整體技術,每666.7m2施復合肥5kg-10kg,尿素5kg-10kg為宜,水分管理生長期,田園土壤始終濕潤,尤其是坐果後;如遇幹旱,可以賽馬水形式補水,禁止澆頭。暴雨後要做好防汛工作,及時排幹積水。主要害蟲有炭疽病、枯萎病、莖枯病、病毒病和根結線蟲病,主要害蟲有蚜蟲、黃葫蘆、瓜絹螟和栝樓。農業防治方法主要有:經常清掃保潔栝樓園,焚燒園外的殘枝、病蟲枝、雜草、落葉等,消除病蟲源。冬園凍土深翻,早春土壤淺翻,連續中耕除草,挖坑或開溝施肥,封閉灌溉,殺滅南瓜、栝樓幼蟲和羽化,降低種群密度。化學控制方法見下表。
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壹種選擇病蟲害的農藥使用方法
炭疽病、鋅、百菌清等。
枯萎病多菌靈、敵克松等。被灌溉到根部並施用於受影響的區域。
在枯萎病發病部位噴施多菌靈和崔西。
根結線蟲病粉胺磷、益銘豐收顆粒等土壤處理、浸種。
病毒病病毒A、細菌毒素等。
蚜蟲,毒死蜱,毒死蜱,毒死蜱,毒死蜱,毒死蜱,毒死蜱,毒死蜱等。
黃守瓜和辛硫磷的灌根和噴施。
阿維菌素、銳勁特等噴霧劑。
阿維菌素、氯己定、銳勁特等噴霧劑。對於栝樓來說。
(4)產品采收及采後處理規定:栝樓種植後2 -3年結果。因為花期長,果實成熟度不壹致,需要及時分批采摘。然後把果實掛在通風處晾幹,這就是整個栝樓。避免陽光直射,或將多年生栝樓的根挖出來切成小塊曬幹,即為栝樓。
典型的產品質量特性和產品安全法規
(1)外部感官特征:栝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卷須,心形葉,花白色,雌雄異株,果實橢圓形或近圓形,采收時深綠色,幹燥後果皮黃色,鮮果重300-400克,少數約500克;風幹結果約150g,種子長圓形,褐色,幹果味甜,微苦澀。栝樓根(天花粉)、果(栝樓果)、果皮(栝樓皮)、籽(栝樓仁)均入藥,有解熱、止渴、利尿、止咳、祛痰的作用。栝樓制劑對冠心病和心痛有壹定療效。
(2)內在品質指標:栝樓果實含有三萜皂苷、有機酸、脂肪油、樹脂、糖類和色素;種子含有脂肪油;根含蛋白質、皂甙、酸等。
包裝標識和其他相關規定。
包裝標誌: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誌設計和使用手冊》的規定和要求,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壹標註“栝樓”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公共表示的組合圖案。
標誌明顯,應清楚標明產品、產品名稱、等級和重量(毛重和凈重),並註明檢驗人員姓名或代號。
運輸過程中,註意防雨。禁止使用被殘毒汙染的倉庫和車廂,不準與有毒物質混合存放在通風幹燥的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