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族把過年稱為“庫史”:“庫”是年或歲之意;“史”即是“新”:“庫史”就是過新年。彜族壹年壹度的年節是在農歷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過年日固定在農歷十月三十日為除夕之日,冬月初壹為新壹年的開始。在涼山大部分地區是按區域選擇吉日過年,但都在農歷十月之內(雲南和貴重還有廣西等地區彜族可能跟大涼山的彜族年時間不壹樣)。
為什麽在農歷十月過年?相傳有兩種原因,壹是彜族歷史上有十個月為壹年的歷算。按這歷法計算,十月份為年終歲首,正當過年,故習慣上又稱“過十月年”。二是因這個時候,彜族地區莊稼收割完了,五谷豐登了,農事空閑,正宜過年。
調查了解,彜族年的時間並不固定。彜族年壹般在農歷十月或十壹月,由巫師占蔔而定。如果當年五谷豐收,則可沿用上壹年時間過年。否則另擇吉日。抑或是按照十月太陽歷來算。
涼山州2018年彜族年放假安排:
11月20日至26日放假調休,***7天。11月17日(星期六)、11月18日(星期日)上班。
彜族年為3天。彜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壹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涼山彜族年吃什麽?
吃豬肉
川、滇、黔、桂彜族壹般都要殺豬食,特別是殺過年豬。按照彜家的食俗規矩,豬頭要分成兩半腌帛好,壹半是留著主人家自己吃或者招待客人,另壹半過年後的幾天內,算吉日由女婿送給自己的嶽父母。***它部位的豬肉除過年吃的外,壹般全部腌成臘肉慢慢吃。昆明郊區和宣威、威寧(貴州)、冕寧(涼山)的彜族人殺豬後還要自腌火腿,其中宣威的火腿馳名全國。
吃羊肉
居住在川、滇、黔、桂山區或者半山區的彜族人普遍喜歡飼養山羊、綿羊。羊是他們肉食來源之壹,彜族無論殺或吃羊肉,都有些特殊的飲食習俗。殺山羊可以用刀;而殺綿羊禁用刀,只能用木棒將羊脖打斷,再用手掐死。羊肝和羊胃要單獨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烯來吃。羊身、四肢和內臟、頭、蹄均煮熟待客。有的地區羊頭和4只羊蹄第二天煮著吃;羊腦在彜家的習慣上全歸老人吃的。處於生育期的青年婦女禁止吃公羊,僅能吃母羊和閹羊,牧羊人禁吃羊尾巴。還有壹些地區彜族殺羊食時,將羊血拌蘿卡絲腌起來,要吃時用瓷碗盛著,放在飯上蒸熟,其味特別鮮美。雲南彜族還喜歡飼養奶羊,他們飲用羊奶,用羊奶加工 制作多種乳制品。
吃雞肉
彜族吃雞以砣砣雞回鍋、清燉為主。涼山彜族和貴州威寧的彜族吃雞壹般砍成砣砣,拌上佐料。涼山彜族還常用砣砣雞回鍋、辣子雞待客。雲南彜族過去用陶鍋煮雞,壹般不用刀切,而用手將雞肉撕成條塊。特別要準備壹碗,用雞湯做成辣椒水,辣椒水內還要放少許花椒、大蒜以及炒過的鹽。吃時,將撒成條塊的雞肉蘸著辣椒水吃。此外,雞頭壹般老人吃,雞翅膀給小女吃,老人說她們吃了會梳頭,雞腿壹般給小孩吃,但小孩不能吃雞爪、雞血。雲南彜族吃雞還有壹個習慣,殺雞前先要備好壹個放涼開水和鹽的碗,使雞血凝成塊,然後將花椒面、辣椒面、醋、香油倒在雞血裏拌著吃,味很好。在彜族宴席中最有名的菜肴,首推“四滴水”,其程序是先陳上涼菜4盤:火腿、鹵豬肝(或者吹盤)、灰蛋、紫介肉(或涼雞)。其次陳上八樣錦8盤:桂花蛋、炒尤魚絲、炒公爆肉(或火爆雞丁)、紅燒肘子、燉鹿筋、清蒸雞、燒海參、脆皮魚。再次陳上三鮮湯、八寶飯(八寶飯是以香糯米為主,加冬瓜蜜餞、大棗、蓮子、皂角米、桂元肉、洗沙、藝麻、紅綠絲、核桃片、艾苡仁)。最後以銅鍋陳上連腳帶肘的煮熊掌4只,使爪子抓露搭銅鍋邊,伸揚四方,名為“熊爪會”,象征“招財抓喜”。燕窩湯1盆,以燕窩為主,加龍眼、冰糖,象征銀浪滾珠,名為“聚寶堆銀”,客人食此,互相祝賀財源茂盛,吉祥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