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沒吃過這幾種美食,等於白來香港,看看妳都知道嗎

沒吃過這幾種美食,等於白來香港,看看妳都知道嗎

沒吃過這幾種美食,等於白來香港,看看妳都知道嗎

香港飲食就像它的人口構成壹樣包羅萬有:既有最傳統的粵式茶樓,又有本土化的湖南餐館;既有九龍城泰國人開的家庭料理店,又有重慶大廈最正宗的印度咖喱;當然妳也能在平凡的腸粉和雲吞面中找到甘味。這種多元化,便是混合精神。茶餐廳容納五大洲所有菜系,亦創造出本港獨有的鴛鴦和菠蘿油。同壹種食物,亦能搞出多種花樣,壹個蛋撻,千變萬化。千萬不要小覷港人對吃的追求。跟著他們“揾食”,自然不會出錯。

蛋撻:層出不窮多花樣

在香港,人們習慣上稱這類蛋撻為“葡撻”,以區別香港地區傳統的港式蛋撻。牛油蛋撻的蛋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壹塊盆裝的餅幹,有牛油的香味,口感像曲奇餅,所以也被稱為曲奇皮蛋撻。作為香港地區的代表食物之壹,港式蛋撻分為酥皮和牛油皮兩種。牛油蛋撻的蛋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壹塊盆裝的餅幹,有牛油的香味,口感像曲奇餅,所以也被稱為曲奇皮蛋撻。酥皮蛋撻的撻皮為酥皮,壹個酥皮蛋撻的酥皮通常能有近百層起酥折層。酥皮蛋撻以豬油制作,口感較牛油蛋撻皮粗糙,吃起來更加香酥順口。在港人的眼中,葡撻是舶來品,港式蛋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典“蛋撻”。

燒味鋪:迷人的燒鵝

燒鵝在香港是必備傳統飲食,除了中環的鏞記有名之外,另壹家公認不能不去的就是深井燒鵝,只因它位在郊區交通不便,比較少被提及,但在最近的香港美食大賞中,燒鵝重新被香港市民選為最Classical的飲食。但現在香港的深井燒鵝,都是放在半人高的大瓦缸內烤,大家稱這種烤法叫秘制炭火燒鵝;也有直接用鐵爐烤。深井燒鵝特色在於深藏香氣,皮脆肉嫩,汁多味美,最妙的是在脆皮下還有壹層薄薄的脂肪;食用時趁熱吃,再配上用酸梅特制的蘸醬,那真是入口難忘的超美感覺。

打邊爐:鮮味在心頭

若想領會地道的港式火鍋,最好舍棄商業區精巧的裝修,另辟蹊徑尋找壹些門面毫不起眼的鄰居老店。紅磡曲街的老坑火鍋,位於殯儀館後巷。推開門走入店內,人聲鼎沸,老板迎來送往,熾熱得像穿越到另壹洞天。老板每日去灣仔街市進貨,食材新鮮有保證。牛肉是現片的,潮式刀法,入鍋20秒即熟;脆腩滿口魚油脂香,又脆韌得像在嚼最嫩的軟骨;椰青非常新鮮清甜,其他菜亦都可圈可點。店裏的番茄蟹鍋,是老板專為愛吃蟹的愛子而研制,滿足味覺,回味於心。

糖水鋪:生活需要甜蜜滋潤

糖水廣東人吃得多,但香港的糖水鋪可沒妳想的那麽簡單。糖水鋪開到淩晨壹兩點,是晚歸的上班族的宵夜之地、夜蒲年輕人的暖胃之選。夜半闌珊,那家糖水鋪仍在街角亮著燈。天後清風街的“甜姨姨”,以榴蓮豆腐花、榴蓮冰糕吸引壹眾榴蓮愛好者,而且老板出手大方,用料毫不吝嗇,整間店都飄著榴蓮的味道。西環的源記、九龍城的地茂館則有更傳統的糖水,諸如杏仁露、桑寄生茶等。

茶餐廳:易得的美味

馬家輝說,開設於重慶大廈四周的茶餐廳是具體而微的全球化象征:“混血、雜種,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既有雲吞面亦有鵝肝醬,甚至印度飛餅、越南米線、泰國河粉。”壹家小小的茶餐廳,就在菜譜之中包羅世界。無論貧富貴賤,都可在茶餐廳找到自己的落腳點。不要埋怨茶餐廳服務態度差,茶餐廳就是應該像打仗壹樣吃飯。蘭芳園的老字號絲襪奶茶、姜蔥雞扒撈丁是熟客摯愛。九記牛腩名震江湖,對面的勝香園番茄通粉也頗受歡迎。盡管翠華開到成行成市,它的豬仔包還是不失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