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保張大了嘴巴,卻合不攏。他吃完後說:“這八道菜花了好多錢。光是鴨腳和雞舌湯就需要幾十只雞鴨。”男孩指著郭靖說:“這位大叔是主持人。妳以為他買不起?”店員看到郭靖身上的壹件貂皮非常珍貴,心想就算妳不買單,剝下來也夠了。現在他同意了,問:“夠了嗎?”男孩說:“正餐十二種菜,八種點心,就差不多了。”我過會兒將結帳。是1927元四分。郭靖掏出壹錠金子,吩咐酒保去銀鋪買單。
這裏的壹頓飯是“1927錢四分”的銀子。之前也有很多作者寫過折合人民幣多少錢,但明清時期不是“黃金價”就是“白銀價”。殊不知,這裏還有很多常識沒有考慮到,沒那麽簡單。
當然,最重要的是,射雕英雄傳的背景其實是在成吉思汗統壹蒙古之後,也就是成吉思汗稱“可汗”之後,也就是南宋第二年(1206)之後,“凱西”是南宋寧宗年號,對應的是金章宗太和六年。
原著中提到,郭靖在鐵木真稱他為成吉思汗後沒幾天就與公主成親,他的母親考慮到郭與楊聯姻的可能性,讓郭靖隨六老爺南下。他和黃蓉相識於張家口,他們的大餐也是黃蓉主導的“張家口最大的酒樓長慶樓”。
清順治元年,張家口大京口側墻下開第二道門,西有大京門。
但需要註意的是,在真實的歷史平面中,並沒有出現張家口這座城市,直到明朝宣德四年(1429),張聞才開始修建城堡,取名“張家堡”,稱下堡。明朝嘉靖八年(1529),駐軍張振開修建下堡小北門,俗稱“張家口”。正是因為長城沿線的明蒙貿易,才帶來了“張家口”的繁榮。在此之前,這裏沒有這樣的城市,也沒有名字。
當然,這只是壹個小節。武俠小說畢竟不是歷史書,所以我們只是在劇情之後講知識。
事情發生在張家口,張家口是晉國的壹定疆域,而不是南宋。討論金朝的銀價是有道理的,但是很遺憾,金庸先生在這裏又犯了壹個錯誤,那就是至少在這個時候,金朝是不會允許妳用“十九兩”的白銀來買單的。
原因是當時金代流通的法幣有兩種:壹種是銅錢(以宋幣為主,南宋和北宋都有);第壹,紙幣(紙錢)和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用重量來衡量的那種金銀壹樣,不能作為貨幣使用,只是壹種貴金屬。
然而,就在郭靖和黃蓉相遇的前幾年,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金章宗成安二至五年(1197-1200),為解決大額紙幣信用崩潰問題,改鑄異形銀幣——成安寶貨。
黑龍江阿城出土的壹件半安寶品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發行“白銀法幣”。而且,成安堡的貨物雖然是由銀錠轉化而來,但已經不再是“稱銀貨”,而是“規範錢幣流通”(類似於“銀元”)。
成安寶貨分五等(中三等為壹等半、二等半、五等二),法定壹等二兌換銅錢,在紙幣貶值、銅錢嚴重匱乏時作為大幣使用,以拯救晉朝於南宋時期的巨大“錢荒”。
這裏還有壹個小知識,就是“壹致”是銅錢的單位,按理說應該是1000枚。但在唐、五代、北宋、金代、南宋的銅錢制度下,有壹個專有名詞叫“攢錢”,也叫“短錢”或“短錢”
北宋通行的“攢錢”是750文或770文作為“壹致”,而晉朝官方的價格是800文作為“壹致”,也就是說,實際兌換成安堡貨物的銅錢數量應該是1600枚。
在程安寶貨物使用的短暫時間內,禁止統治者“稱銀貨”在市場上交易,更禁止隨意熔鑄白銀或損毀銀幣。所以就算郭靖和黃蓉敢出這麽多錢買真正的歷史飛機,店家也不敢收。
所以還是要看南宋的情況。而且最好用糧食作為中間定價的工具,否則無法判斷不同時代的購買力。
南宋銀,與金代銀領形制相同。
南宋時期的銀價相對穩定。少定元年(1228)以前,1的銀量多為三百文。
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銀價為每214兩85,銀價為每214兩7360。
再看米價:
南宋李宗嘉定十六年(1223),有米和石,每個石匠有三句詩,七百五十篇文章。南宋恭帝德佑元年,麥打每石730次。也就是說,南宋寧宗、李宗時期,白銀為1兩,約合1石(以紙幣計價,其實白銀比紙幣更受歡迎),也就是說,1兩白銀足夠買1石,約合143.23斤。
南宋末年,白銀1兩,小麥3.8297石,548.55斤。JD.COM小麥粉3.7元/斤,即2029.64元,1克銀54.45438+042元。
具體到射雕英雄傳的時代,也就是“壹頓飯”的成本是“1927錢四分”=19.74兩*687.504人民幣=13571.32人民幣。
也就是說,人均6785.66元,夠黃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