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避免打碎物品。如果不小心弄壞了器具,大人會馬上用“發財”“平安”等吉祥語破解,否則會破財或缺平安壹年。
3.忌衛生。正月初壹到初三做衛生,會掃掉財運。第四天掃地的時候,垃圾要用鞭炮和熏香送到垃圾場或者河邊。
4.避免借東西來討債。尤其要避免向別人借錢,認為這樣做會得罪人,得罪財神。
5.避免放養動物。認為這些動物會汙染家庭,得罪神靈,導致財富外流。
6.忌牛肉狗肉祭祖。因為牛積極耕田,狗積極持家,把它們供奉給神是忘恩負義。
7.避開春節期間的喪事。如果壹位老人恰好在30日或年初壹去世,葬禮將在年初二或之後延期舉行。
8.出嫁的女兒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
9.紅包要過了元宵節才能拆。
10.過年不要吃銀杏、魚香茄子、鹹蛋、鹹魚。
11.正月初壹不喝粥。
12.妳不能吃奇數餐。
廣州人的觀念和禁忌1。表示輸贏的“輸”字改為“贏”。例如,“舒同”被稱為“童生”。《幹杯》叫“以酒取勝”。在酒席上,妳必須先說“發財”,然後開始。“豬牛肝”叫“豬牛潤”。“蘿蔔幹”叫“蘿蔔潤”,“豆腐幹”叫“豆腐潤”。豬和牛的舌頭稱為“豬和牛”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關於自然、生理或感知現象的禁忌。比如打噴嚏,馬上喊壹聲“好運”!我覺得有人在說他。喜鵲在頭上鳴叫,預兆帶來好消息(吉兆)。相反,對著烏鴉和貓頭鷹吠叫被認為是“不祥”的掃視(俗稱“眼眉音”)也分時間和左右眼。有人說“左眼跳是為了錢,右眼跳是為了災”,也有人說“左跳有飯吃,右跳是為了錢。”
3.大的節日,婚宴,壽宴,習慣上只講吉祥話,不講喪氣話。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盤子,就說“歲歲平安”或“花開地上,繁榮昌盛”的吉祥話。
4.“年夜飯”烹油、煎炸、油角,也講吉祥語。為了防止孩子不懂禁忌亂說,不允許他們靠近油鍋。小孩子偶爾會說壹些不祥的話,大人會說:“真奇怪,盧兄不知世事。”以免得罪鬼神,帶來厄運。
新年第壹天不能洗頭,據說是褻瀆神明。大年初壹不要掃地倒垃圾,免得倒了財。大年初二是“開年”,我要出門。初三是“紅嘴”,容易與人產生矛盾,導致是非。
6.釣“旁門左道”的人認為,如果早上遇到尼姑或和尚,會帶來厄運。因為他們都是禿頭,這預示著賠錢。
7.飯桌上也有很多禁忌。妳不能問“妳完了嗎?”說妳“吃飽了?”因為“吃完了。”將被視為最後壹餐。妳不能點七道菜,只能在葬禮上上七道菜。廣州人稱之為“七大美食”。上菜時,雞頭要指向長輩,以示對長輩的尊重;請客吃魚的時候不要把魚背對著主人和客人;和船員、漁民、司機吃飯時,不要把魚翻過來,勺子也不要倒扣,表示“翻了船,失敗”。如果真的想翻身,可以說“撈上來”。
8.行為禁忌:避免抖腿,避免在面前剔牙,避免喝茶過多。
客家民俗禁忌梅縣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
1.不要穿反衣服。穿反了衣服,比如喪服,就是在家服喪。
2.房子裏的睡床不要對著房梁。認為梁頂先發制人,容易做噩夢。
3.外出辦事,忌“三惡日”和“空日”。
4.生了孩子就不能叫孩子了。叫做“供養”、“光明”、“生養”。
5.探視時間應避開下午、晚上和農歷初壹、十五。
6.死後七天,每七天叫“死”,以為家裏會有“風煞”。每到第七天,全家人和屋裏的鄰居都會壹大早出門“避邪”,下午再回來。
7.避免把豬貓免費送給親戚朋友。客家有句諺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麻”。穿麻布意味著穿喪服,這是不吉利的。即使對方收到貓狗,回禮也是幸運的。
8.魯豫不認識的中青年婦女,不應該叫“大嫂”、“阿姨”,應該叫“大姐”、“小妹”,否則會被錯誤地稱為罪人。
佛山的婚喪禁忌和別人差不多,暫且省略。
1.分娩禁忌癥:“劉佳”,又稱“胎神”,貼在孕婦臥室的任何地方,所以孕婦孕期不能在床上剪布、衣服,也不能在臥室任何地方釘釘子、開爐子、開運河或拆房子;不能拆床搬家;妳不能把鋒利的工具放在床下。孕婦要避免和另壹個孕婦睡壹張床,怕搶胎換胎;孕婦應避免抱別人的孩子,以免胎兒“小氣”。孩子出生後戴手鐲,這樣孩子就不會被魔鬼帶走;外號越“賤”,越容易養。即使孩子長得好看,也不能說“胖”“漂亮”之類的話。
2.開學和寫作的禁忌:避免途中被風吹滅燈籠;別忘了帶生洋蔥、芹菜和糯米。取其意粘椅,讀耐久座。
3.關於食物的禁忌:吃飯時避免狼吞虎咽;切忌亂抄,筷子夾在對面和兩側;切忌喋喋不休,口吐白沫。
4.關於旅行的禁忌:早上避免撞見僧尼;避免在“做同壹件事”(橋名)的時候回頭;避免遠行時忘記祭祀路神;避免橫沖直撞,手忙腳亂。
潮州民間禁忌1。婚喪嫁娶不能用藍、白、黑等顏色裝飾身體,不能穿鮮艷的服裝和首飾。平時,除了老年人,女性不能全身穿黑色衣服,更不用說作為客人穿它。女人的褲子,尤其是褲衩,在人常走的路上是幹不了的。
2.孩子吃飯不能用盤子和碟子,會使腸子變淺,長大後會變小,心胸狹窄。吃飯時不能讓孩子離開桌子,否則讀書會像吃飯壹樣分心。桌上的菜必須是偶數,不能是奇數。潮州人忌吃三道菜,是死囚前吃的。
3.主人請喝工夫茶,妳會情不自禁地喝下去。如果妳不喝,那就是不尊重。
4.結了婚的兄弟,弟弟可以坐在嫂子的床沿,哥哥不能坐在嫂子的床沿。
5.潮州還有“家族禁忌”的習俗,即子女不能提長輩的名字,與長輩名字相同或諧音的東西要繞過或叫綽號,子女不能取與長輩名字相同的字。
禁忌與禁忌13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註意禁忌。“忌諱”,即不說不吉利的話,所以有“壹善壹醜靈”之說。在“忌諱”的習俗中,特別忌諱說“十三”這個數字是忌諱的。
習俗的起源始於三水縣。根據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個名叫楊公的學生,他有十三個兒子。每個人都說他的生活很好。楊公也為此感到自豪。他經常對人說:“我有十三個兒子。就算遇到三災六難,我也不怕。壹年十二個月,哪怕壹個月死壹個,我還有壹個兒子要死。”恰好那年有瘟疫,楊公的兒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下他壹個人,晚景淒涼。人們說發生在楊公身上的壹切都是因為他自己醜陋的話語。從此以後,人們會避免說難聽的話,壹旦說了,就會吐槽說好話。同時,“十三”這個數字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時代變了,現在用諧音作為不吉利的數字,如“二”表示“易”,“三”表示“生”,“四”表示“死”,“五”表示“好”(表示“不”)而“八”在廣州話中表示“發”,等等,於是就類比出了十三。然而,禁忌的習俗仍然流行。在三水縣白坭鎮壹帶的農村,農歷十三月仍被稱為“楊公比”。這壹天,說話要非常小心,千萬不要說難聽的話。
使用筷子的禁忌廣州、佛山、南海使用筷子有很多規矩。
1.同時使用兩雙筷子,避免用壹根筷子吃飯,也就是壹雙不分開。
2.兩根筷子顏色和長短要壹致,不能用“鴛鴦筷”。
3.將筷子放在飯碗右側的桌子上,筷子頭朝向座位,避免倒置。祭祀用的筷子,筷子頭要朝外(筷子頭朝向神靈),不能倒置。
4.筷子不要直接插在盛滿米飯的碗裏,因為只有參加葬禮,用米飯祭奠逝者的時候,筷子才應該直接插在飯碗裏。
5.總是吃飯或者辦喜宴,按人數放筷子,不滿意就把多余的筷子收起來。另壹方面,在喪宴(七夕時招待客人的宴會)上,要給死者留座位,照常擺放筷子,以示對死者的尊重。
6.用筷子夾食物時,切忌彎曲筷子夾食物(即拿筷子的手背不能朝上),否則會被認為“衣食無著”。只能夾面前的食物,不允許用筷子翻動食物,否則“無禮”。
7.不要用筷子敲碗。只有在別人面前乞討時用筷子敲飯碗的乞丐,才叫“化緣”。
8.避免用筷子“蹲”碗底。用筷子“嘟嘟”碗底是民間處理卡在喉嚨裏的骨頭的方法:把壹個空飯碗放在卡骨頭的人的頭上,用壹雙筷子從上到下“嘟嘟”碗底,說“骨頭掉了,骨頭掉了”。據說這樣做,骨頭會掉下來。
送禮禁忌1。不送鐘表:親朋好友喬遷新居或開店時,不要送鐘表作為禮物。因為“送鐘”和“送末”的聲音比較接近,要避免。
2.忌送梨:送人水果作為禮物時,尤其是探望病人時,忌送梨。因為“梨”和“李”是諧音。
3.忌送“四”:無論送什麽禮物,數字都不能是“四”。因為“四”和“死”諧音,不吉利。
4.忌過期送禮:無論是喜事還是喪事,送禮時,不要過了該送的時間。如果是喜事,可以前壹天發,也可以當天發;如果是喪事,當天就送。如果忘了,還不如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