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首都經濟圈崛起,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步伐,推動河北省圍繞首都實現科學跨越發展,集團公司以此為契機,著眼未來發展,在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下,規劃建設公共交通智能產業園。
北區效果圖
(A)區域背景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常態時期的必然要求。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建設現代交通網絡體系,以交通壹體化為主導領域,加快構建快捷、便利、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未來,隨著京津冀交通壹體化的實現,將打破京津冀區域交通方式劃分的壁壘,完善區域交通方式的管理和組織。北京的發展緊緊圍繞“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所有會造成“大城市病”的產業都將得到疏解和限制。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疏解非首都功能、實施交通壹體化具有示範意義。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充分發揮自身價值,提高無形生產要素,提高行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這將極大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
(二)產業轉型升級
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和制造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國內經濟和產業發展亟待轉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是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於應對能源和環境問題,推動汽車產業乃至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契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突破有賴於“智造”的實現,產業的切實提升有賴於產業技術進步和優化升級。打造全產業鏈將提升產業競爭力。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對於促進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產業、加強產業合作、推動創新驅動具有現實意義。
南區效果圖
意義
集團公司作為投資多元化、多種經濟類型並存的超大型國有企業,在制造、維修服務、科研創新、教育培訓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也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面對集團公司大量的采購和保修需求以及新能源政策導向,企業目前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領域並不能完全凝聚和釋放集團的內在價值。“十三五”期間,集團的定位是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壹流的現代公共交通綜合服務企業。公交智能制造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將推動集團公司自身發展,加快機制和模式的轉變,適應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以高質量的產業建設重塑集團公司品牌,成為全國乃至國際形象標桿,走上打造適合自身發展的公交全產業鏈之路,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
概況
淶水客車智能產業園是集團公司投資建設的現代化產業園,規劃面積約3000畝,集新能源客車生產、教育、科研、保修培訓等功能於壹體。產業園分為南區和北區,規劃建築面積約654.38+0.26萬平方米,投資約80億元。建成後預計年產新能源公交車約5000輛,納稅約3億元,培訓公交行業人員約5000人。客車智能產業園將充分展示集團公司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帶動新能源客車產業向前發展。
巴士大學校園鳥瞰圖
戰略思維
集團公司將以“龍頭企業集聚優勢產業,園區建設引領城市建設,企業戰略支撐區域戰略”為總體思路,以“年產1萬輛新能源汽車,實現年營業收入200億元,可容納數千名高精尖勞動技術人員,培養數萬名行業人才”為願景,將淶水公交智能產業園打造成為“國內領跑者”。
分區制
按照“高端引領+集群創新”的發展模式,淶水公交智能制造產業園分為制造、創新研發、教育培訓三大功能板塊,打造“產-學-研”聯合模式。按照三大功能板塊,淶水公交智能制造產業園以南區為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北區為教育培訓基地和創新研發基地。
新能源智造基地
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規劃用地1.674畝,將成為純電動新能源客車生產、銷售、維修壹體化服務的產業基地,具有國家示範效應的生產基地,為R&D教育提供實踐培訓的場所。其功能主要由汽車組裝、銷售、維修及輔助設施、企業辦公及相關服務組成。
教育和培訓基地
教育培訓基地將作為園區和公交行業的人才儲備基地,通過教育培訓營造區域服務氛圍。其功能包括職業學院、行業培訓、學術交流和會議。燕京公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這壹區域的主體,將整合集團公司教育資源,聯合北京市、河北省教育部門和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圍繞車輛控制、維修、新能源研發、交通監管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等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國家公共交通行業人才儲備和輸出基地。燕京公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壹所以北京集團公司為主體的民辦高校,預計投資約7億元。規劃用地面積約500畝,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教學、科研區、辦公區、圖書館和生活用房。初步確定建校後三年內學校招生人數接近5000人,以後將逐步增加招生專業。建校後第十年的辦學規模在8000人左右。
巴士大學主樓
創新R&D基地
創新的R&D基地將形成高端人才聚集區,為生產的發展提供血液和動力。是工業高新技術發展的前沿領域,是公共交通和電動公交車新的產業和產品R&D平臺。該基地由兩個核心發展方向組成,即基於電池技術和電機電控的新能源核心技術研發和智能交通系統研發。規劃設立R&D測試中心、開放實驗室、企業孵化中心、大數據結算中心四大功能區。
創新R&D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