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做。按照套路,先泡水,軟了瀝幹,直接用蔥姜椒炒,喝壹杯,吃壹頓飯。壹入鍋,就聞起來很香。妳迫不及待地想先咬壹大口。果然好吃。然後在回味中覺得有點苦,當時沒註意。
第二次煮之前,我仔細看了看,魚幹是透明的,但是小腹是黑色的。原來這條小魚可能太小了,釣上來後直接幹成了魚幹,不去腸子是不可能壹條壹條做的。所以,吃起來透露著幾分苦澀。
我軟軟的,試著輕輕捏了壹下魚的下巴,我把魚鰓連同腸子壹起拉了出來。我心裏大大的亮了壹下,就像幹農活的時候從手上把刺挑出來壹樣。於是,壹個個選擇了幹凈。最後,小魚幹的預煮處理很完美,很有成就感。
於是我按照家鄉的傳統做法,做了壹道經典配菜:鹹菜煮貓魚,在江淮南部廣為流傳。
做法如下:
材料。幹公魚200克,泡三個小時,掐掉腮和腸子。鹹菜200克,切成厘米。切洋蔥,切姜米,切幹紅辣椒,各適量。豬油、料酒、生抽。熱鍋放油冷卻,放入小魚,變黃時翻面,放入蔥、姜、花椒,放入香噴噴的料酒,放入鹹菜,翻炒至水半淹沒,下入生抽,關火五分鐘。煮的時間以湯底為限。果汁喝完了,直接煮。這道菜和酸豆角、肉末壹樣有名,是所有飯菜的首選。有了這道菜,筷子就不會伸到其他盤子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