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廢舊材料粘貼裝飾,更換各種物品,培養孩子動手制作的興趣。
2.在廢舊物品再造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3.在做和玩中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新力和審美能力。
要準備的活動
1.壹次性餐盒和餐盤、泡沫、乒乓球、棉花等。
2.用上述材料制成的臺燈、船、面、桌、椅、燃氣竈等成品或半成品。
3.水彩筆、剪刀、鑷子、膠水、細鉛絲、不幹膠紙。
4.制作的視頻(扔壹次性飯盒和盤子,花盆,鐘表,煤氣竈等。).
活動過程
首先,觀看視頻來啟發環保意識
老師:請觀看壹段視頻,看看視頻中人們把壹次性飯盒和盤子放在哪裏。妳喜歡這個嗎?為什麽?(觀看視頻)
楊:人們在吃飯,他們亂扔他們的飯盒,他們應該把壹次性飯盒和盤子放進垃圾箱...
老師:小朋友說得好。有沒有比扔垃圾箱更好的辦法?孩子可以討論壹下。
啟發孩子討論,得出結論:壹次性餐盒可以重復使用,可以用來美化我們的環境,減少垃圾,同時保護環境。)
老師:誰能告訴我我能做什麽?
楊:可以做成花盆,椅子,包包等等。
老師:是的,我們可以把壹次性飯盒、餐盤做成花盆、書包等用品,美化我們的教室,做遊戲。
第二,展示材料和半成品,討論制作方法。
老師:請看壹下老師準備的材料。大家壹起自由討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我們要不要舉辦壹個壹次性餐盒和餐盤的工藝品展覽?
孩子看材料和半成品,老師引導他們觀察:看這個包的帶子,妳發現了什麽?怎麽粘的?看看煤氣竈上面的盆是怎麽做的。旁邊的開關是什麽材質的?)
老師:請告訴我們妳是怎麽發現框架下的腳的。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發現,剪開兩個互相壹樣大的小紙箱,再切壹刀,就可以插入畫框;另壹種是用邊緣切下壹塊飯盒,然後貼在背面,然後制作。)
老師:請告訴我們妳是如何找到臉書的。
(把飯盒分成兩半,然後在後面畫兩條線,再把布、線、紙粘在上面...)
第三,幼兒操作,教師分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