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合鎮在傳統的民間節日裏,城鄉居民都會自帶傳統節日小吃,其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米粉、餃子、煎餃、湯圓、蒸餃、粘米角、面條、粉春、芋頭、芋頭糕、蘿蔔糕、紅薯裹粉、松餅。其中,合水瀨戶米粉和蒸餃是眾所周知的小吃。2004年高明美食節比賽中,榮獲高明十大小吃稱號。
更合鎮還有壹些名吃,合水合味狗肉,好吃的脆皮山螺。
時代的習俗
(1)春節
更合鎮的居民把除夕和春節(農歷的第壹天)稱為中國新年。過節前,村民們無論貧富,都想盡辦法置辦年貨,準備節日食品,有蒸粽子、春粉、煎餃、油角、炒年糕等。除夕夜,全家人壹起吃團圓飯。在農歷新年的第壹天,人們穿著鮮艷的衣服,見面時說“恭喜發財”。長輩給晚輩分紅。大家都微笑著,避免爭吵。每個村子都敲鑼打鼓,獅子來家家戶戶拜年。這壹天,人們被禁止打掃衛生,努力工作,不走親訪友。年初二到年初六是走親訪友的日子。
清明節
清明節是更合鎮每個家庭懷念死去親人的節日。當地人有清明祭祖掃墓的習慣,俗稱“走正道”。人們帶著燒豬、糕點、香燭祭奠祖墳,在緬懷故人的同時,祈禱壹家人平安。殯葬改革以來,人們從祭奠祖墳變成了祭奠墓地。
(3)農歷二月初三吃牛角。
這壹天,家家戶戶都做角子(點心)招待來訪的親友(大多是已婚婦女回父母家吃角子)。墻角子的類型有油角、糯米角、艾蒿(艾蒿與“得”諧音,表示吃艾蒿會使他們強壯、努力、有精力)。
(4)三月三日。
此外,壹些村莊會在農歷三月初三(也稱為普祝)做油炸餅,這意味著家庭和諧和團結。
(5)鬼節
農歷七月十四,俗稱玉蘭節,也叫鬼節。晚上,女人們點上香燭,撒上酒、米和水果,燒上五色衣服和紙。然而,合水的壹些村莊在農歷七月十四不慶祝這個節日。他們在農歷7月14日之前燒香和衣服。
(6)冬天的至日
在冬季至日的日子裏,人們更適合吃湯藥(也叫冬藥)。古代有“冬天大過年”的說法。以前結過婚的婦女不允許在父母家慶祝節日。在壹些村莊,有“在冬季至日吃生魚和狗肉”的習俗。
還有其他節日,如元宵節、四月的八牛王生日、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慶祝方式與其他城鎮和村莊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