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帶著“目的”讀書的。

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帶著“目的”讀書的。

本文參與了“閱讀與思考”這壹課題

前陣子朋友圈被壹張小男孩頭上霜的照片刷屏了。畫面中,小男孩衣服單薄,頭發、眉毛、睫毛都凍出來了,臉凍得通紅。網上消息稱,照片中的孩子是雲南昭通魯甸縣的壹名小學生。他頭上的霜在走路上學的路上凍成那樣是因為那天氣溫很低,他家離學校太遠。這張照片是他的老師拍的。隨後,被校長傳到了網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心疼和感慨。

那麽是什麽讓這個小男孩如此癡迷於“讀書”呢?

這個不難回答。對於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說,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讀書的意義。貧窮的生活讓他們從小就明白,要想改變命運,壹貧如洗,讀書仍然是唯壹的出路。

小時候我們村裏有個姐姐,讀書很好,考試總是第壹。我媽經常拿她當教材教育我。有壹次我去找姐姐玩,發現她家的門關著。我以為她睡過頭了,正要回家告訴她媽媽,可我剛要走,她就開門迎接我了。看著她壹手扶著門把手,壹手拿著厚厚的書,我問她:“書有什麽好?”她笑著說:“真漂亮。這裏面有很多知識。”

我又問她:妳這麽努力是為了考名牌大學嗎?她又笑了笑,沒有回答。等我上高中的時候,她將已經被壹所著名的國立學校錄取了。後來,她交了壹個誌同道合的男朋友。畢業後,他們努力工作了壹兩年,在上海買了房子。

我以為她努力學習了很多年,考上了名牌大學,在大城市買了房,就會發展壹些其他的愛好。但是有壹次我和她回老家。在車上,我拿著手機看韓劇,而她還在窗邊靜靜地看書。我又問她:“妳現在不上學了,還這麽愛看書?”她聽了之後,還是笑著說:“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進壹步學習,還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東西。書中的世界很精彩。””說罷,低頭看書。

這讓我臉紅了。我讀了十幾年書,卻沒能理解“書的好”。後來開始強迫自己閱讀,根據網上人才分享的書單買了壹堆書,開始閱讀。果然,我發現書裏的世界真的很奇妙,尤其是小說裏的情節經常讓我忘了吃飯。

但是興奮了壹會兒,又開始迷茫了。我發現我只能看有趣的書。說白了,我讀書只是為了好玩。讀完壹本書,我會感到空虛。我急於找到下壹個來填補這種感覺。熱情褪去之後,我就去做別的事情了。後來才發現,這種瞎讀,離真正的“讀書”還差得遠呢!

真正的閱讀應該是帶著目的進行的。日本作家大島俊之(Toshiyuki Oshima)在《實用閱讀指南:把我讀過的變成能力》中指出:在成人的世界裏,閱讀的行為或多或少是有目的性的,有時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仍然沒有完全掌握書中的內容;有了新的靈感和見解,我沒有馬上付諸行動。讀書需要時間和金錢,讀書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真的是壹種浪費。

Toshiyuki Dayan,日本銷售精英,曾在多家知名企業擔任法人。後來在創業過程中發現“成功人士都是讀書人”的觀點後,他開始壹年讀300本書,總結出容易掌握且不會遇到瓶頸的“慢讀書法”,並進行多次講座,成為讀書專家。

《實用閱讀指南》是他根據自己在閱讀方面的努力,結合自己“讀完就忘”的經驗以及“如何把書中的知識用技巧轉化為能力”,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總結出來的閱讀指南。

第壹,讀書要帶著“目的”進行。

確定自己想從書中得到什麽,帶著這個“目的”去閱讀,效果可以是顯著的。前面提到的那個不顧寒冷要上學的小男孩,讀書的目的很明確: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可憐的命運。有了這個目標,他就會有目的地行動,哪怕雪再大也要堅持去上學。

主動行動會讓妳更專註,也更容易集中註意力。對此,作者打了個比方:如果妳現在閉上眼睛,想想妳周圍有多少藍色的物體。妳會發現妳的大腦壹片空白,根本數不過來,因為妳沒有去關註它。相反,閉上眼睛前數壹數有多少藍色物體,這樣當妳睜開眼睛時,妳看到的都是藍色物體。

這說明,只有主動去做壹件事,才能明確目標。讀書也是如此。明確目的,利用閱讀的主動性,這樣可以“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第二,閱讀技巧

1.先看作者的導言、序言和後記,對這本書有個大概的了解。

壹本書通常有幾百頁,要理解書中的內容需要很多時間。但如果妳在閱讀前就定下目標,從作者的引言、前言、目錄、後記入手,就能很快理解作者想表達什麽,從而抓住書中的重點,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了解大致情況後,妳只需要把註意力放在下面閱讀中的“目的”和“問題”上,全神貫註於妳所需要的。

2.設置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為了提高效率,做事情壹般都有時間限制。讀書也是壹樣,如果要求妳在10分鐘內讀完壹本書,並把內容告訴別人。我們怎麽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做到呢?

有了時間感,閱讀效率就會提高。如上所述,我們應該帶著目的和主動性去閱讀。有了這兩點,我們就可以快速、有針對性地瀏覽主要內容。另外,我們時間緊迫,所以閱讀時會更專註,效率更高。

另外,壹般的商務書籍都會以黑體為主,所以重點閱讀黑體部分,只要提煉出有用的信息,就能快速掌握要點。

3.學會脫離,抓住4%這個關鍵點

在我們的閱讀中常常有壹個誤區:認為壹本書應該壹字不漏地讀,這是對的。其實在壹本書裏,重要的內容只占20%,其中只有4%是最重要的。所以從壹開始就要把閱讀的重點放在,找出重要的20%,然後提煉出最重要的4%,這樣會大大提高閱讀效率,提煉出來的內容也更容易記住。

4.“多讀”技巧

多讀書,字面意思是“多讀書”。有意識地提高閱讀能力,嘗試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可以讓閱讀變得有趣,開闊視野。

《杠桿閱讀》提到:“如果說速讀是通過訓練眼睛運動來達到的,那麽多讀就是丟棄無用部分的技巧。”還有《同時閱讀10本書》中提倡的“在不同場合閱讀不同的書,壹天內同時閱讀幾本書”的理念。這些都是“多讀書”的技巧。

5.不要借書看

我很清楚,大部分借來的書都不能認真讀。我上學時經常從圖書館借書。當我第壹次借它們的時候,我想我會很好看。但是熱情高漲了幾天之後,我就去做別的事情了。我以為反正借書是免費的,可以隨時看。於是書就被遺忘在壹個角落裏,等我想起來該還的時候,都是灰撲撲的,根本沒翻幾頁,卻花了五六塊錢補償逾期費。

第三,做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

俗話說,好的記憶勝過糟糕的書面記憶。只有寫下來,才能追溯。閱讀時做筆記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信息,掌握書籍的結構,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直接在本子上做筆記。別舍不得把書弄臟。閱讀是獲得壹些感悟和學習知識的過程。直接在書上寫筆記,這樣以後閱讀的時候可以更快的找到重點。書中提倡的記筆記要點有:

1.直接提取妳認為重要的部分。

2.將摘錄分類。

3.寫下自己的感受。

加上自己的讀書筆記不是很有意義嗎,會改變書本來的價值,變成妳專屬的東西。

制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壹種思維工具,它用視覺圖形來呈現我們在大腦中思考的內容。現在手機和電腦上都有免費軟件,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壹個。也可以用彩筆直接在紙上畫。

根據“讀書目的”和讀書時的“深度思考”,提出相關的“問題”,記下“答案”。就是通過定期閱讀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閱讀理解,或者直接按照書的結構來。

第四,記住妳讀的東西。

1.為什麽看的書這麽快就忘了?

我們大腦的結構決定了我們的健忘。《大腦結構與科學學習定律》解釋說,大腦中大約有6543.8+000億個神經細胞。如果妳記得妳接觸的所有東西,妳的大腦會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裏裝載信息。所以大腦會不斷刪除信息來接收新的信息。

通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可以看到忘記壹件事的過程。

2.重溫,加深記憶。

書中給出的記憶方法是:壹本書反復讀幾遍,“溫故而知新。”在這裏,我覺得可以把讀書筆記多看幾遍,因為筆記是自己寫的,重讀可以產生新的想法,達到記憶的效果。

3.“二八定律”,重點是20%的內容。

“二八定律”是指“社會上20%的高收入人群占據了80%的社會財富。”同理,學習找出重要的20%,然後從這20%中提取有用的部分。這樣更容易記住。

4.帶著感情去閱讀,讓自己融入其中。

人們傾向於更清楚地記得產生他們情緒的事件。《大腦結構與科學學習方法》中提到,人腦中有壹個叫“海馬體”的區域,用來接收記憶。這個區域旁邊是負責處理情緒的“扁桃體”。當情緒被調動起來,扁桃體就會受到刺激,進而可以刺激“鄰居”——海馬。帶著情緒閱讀,刺激海馬體,記憶會更深刻。

5.為“輸出”而閱讀

輸出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用筆記下重點內容,可以做筆記、書評、讀後感。二是把自己讀過的內容告訴別人,就像老師在黑板上講課壹樣。學生理解了,說明掌握了。

動詞 (verb的縮寫)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

“我覺得紙上談兵,不知道這件事該不該做。”讀書不改變自己就是浪費。把書上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是最值得的。

在書上定目標,找方法。比如妳想學西紅柿炒雞蛋,那麽做好吃的西紅柿炒雞蛋就是目標。買壹個有明確材料要求和制作流程的菜譜。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購買材料,制作,就有可能做出美味的西紅柿炒雞蛋。

同樣的,我想做壹件事。首先要確立壹個目標,明白現狀離目標有多遠,思考如何填補這個距離。通過大量的閱讀找到正確的方法,看完之後明白接下來要做什麽,設定可行的步驟,制定計劃和期限,然後把這個計劃付諸行動,壹點壹點的接近目標。總結起來就是以下五個步驟:

妳的目標是什麽?

(2)妳離目標有多遠?

(3)通過閱讀找到方法。

(4)制定有效可行的計劃。

⑤行動。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為了進入壹所好學校而學習。像壹個和霜降在朋友圈上學的小男孩,學習改變命運。而我這個愛讀書的姐姐,可能不僅僅是為了這個目的,因為她在實現目標多年後,依然愛讀書。大概她還有其他更大的目標,真正理解了“好讀書”,進入了書的世界。

古人雲,讀書如破萬卷,寫字如有神。書看多了,很多道理自然就通透了,文筆也能很流暢。有“目的”的閱讀會產生更好的效果。讀書更深層的意義,大概是更深刻地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和廣闊,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的渺小,對世間萬物有敬畏之心,更認真地對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