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四川不叫四川。當時四川盆地有西川路和陜西路,合稱“川陜二路”。宋真宗鹹平年間,川陜二路開始分為益州路、子洲路、利州路、夔州路四路,改稱“川陜四路”。南宋改稱“四川路”,這是四川地名的由來。
那麽古代的四川是壹個什麽樣的地方呢?
夏商時期,蜀人居住在四川。他們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搬到成都周圍的平原。經過三代蜀王,建立了杜宇王朝,形成了歷史上的古蜀王國。杜聿朝的影響基本上包括了這個四川盆地。戰國時期,秦國統壹中原,在四川蜀地建立蜀郡。
西漢時,四川代名改為益州,屬於漢武帝建立的十三州之壹。此時益州覆蓋了重慶、雲南、貴州的大部分土地。三國時期,益州是當時三大州之壹,劉備占領的蜀地就在這裏。
隋朝時,廢棄天下郡名,蜀郡改為益州。直到貞觀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廢除州縣制,益州名為建南路。然而,在唐朝的數百年間,四川的行政機制和名稱發生了多次變化。經過兩年的懸拱,益州界成了周樹;天寶元年,復郡,稱蜀郡。
四川名字的由來前面提到過,是在宋代。元代設立四川中書省,簡稱‘四川省’,為四川省之始。到了明朝,四川的土地逐漸擴大,四川成為當時的十三省之壹,成都是其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