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麻的圍巖硬度約為5.5度莫氏硬度,屬於鈣質巖石。是典型的“先天水沖形成,來世無根埋”。在清洗過程中,可以用壹點稀釋的稀酸來刷。避免浸泡在濃酸中,以免損傷顆粒。有人建議可以用鹽酸和開水來拋光,真的是飲鴆止渴的方法。筆者不敢茍同,但還是堅持專業的石油膏清洗後要長期培養。
黑麻石產於貴州中部安順市的石山。這塊石頭屬於藻類化石,上面覆蓋著密密麻麻的大小不壹的螺旋狀顆粒。當地稱之為黑麻子石,其觀賞價值與紅梅石基本相同。
黑麻石圍巖多為灰白色,硬度約為5.5度莫氏。有的是顆粒狀,有的是紅色的石頭,石頭上的顆粒多為黑色,偶爾有白色。最好是石體內有孔洞,顆粒明顯,但比較少見。
黑黃麻是壹種鈣質石灰巖,晶核明亮。它是巖石中壹種圓形或橢圓形的顆粒狀生物。是海水中的低等藻類,壹般分布在臺地邊緣,屬於三疊紀藻類化石。原石是先用水沖刷形成的,再用土埋在地下。清洗可用清水或稍加稀釋的稀酸即可,嚴禁浸泡在濃酸中,以免傷顆粒。黑黃麻有山水、象形等不同形狀,可作為景觀石和雕刻工藝品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