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方言,高淳人使用的地方方言。高淳方言具有獨特的價值。高淳方言屬於吳語,但與蘇州、無錫、常州的吳語有顯著區別。高淳雖然靠近四通八達的江南省會南京,但地理位置相對封閉,受北方移民和普通話發音的沖擊較小。
西部的魏翔高淳方言屬於吳語-宣州片-高泰片,東部的山鄉高淳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片,但實際上片內不同方言之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民俗文化
高淳民歌:高淳在古代地處“五頭楚尾”,山清水秀,四季常青。優美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高淳獨特的民俗文化,“出門在外打山歌”的形象生動地勾勒出高淳人能歌善舞的聰明智慧。
高淳民歌屬於“吳歌”的範疇,包括插秧歌、耕田歌、放牛歌、挑梁歌、送房歌、敬酒歌、情歌、車水歌、打夯歌、劃舟歌、唱龍舟歌等。,而送春(贊美歌唱春天)也屬於民歌。哭嫁也是民謠的壹種,哭的比唱的好聽。至於高淳的歌謠,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如《十二月古人》、《皇帝傳》、《八仙飄》、《鬼谷子》、《孟姜女傳》、《十字幸福》、《十二犁頭》、《高淳頌》等,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韻味十足。就戲曲而言,除了源於高淳的“高八子”之外,高淳還創作了獨具特色的高淳楊強木蓮戲。
高淳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如打龍燈、跳獅子、劃龍舟、跳馬燈、鬥水滸、跳五艙、踩高飛、劃船、打蓮花落、挑筐、跳財神、打鑼鼓、跳楊斯、打八怪、疊羅漢、打腰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