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很多人都寫過隨筆。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褒揚和體驗。如何寫出壹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以下是關於節儉和防止浪費的600字(8篇精選短文)合集,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短文1人們常說,“節約光榮可恥。”這是壹句耳熟能詳的話。但是,有多少人在生活中救過呢?
在我家旁邊的垃圾站,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被丟棄的飯菜。那些飯菜不僅難處理,而且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在餐廳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壹些人還沒吃完自己的食物就匆匆離開,然後壹個服務員匆匆走過來,把吃了壹半的食物倒進桶裏。當我看到這些場景時,我總是感到悲傷。難道這些人不知道他們吃的食物來之不易嗎?妳怎麽能這樣糟蹋農民伯伯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據統計,中國每年浪費價值2000億元的糧食。如果是每所希望小學654.38+0萬元,那麽可以有20萬所希望小學。如果按照每個失學兒童300元交學費,能讓多少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看看這些令人震驚的數字。節約糧食是小事嗎?
回想幾十年前,革命先輩長征的時候,有多少紅軍戰士因為沒有幹糧而餓死,又有多少老百姓因為三年自然災害吃不上飯而餓死。那些年,很多人認為吃飽飯是壹種奢侈,很多人經常因為饑餓而頭暈目眩,身體虛弱。
對比人們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我們是多麽幸福和幸運。我們現在處於這個溫飽的時代,可以吃飽穿暖。難道我們不應該省吃儉用,珍惜糧食,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嗎?
夏天的中午,太陽很熱,農民們還在勞作,珠子滴進泥土裏。誰知道中餐每壹粒都是硬的。是的,我們吃的食物都來自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從春天播種到秋天收獲,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該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短文2最近我發現很多浪費的現象,比如:學校有的同學拿了壹頓飯,剛吃壹口就不吃了;有些人吃了肉,但是素菜壹點都沒動,所以我想讓大家今天不要浪費食物。
首先,不要以為我們國家每個人都能吃飽飯,就像有些農村或者山區,壹天壹個雞蛋就夠每個人吃了。如果給他們壹頓飽飯,已經很難得了。如果妳省下壹口米,妳就可能挽救壹個非常饑餓的人的生命。同樣,妳浪費了壹口飯,壹個生命可能已經在妳的浪費下變成了壹具屍體。
有人自稱“大胃王”,其實都是假的。比如有的人吃了壹大碗面,其實吃了壹點,然後停拍,倒掉壹點,繼續拍再吃,如此反復幾次,最後把食物都浪費了,浪費完還挺得意的。真是無知啊!而且在婚宴上,我覺得有些人不叫“婚”,叫“昏”!這些人舉辦的婚宴,為了炫富,本來擺幾張桌子就夠了,但是擺很多桌子顯然是浪費。太好了,他們排好隊,壹個接壹個跳進汙水桶。國外那些窮國——非洲,那些人只能靠吃土,不知道危害有多大。那裏的許多人可能壹輩子都見不到大米。相比之下,我們的浪費太多了...可恥!據統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達2000億元,可供2億人食用壹年。想想看,如果吃了沒有炸過的食物,有多少即將變成屍體的人可以得救!很多人在去救助站的路上已經饑腸轆轆,成為食腐動物的食物。
所以要盡量多吃,拒絕浪費,和諧發展。古語雲:“壹粥壹飯來之不易;壹絲壹毫,很難保持對物質資源的思考。”這進壹步表明我們應該珍惜食物。
我來自農村農場,幾經周折,被加工成各種美味佳肴,出現在各種餐桌上,從尋常百姓家到五星級酒店,而那些無良之徒總是糟蹋我的兄弟們。
每當親朋好友聚會時,我都會找人幫忙,請人吃飯。作為壹個三秦人,我總是喜歡把弟弟浸在水裏吃。點壹下,人家隨口壹說,看似很大方,但礙於面子,誰知道那哥們有多難受。他們只在乎自己的面子,卻不知道我們內心的感受。
我們多麽想被人徹底吃掉,而不是靜靜地呆在那裏直到腐爛。能給人們帶來能量和營養,是我們莫大的榮幸和幸運。
現在,聽說國家提倡全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北京某民間組織也發起了光盤活動。不管去哪裏,都要求大家能吃能吃。但是有個兄弟告訴我,經常有人把它拿回家不吃,而是放在冰箱裏,可能幾天都沒人管,甚至忘記了。
大多數人都有壹個固定的想法,就是把我們放在冰箱裏不會壞掉。人們寧願看到我們壹直被冷凍,也不願及時吃掉我們。事實上,如果我們把它放在冰箱裏很長時間,我們就會變壞。
好吧,不要讓我們失望,請及時吃掉我們。
妳知道我是怎麽來的嗎?我是農民在深秋種下的,到明年六月才成熟。收割的時候妳很開心,吃的時候卻肆意浪費,不懂得節約。
現在國家的經濟水平確實提高了,但是人們的道德素質卻下降了。對我的浪費更嚴重。
妳只看到我的成長,卻看不到我的悲傷。妳鼓勵我快點長大。我嘲笑妳的無知。妳有妳的目標,我有我的夢想。我是小麥,我只為谷物拯救者說話。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小品4白米之所以飽滿有光澤,是因為汗水的灌溉。節約糧食就是不辜負人民的辛勤勞動,表達對勞動人民最大的敬意。
那些在烈日下低頭的農民,用臉頰上的汗水種出了我們餐桌上的糧食。飄散在食物中的香味,是對農民的壹種褒獎,也是對我們節約糧食,出壹份香的勸誡。
從小在學校老師就教導我們要明白糧食來之不易,節約糧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不管責任大小,珍惜每壹粒米就好。
長大後,我做的很好,很省吃儉用,但是看著家裏的小哥哥小姐姐,他們壹點省吃儉用的意識都沒有。
他們吃壹次,嘴裏、手上、桌子上、地板上都是殘渣。他們不是在吃東西,而是在玩食物。我壹看到這種情況,就忍不住沖上去搶走他們的飯碗,然後教訓他們,糧食來之不易。看著他們的行為,我會充滿無奈,因為他們還是不明白,不明白食物的意義,不明白浪費的恥辱,不知道如何節約食物。
但是我聽不懂也沒關系。既然明白了節約糧食的意義,那我就先告訴他們如何節約糧食,告訴他們浪費糧食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不良風氣的形成。如果將來有壹天大家都這樣浪費糧食,最後的結果只會是糧食短缺,最後吃虧的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的國家有充足的食物,但是地球這麽大,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上看到哪裏有饑荒,有多少人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每次看到這些電視報道,我都會在心裏默念“節約糧食”這個詞。
我們應該節約食物。
我們不需要為生活發愁,吃的穿的都有,所以很多人浪費,不理解。就吃而言,很多人對食物非常挑剔,浪費食物。其實這些都是不文明的習慣,浪費是可恥的!
我們的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讓我們從文明用餐,節約糧食開始吧!
其實節約食物做起來很簡單:吃飯的時候,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留壹點食物;不吃飯的時候,說話吃飯!不挑食,無論是爸爸媽媽給我們的飯還是學校的飯,都有利於我們身體的成長。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從我做起節約糧食!
有壹次,我剛吃完飯,從教室出來。只見壹個小男孩拿著壹個包子,吃了壹口就扔了。看到這壹幕,我趕緊跑了過去。“妳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因為它是食物!”“我想扔,別管它!”“妳這麽說就不對了,因為它是農民臉朝黃土,辛辛苦苦種下的。"
“我飽了,再吃就要吐了。另外,我扔包子不關妳的事。真是多管閑事!”“妳這麽說是不對的。食物很有用。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如果妳不吃壹頓飯,妳會餓的。美食是寶中之寶。現在的生活雖然好,但也不能浪費啊!如果我們壹天浪費壹個饅頭,學校每個人壹天會浪費多少個饅頭,我們壹年能浪費多少個饅頭?“先從小事說起,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妳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難嗎?”我錯了,我再也不會浪費任何東西了!”“我希望妳照妳說的做,再見!“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現在的人太浪費了。要註意糧食,節約糧食!
浪費食物的習慣肯定不可取。我們壹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壹天早上,小明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早餐。他把米粥刮了三下,五下,兩下,壹口氣吃了三個熱氣騰騰的饅頭,把剩下的壹個飛出了窗外。他扔了它,喊道:“別吃了,別吃了,再吃下去,肚子就要爆炸了!”“真巧!
小剛只是來問小明和他壹起上學。小剛從窗前經過時,突然有東西“飛”過來,正好打在他的頭上。他壹看,原來是個饅頭。“咦,這裏怎麽會有饅頭出來?”他拿起饅頭,開始沈思:“會不會是他……”這時,小明聽到外面有動靜,趕緊探出頭來。他發現是小剛,就說:“對不起,小剛,沒想到妳會在這裏。”說著還很不好意思的摸摸後腦勺。小剛看到小明探出頭來,突然想到壹個主意。
他偷偷把饅頭藏在背後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正準備來找妳呢!””說完,沖著小明笑了笑。小明聽小剛說要找他,拍著胸口問:“怎麽了?讓我知道妳在哪裏需要我。"小剛答道:"我忘了古詩《鋤禾》,請妳教我!小明輕輕地笑了笑,說:“我該怎麽辦呢?”"然後他用拇指指著自己的鼻子。"我會背!”“然後,小明把它背得惟妙惟肖。他裝成壹個古人,壹邊背壹邊搖頭,暗自得意。“我的傻老弟,妳難道不知道我的意圖嗎?現在不要驕傲,以後妳會比壹只被打敗的公雞還醜!”小剛咯咯笑道,眼睛瞇了起來。
小明卻被壹個小剛表揚了,背的更起勁了。當小明念到最後壹句“每壹粒都是辛苦的”時,夏天得意地把手指向前伸直。小明背完之後,小剛把放在背後的饅頭拿出來,指著“贓物”說:“那妳打算怎麽修這個饅頭?”小明的臉刷地紅了。尷尬的低下了頭。哦,他背了這麽久的古詩,直到現在,剪紙小剛讓他背古詩的真實意圖是什麽?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小品7“鋤草時是正午,汗水順著泥土往下滴。誰知每壹粒糧食都是辛苦的。”這是壹首我們熟悉的詩。
現在我們的生活很好,我們吃得很好,很飽。我們學校中午有餐飲公司送的午飯,既營養又好吃。大多數學生把食物吃得很幹凈,但有些學生吃得太飽了,有些學生留下了許多他們不喜歡的食物。有的甚至倒掉了饅頭。有壹次,壹個同學把不能吃的饅頭放在我碗裏,其他同學看到了就把不能吃的饅頭放在我的餐具裏。面對十幾個小籠包,我很尷尬。我吃飽了,食物不能退回,更不用說扔掉了。我的父母總是教育我食物不能浪費。
我戰戰兢兢地把饅頭帶回家。當我把真相告訴父母的時候,沒想到父母會誇我“妳做得很好!”“我們晚飯沒吃新餅,就把我帶回家的饅頭熱了當晚飯吃。爸爸說:“妳要跟同學說,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如果實在吃不下,就帶回家,不要浪費。"
後來還是有同學把剩下的花放在我的餐具裏。我反復跟大家說,不能吃。希望大家珍惜食物,不要多拿。雖然有所改善,但還是有浪費。
我想告訴同學們,我們吃的面條是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它們在秋分播種,第二年夏天收獲。我們吃的大米,也是早春農民在涼水裏種的,深秋收割。其間還要澆水、施肥、松土、殺蟲,收獲後還要磨米、磨面,做成食物,送到我們的餐桌上。多難啊!
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今天,隨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改善,這種美德應該發揚光大。在壹些偏遠貧困地區,仍然有孩子吃不飽或者吃不好,仍然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讓我們從我做起,珍惜每壹粒糧食,杜絕浪費。這是每個少先隊員的責任。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短文8只有經歷過才能記住;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成長。
-題字
從上小學開始,我就有了零花錢,開始“浪費資源”。有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困難地區的人,我就捐點錢,心想:對上帝不公平的只是他們糟糕的生活,與我無關。所以,我還是留戀天空讓我有條件。我為什麽要節儉樸素?
直到那壹天,我才知道如何挽回——那壹次,我和爸媽去桃園摘桃子。我擡頭壹看,桃樹上紅紅的桃子讓我直流口水。我飛也似地拎起籃子,沖進大桃園,開始了“摘桃之旅”。
在摘桃子的過程中,我就想,反正摘的桃子是要付出代價的,壹定要摘最好的,不能吃虧!所以只要摘到小的或者爛的桃子,我就毫不猶豫地扔在地上——讓我驚訝的是,當時我沒有壹絲愧疚感。
突然,壹個皮膚黝黑的小男孩出現在他面前。他有壹雙明亮的眼睛,手裏拿著壹個綠色的布袋。裏面好像有東西。他彎下腰撿起桃子。我奇怪地問:“妳為什麽摘桃子?”“因為妳能吃!兄弟,妳不知道,我爸媽為了種這片森林,花了很多心思!”這才知道他是果園的“小老板”。
他嘀咕道:“壹個人扔壹個,浪費多少?如果壞了,就算切了也可以吃……”
這讓我想起了我剛剛做的事情,我的臉變紅了。小男孩拿起壹個桃子,在身上擦了擦,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的臉變得更紅了,“自私、浪費”等壹連串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唉!我已經是壹名中學生了,但是我忘記了老師經常提到的“節儉”。
我克制了自己的行為,也懂得“節約”。節約是壹種美好的美德,也是壹種好習慣。正如壹位哲人所說,“壹個人儲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