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植物是自養生物,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在海洋中產生有機物。海洋植物屬於初級生產者,種類繁多,從低等的無真核生物藻類(藍藻門和原綠藻門)到含真核生物的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甚至更高等的種子植物,總數超過13種。
海藻
海洋植物形態復雜,從單個大小2 ~ 3微米的單細胞小球藻,到長達60多米的多細胞巨型褐藻。有簡單的群、花絲,也有維管束、胚等復雜結構的樹。海洋中所有的植物都叫海藻,有些海藻很小,需要用顯微鏡放大幾十倍或者幾百倍才能看到。它們由單個細胞或壹串細胞組成,有不同顏色的枝葉,靠枝葉漂浮在水中。單細胞海藻的生長繁殖速度非常快,壹天可以增加很多倍。雖然不斷被各種魚蝦吞食,但數量依然龐大。
大型海藻有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長。它們柔軟的身體緊貼海底,被海浪來回搖晃,卻不容易被折斷。海藻的經濟價值很高,如我國淺海的海帶、紫菜、海苔等,都是很好的食品,其中有些還可以提取碘、溴、氯化鉀等工業原料和醫藥原料。
海藻是海洋動物的食物。有些海洋動物是食草動物,有些則靠吃食草動物為生。因此,大多數海洋動物都以海藻為食。
海藻和陸地上的植物壹樣,離不開陽光。海洋綠植在其生命過程中,從海水中吸收養分,合成有機物(糖、澱粉等)。)通過陽光照射下的光合作用來滿足海洋植物的需求。光合作用必須有陽光,但陽光只能透入海水表面,這就使得海藻只能生活在淺水區或海洋表面,大型海藻只能生活在海邊和水深幾十米的海底。
海藻和陸地上的植物壹樣,離不開陽光。
海洋植物主要是藻類。海藻是簡單的光合生物,形態結構、生活方式和進化過程復雜。它們介於光合細菌和高等植物——維管植物之間,在生物的起源和進化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海洋種子植物種類不多,都屬於被子植物,沒有裸子植物。通常分為紅樹植物和海藻。它們和各種生物組成了壹個沿海生物群落。
海洋植物還包括壹種藻菌共生體——海洋地衣。種類不多,多見於潮間帶,尤其是潮上帶;大西洋海岸比太平洋海岸多。傳統上屬於海洋植物的海洋細菌和海洋真菌已經隨著細菌和真菌的分離而分離。
海藻
藻類是含有葉綠素和其他附屬色素的低等自養植物,植物分為單細胞、單細胞群體和多細胞三種類型。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區別,整個植物就是壹個簡單的葉狀體。藻類的各個部分都具有制造有機物的功能,所以藻類也被稱為葉狀體。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體,是人類巨大的自然財富。目前可作為食物的海藻有100多種。
藻類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區域——海洋與陸地交匯的地方,這裏海浪的沖擊相對溫和,海水富含礦物質,陽光充足,所以無論是紅藻還是褐藻,雖然顏色不同,但都含有葉綠素,陽光可以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時釋放的氧氣是動物呼吸不可或缺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多姿多彩,熱鬧非凡,海藻功不可沒。
海藻因其形狀、顏色、姿態而有不同的種類,其中紫菜、海帶(海帶芽)、海帶、紅毛等常用於烹飪。目前已知的藻類約有2300種,藻類的大小和形狀差異很大。最小的藻類,如單細胞的單細胞藻類,只有5 ~ 25毫米長,也有長達300米的海帶,能繞房子好幾圈。有些是團、管、絲或膜。漲潮時,海藻隨著海水的水流漂浮,像壹簇簇的海洋森林,也是魚蝦貝的托兒所。退潮的時候,海藻耷拉在巖石表面,壹副可憐相。原來它們是如此可愛的海洋植物。
藻類在大小和形狀上差異很大。
海藻沒有根、莖、葉等組織。
海藻雖然與普通植物相似,但實際上並不具備植物的基本結構,根、莖、葉等組織。海藻的根只有固定作用,沒有吸收養分的功能。從固定部分長出的莖狀結構稱為葉柄,這些葉柄是靠海水的浮力支撐的,所以根據藻類的生態習性,藻類必須有穩定的基部才能附著。
科學家根據藻類吸收的太陽光譜中的某種顏色系統給藻類命名。生長在淺水中的綠藻會吸收紅色光譜,綠藻的種類有石櫟屬、石蒓屬、泥炭蘚屬等。紅藻可以吸收藍光。紅藻包括紫菜、花椰菜和雞冠花。褐藻介於紅藻和綠藻之間,最常見的是海帶和裙帶菜。藻類除了作為食物外,還可以產生氧氣,大氣中50%的氧氣是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這與人類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
盡管顏色不同,所有海藻都含有葉綠素。
藻類和普通高等植物壹樣,在生態系統中起著初級生產者的作用,是魚、蝦等的食物來源。人類也將其視為重要的營養成分。西洋菜的果凍,消暑聖品,以海藻提取物“西洋菜”為果凍。孩子們熱衷的各種海苔都是用海苔做的,日本壽司的黑皮更是制作海苔的必備。近年來,許多保健和補血食品、肥料、藥物,甚至工業用石油都是以海藻為基礎的。這麽大的需求會耗盡原材料嗎?
海藻的天敵雖然很多,但它的生命力還是相當強的,因為海藻成蟲死後,仍然可以長出新芽來代替死去的個體,或者從孢子中萌發出來,使生命無限繁衍。此外,近年來試驗的人工培養方法應該可以確保海藻沒有短缺的危險。
如果妳知道這些海鮮的營養價值,妳會更加珍惜這些海洋底棲生物。根據“臺灣省常見海鮮食品營養成分表”,紫菜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蛋白質含量很高,高於雞肉、雞蛋和豬肉。鐵含量也很高,比雞肝、豬肝、牛肝高8倍以上。鈣含量比牛奶高7倍以上。
海帶的營養成分和紫菜不壹樣,能防癌,和它含硒量大有關。
雖然整個裙帶菜很軟,但只有嫩葉被采摘下來曬幹出售。市場上常見的裙帶菜,表面呈灰色,葉片呈褐色,但煮熟後呈綠色。它的作用和紫菜、海帶壹樣。
海洋種子植物
海洋種子植物是能在海洋中開花結果的高等植物。種類不多,只有紅樹植物和海藻,壹般不包括鹽沼植物。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灘上獨特的木本植物。它們經常形成不同高度的樹或灌木,形成紅樹林。風浪相對平靜、淤泥沈積較深、被潮水淹沒的淺海海灣和河口最適合紅樹植物生長。
紅樹
紅樹植物長期生長在特殊的生境中,在形態結構上具有壹系列特征:①有抵抗風浪、適應松軟缺氧泥灘的特殊根系,如柱根、板根、橄欖根、水呼吸根和氣生根;皮層中有豐富的通氣組織,周圍有厚厚的木栓層。②胎兒萌出。幼苗在母果中萌發,胚體拉長成桿狀。成熟落地後浮在水面,有的紮進泥灘定居。(3)葉片角質層增厚,氣孔凹陷並局限於葉片下部;有儲水組織,脈尖膨大成儲水管胞;柵欄組織細胞之間有長石細胞或韌皮部機械細胞,葉片細胞間隙很少;上下皮層外有含單寧的細胞層,下表皮多毛,上表面有鹽腺系統,能分泌鹽分以適應鹽生生境的生理幹旱。(4)樹皮富含單寧,最高可達20% ~ 30%,以增強抵抗海水侵蝕的能力。
迄今為止,世界上紅樹植物的科、屬、種的數量並不完全壹致。這是因為對於生長在紅樹林沼澤邊緣和潮汐偶然到達的河流兩岸的壹些植物是否屬於紅樹林植物存在不同的看法。據美國C.J. Dawes在1981年的統計,世界上已知的紅樹林植物有18科23屬80種,分別屬於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最大的分布中心在東南亞,有65種,而美洲東西海岸和西非海岸的種類很少,分別為11、9和9種。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灘上獨特的木本植物。
目前,我國共有紅樹植物30種,隸屬於16科19屬,分布於廣西、廣東、臺灣省和福建省。海南島種類繁多,有28種,隸屬於15科,向北逐漸減少。福建只有6科7種,福建福鼎只有1種。福建以北,氣候條件不適合紅樹林的生長。中國的紅樹植物以木欖、紅樹、相思樹和秋茄為主。目前中國最高的紅樹林植物是紅樹林的蓮和海桑科的海桑,高達15m。海南島三亞最南端的紅樹林;最北的是臺灣省淡水和福建福鼎秋茄;分布最廣的灌木是泡桐(也叫蠟燭果)。
海藻是壹種單子葉植物,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水域的沿海淺水中,經常在沿海潮下帶淺水中形成海草甸。它們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其生物生產力是熱帶海洋中最高的。
為了適應生活環境,海草在形態結構上也有壹些相應的特征:①有發達的根莖(橫莖),使個體能夠在附著基上交織生長以鞏固植入體,進而形成海草草原。(2)葉片是柔軟的、帶狀的或圓柱形的截面,以便在海水流動時保持直立;葉片內部有規則排列的氣腔,便於漂浮和氣體交換。(3)花著生於葉基部,雄蕊(花藥)和雌蕊(花柱和柱頭)高於花瓣;花粉壹般呈念珠狀,結合成鏈,通過海水的流動來接收花粉。
海藻在世界上分布廣泛。
海藻屬於沼澤目,已知12屬49種,分屬於兩個科:①眼子菜,花粉粒細長。包括馬尾藻屬、馬尾藻屬、異葉藻屬、竹蓀屬、海藻屬、針葉樹屬、楔葉藻屬和枝孢菌屬。(2)桃金娘科植物的花粉粒呈球形。包括菖蒲、塔利亞、梭梭。
葉子很大的海藻
海藻在世界上分布廣泛,其中熱帶7屬,溫帶5屬。3/4的種類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部分種類分布於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太平洋沿岸。歐洲大西洋沿岸只有1屬,地中海有2屬。中國沿海有8屬海藻,其中有6屬為暖水性海藻,如慈竹、海鏈藻、海鏈藻、竹蓀和松柏,產於廣東和廣西沿海。蝦形藻和結縷草屬暖水性,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和山東沿海,日本結縷草向南延伸至中國、福建和香港沿海。
海藻在壹些沿海水域形成了廣闊的海草場。由於這壹帶腐殖質多,浮遊生物也增多,因此成為幼蝦和魚類的絕佳繁殖地,也有利於壹些海鳥的棲息。北歐大量藻場因真菌病害死亡,從而影響海鳥生存,引起科學界關註,組織救援。海帶、蝦狀藻類等幹草是良好的保溫材料和隔音材料,可用於建築行業。
海底森林
海底森林是世界上稀有樹種紅樹林。這片生長在海底的紅樹林高度參差不齊,最高可達5米。它們在退潮時從海灘浮出,在漲潮時被海水吞沒。只有比較高的,微微露出腦袋,隨著海浪晃動,各種鳥兒在樹梢休息。白鷺、蒼鷺和黑尾鷗是這裏的常客。斑鳩也在高高的樹上築巢很多年。海底森林中有5科6種樹木。它們的根系特別發達,盤根錯節,交織在壹起,極具觀賞價值。福建漳州沿海有680公裏的海岸線,紅樹林資源極其豐富。漳州市雲霄縣漳江河口有上千畝紅樹林。
紅樹
紅樹林是生長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和河口潮間帶的獨特森林植被。它們的根很發達,纏繞在灘塗上。漲潮時,它們被海水淹沒,或者只是露出綠色的冠,仿佛在海面上撐起壹把綠色的傘。潮水退去,就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森林。
紅樹
紅樹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南美洲東西海岸、西印度群島和非洲西海岸是西半球紅樹林生長的主要地區。在東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的西海岸是中心分布區。沿著孟加拉灣-印度-斯裏蘭卡-阿拉伯半島到非洲東海岸,生長著紅樹林。澳大利亞沿海的紅樹林也分布廣泛。印度-菲律賓-中南半島也分布在廣東、海南、臺灣省和福建沿海。由於黑潮暖流的影響,紅樹林海岸已分布到日本九洲。
紅樹林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中國的紅樹林海岸以海南省發育最好,種類多,面積廣。紅樹林植物有10多種,包括灌木和喬木。因其樹皮和木材呈紅褐色,故稱紅樹、紅樹林。紅樹林的葉子不是紅色的,而是綠色的。多葉的紅樹林沿著海岸形成了壹道綠色屏障。紅樹林在灘塗上生長。這裏幾乎沒有其他植物,只有紅樹林抵禦風浪,形成獨特的紅樹林海岸。
紅樹林可以從沼澤鹽堿土中吸收水分和養分。
紅樹林具有高滲透壓的生理特性。由於高滲透壓,紅樹林可以從沼澤鹽土中吸收水分和養分,這是紅樹植物在灘塗鹽土中生根生長的重要條件。紅樹林的根系分為柱狀根、板狀根和呼吸根。壹棵紅樹有30多根柱子。就像支撐物體最穩定的三腳架結構壹樣,這些柱子從不同的方向支撐著樹幹,使得紅樹林經得起風浪。這種紅樹林在保護海岸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1960年佛羅裏達州的毀滅性風暴期間,沿海地區有成千上萬的紅樹林被摧毀,但很少被連根拔起。
紅樹植物的呼吸根,顧名思義,在呼吸中起作用。在沼澤環境中,土壤中的空氣極其匱乏。為了適應這種缺氧環境,紅樹植物的呼吸根極其發達。呼吸根呈桿狀和膝狀。有的細長,直徑僅0.5厘米,有的粗壯,直徑10 ~ 20厘米。紅樹植物的扁平根是由呼吸根發育而來的。板狀根有利於紅樹植物的呼吸和支持。紅樹根系的特殊功能,使其在漲潮時被水淹沒也能生長。紅樹植物以如此復雜嚴謹的結構來適應它們的生長環境。紅樹植物的種子成熟後在母樹上萌發,幼苗成熟時,幼苗離開母樹,因重力落入土壤。這種胎生現象在植物界很少見。更令人驚訝的是,幼苗掉進了泥裏,幾個小時後就在泥裏生根發芽了。有時候從母樹上掉下來的幼苗平躺在土裏,也能長出根紮進土裏。當幼苗落入水中時,它們隨水流漂流。有時在海裏遊蕩幾個月,甚至長達壹年,都沒能找到它生長所需的土壤。但壹旦遇到條件適宜的土壤,就會立刻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紅樹革質葉片能反射光線,葉片上的氣孔凹陷蓬松,在高溫下能減少蒸發,因此具有耐旱的生態特性。它葉子上的排鹽腺可以將海水中的鹽分去除。紅樹植物除了胚萌發外,還有無性繁殖的能力,即發芽。它們被砍掉後,新的植物很快就在基莖上發芽了。
茂盛的紅色、棕色和綠色海藻
在海洋肥沃的海岸上,退潮後常見壹些葉子很大的植物覆蓋在岸邊的巖石上,它們像巨大的地毯壹樣連在壹起;漲潮後,這些植物又散開了,懸浮在海裏,隨著海浪搖擺,很像田野裏濃密的綠色窗簾。這些植物是藻類,與隨波逐流的單細胞藻類相反,是生活在海底的多細胞藻類,因此也被稱為定居藻類。
褐藻
固著藻類種類繁多,在密集的地方往往色彩斑斕。有的像江南,春風吹綠,呈現壹片綠色;有的像秋天染的霜葉,紅的像二月的花;有些像玻璃海棠,呈褐色。這個綠色的叫綠藻,它是綠色的,因為它的細胞裏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b;紅色的是紅藻,細胞中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d;棕色被稱為褐藻,細胞中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c,呈現的顏色就是由這兩種葉綠素混合而成的。
褐藻是最大和最復雜的定居藻類。像彩絲壹樣漂浮的海帶,馬尾辮狀的馬尾藻,長達50米的巨藻,都是褐藻。據記載,哥倫布在大西洋航行時,突然看到前方壹片風平浪靜的區域,以為到達了大陸,欣喜若狂。他走近壹看,原來是壹片海藻,船員們緊張地奮戰了幾天幾夜,才走出這片藻海。這是馬尾藻,那片海域從此被命名為馬尾藻海。
拿起壹個海帶,妳會看到它的底部有壹個根狀的部分。這個像根壹樣的部分叫做固定器。它的作用就像壹艘船的錨,可以把海藻牢牢地固定在海底的巖石上。海帶也有壹個像植物莖的主幹,兩邊有寬大的葉子。樹幹部分可以支撐葉片,使其向上漂浮,有利於接收陽光,但其力量不足以將葉片托出水面。海帶的葉子很寬,有利於它接受更多的陽光。
大型褐藻
表面上看,無柄藻和陸地上的植物壹樣,有根,有莖,有葉,但實際上它們有著本質的不同。陸生植物,紮根於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通過莖將養分輸送到所有的枝葉中;但是海藻還沒有形成這種特殊的管道來輸送水分和養分。可以說,它的整個身體就是壹張“嘴”,它靠整片葉子從水中吸收養分。樹、花、植物的葉子都有反表面,只是兩個表面的顏色和功能不壹樣,而藻類的葉子沒有反表面,整個藻體包括莖和固著器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壹些大型褐藻,為了讓自己的葉子向上展開更好地接受陽光,往往在葉子或莖的兩側有很多氣囊。氣囊中充滿了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它們也像氣球壹樣降低葉子的比重,永遠漂浮在藍色的海洋中。
褐藻的生活史有兩個階段,人們通常稱之為世代交替。我們平時看到的葉子叫做孢子體,因為上面長著無數個叫做孢子囊的囊,裏面充滿了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在生殖期,孢子囊破裂,大量具有鞭毛活動的遊動孢子沖出,遊到海底,慢慢長成小的配子體。這個配子體有雌有雄,雄配子體產生能動的精子,遊動到雌配子體產生的不動的卵子上,兩者結合形成壹個合子,這個合子會逐漸發育成壹個新的海藻。
褐藻有1500多種,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只有1%的種類生活在淡水中;紅藻有4100多種,其中95%生活在海洋中,如紫菜、紅藻等。也許是因為急於在陸地上發展,6000 ~ 7000種綠藻中只有15%還附著在海面上,如滸苔、礁膜、石蒓等,其余的都去了淡水。難怪它成了陸生植物的祖先。中國海域有紅藻463種,褐藻165種,綠藻207種,占世界的1/8。紅藻需要的光照強度不是很高,所以可以在250米的水深中生存,50米以下褐藻就消失了,所以紅藻經常出現在大型褐藻的陰影中。紅藻在熱帶水域分布最廣。因為它能分泌碳酸鈣,所以對珊瑚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巨藻
許多海藻是美味的食物,在中國已經吃了幾千年。眾所周知,經常吃海帶不會引起粗頸病(即甲狀腺腫),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碘(其碘含量比海水高10萬倍)。除了碘,海藻還含有許多其他營養成分,是可食用的重要工業原料,用途廣泛。因此,我國沿海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海藻人工養殖,目前我國海帶養殖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海藻也含有大量的鉀。二戰期間,德國對美國實施鉀肥禁運,迫使美國科學家從巨藻中提取氯化鉀,生產肥料和火藥。戰爭期間,僅加州就從海洋中收獲了150萬噸巨型海藻。目前,人們還從海藻中提取藻膽蛋白來制作藥物、粘合劑、穩定劑、乳化劑、化妝品、補牙、肥皂等。
這些大型海藻不僅是海洋有機物的生產者、食物鏈的基礎,也是重要的海洋資源。
馬尾藻海
馬尾藻海(sargasso sea)又稱薩加索海(意為葡萄牙葡萄果),是大西洋上壹片沒有海岸的海,大致在北緯20 ~ 35度,西經35 ~ 70度之間,面積約500 ~ 600萬平方公裏。馬尾藻海被百慕大群島環繞,與大陸無關,所以雖然被稱為“海”,但實際上嚴格意義上並不是海,只能說是大西洋的壹個特殊水域。
馬尾藻海
馬尾藻海是“海洋中的海”,它的西部與北美大陸隔著壹片廣闊的海域。其他三面是浩瀚的海洋。所以是世界上唯壹沒有海岸的海,所以沒有明確的海岸分界線。
馬尾藻,馬尾藻海中的大量漂浮植物,屬於褐藻門馬尾藻屬,是最大的藻類,也是唯壹能在開闊水域自主生長的藻類。這種植物不生長在海岸巖石和附近地區,而是以大“筏”的形式漂浮在海洋中,直接吸收海水中的營養物質,通過分裂成塊繼續獨立生長的方式進行傳播。據調查,該海域共有馬尾藻8種,其中2種占絕對優勢。以馬尾藻為主,數十種以海藻為宿主的水生生物形成了獨特的馬尾藻生物群落。馬尾藻海的海水鹽度和溫度相對較高,因為遠離大陸,且多處於副熱帶高壓區,雨水少,蒸發強;水溫高是因為暖流的影響。著名的海灣向東流經馬尾藻海北部,而來自北赤道的暖流向西流經馬尾藻海南部。上述洋流的運動使得馬尾藻海水緩慢順時針旋轉。
碧海藍天——最清澈的大海
馬尾藻海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透明度高,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清澈的海。馬尾藻海遠離河流和河口,浮遊生物很少。海水湛藍湛藍,透明度深達66.5米,部分海域可達72米。壹般來說,熱帶海域的海水透明度是50米,馬尾藻海是66米。世界上沒有壹個海洋有這麽高的透明度。所謂海水透明,是指用壹塊直徑為30厘米的白色圓板,垂直沈入陽光直射不到的水中,直到看不見為止。
馬尾藻,馬尾藻海的壹種漂浮植物
馬尾藻海部分海域透明度達72米。每當晴天,攝影膠片放在1000米以上的深度仍能感光。這是其他所有海域都達不到的。馬尾藻是壹個非常奇特的海域,其地理位置(北緯23 ~ 35度,西經40 ~ 75度)是大西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沿著高中心邊緣的順時針海洋環流形成了它的“海岸”,西邊和北緯是墨西哥灣暖流,東邊是加那利寒流,南邊是北赤道暖流,中間圍起了平均645萬平方公裏的面積。
魚
馬尾藻海生活著許多獨特的魚類,如飛魚、旗魚、馬林魚和馬尾藻。大多以海藻為宿主,擅長偽裝變色,打扮成海藻的樣子。最奇怪的是馬尾藻魚。它的顏色和馬尾藻壹樣,眼睛可以變色。當它遇到“敵人”時,它能吞下大量海水,膨脹身體,使“敵人”不敢輕易觸碰。
海南航空霧
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經過這片海域時,船隊在前方視野中發現了壹大片生機勃勃的綠色。他們驚訝地認為陸地近在咫尺,但當船隊靠近時,才發現“綠色”原來是密集生長在水中的馬尾藻。1492年8月3日早晨,哥倫布率領的壹支船隊在那裏被馬尾藻包圍。他們在馬尾藻海航行了整整三個星期才脫離危險。
馬尾藻海被稱為“海洋的墓地”。
從古至今,誤入這片“綠色海洋”的船只,幾乎沒有壹艘能完好無損地回到趙身邊。在航海時代,不知有多少船只因為誤入這片陌生的海域而被馬尾藻纏住,船上的人也因為淡水和食物的耗盡而沒有生還,所以人們把這片海域稱為“海洋的墓地”。
馬尾藻海含鹽量高,海水溫暖,浮遊生物豐富。
在航海家眼裏,馬尾藻海是海上沙漠,是船只的墳墓。在這片空曠死寂的海域,幾乎抓不到任何可食用的魚。海龜和偶爾出現的鯨魚似乎是唯壹的生命,除了那些單細胞藻類。在流行的故事中,馬尾藻海被描述成壹個巨大的陷阱。路過的船只會被神奇的海藻抓住,被困在海藻裏,最後只剩下水手的骨頭和船的殘骸。百慕大三角作為這片海域最著名的神秘地帶,將這些傳說的恐怖和神奇推向了極致。
在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的共同努力下,馬尾藻海“詭異的寧靜”和船只莫名其妙擱淺的原因被查明了。原來,這片面積達300萬平方公裏的橢圓形海域,正處於四大洋流環繞的中心。在西部的墨西哥灣流、北部的北大西洋暖流、東部的金絲雀寒流和南部的北赤道暖流的相互作用下,馬尾藻海以順時針方向緩慢流動,這也是這裏異常“平靜”的原因。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依靠風和洋流幫助的古代船只在這片海域磕磕絆絆。因此,馬尾藻海的高含鹽量、溫暖的海水和豐富的浮遊生物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雖然已經證明馬尾藻海中的藻類並不是阻擋船只前進、吞噬水手的神奇藻類,但是籠罩在它頭上的神秘光環並沒有消失。
沒有海岸的大海
世界上大部分的海洋都是海洋的邊緣部分,與大陸或其他陸地相鄰。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馬尾藻海是“海洋中的海洋”,其西部與北美大陸隔著壹片廣闊的海域。其他三面是浩瀚的海洋。所以是世界上唯壹沒有海岸的海,所以沒有明確的海岸分界線。
馬尾藻海的海面上覆蓋著綠色的無根海藻——馬尾藻,仿佛是壹片草原風光。在海風和洋流的推動下,漂浮的馬尾藻像壹塊巨大的橄欖地毯壹樣向遠處延伸。除此之外,這裏也是壹年四季無風的地區。在蒸汽機發明之前,船只必須順風航行。當時如果有船沖進這片海域,會因為沒有航行動力而被活活困死。所以自古以來,馬尾藻海就被認為是可怕的“魔海”。
壯觀的海上草原
哥倫布探險隊在大西洋航行多日後,於1492年9月6日突然看到前方有壹大片“草原”。他要尋找的陸地就在眼前,哥倫布高興地命令艦隊加快航行。然而,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