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回家過年的日記

回家過年的日記

  篇壹: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壹年壹度的長假。大家都想回去吃個團圓飯。在假期還沒到時心早就想飛回去,擠在人群中買車票,手提禮盒踏上回家的路程,路途之遙遠心中只有壹個目標,趕快回到家沖個熱水澡,睡上壹覺。

 踏進家鄉的第壹步,回到了年幼的感覺,熟悉的人,曾踩著長大的土地,空氣也格外的清新。家我回來到了。好久不見的親人,父母壹年比壹年年老了,看著他們的皺紋和白發比去年多了,我忍住了鼻酸,在心裏對自己說了狠話,小侄子和小外甥還認得我,在他還沒有能用語言交流的年齡,只能用動作來溝通,我當了他壹天的男保姆,幼稚的他做的每件事讓我禁不住的笑個不停,童年已失,大概是我太久沒幼稚了,兩小子擺的Pose都很不賴,展現岀了他們年幼可愛的個性,希望父母身體都健健康康,妳們也快快長大。

 大家都忙著為過年準備壹些事,買年貨,包棕子,除夕夜,放鞭炮,煙花會。炮竹開始響起,煙花也跟著升了起來,新年到了,這壹刻大家的心情是多麽的激動,炮竹響生活比去年響,煙花美生活比去年更美,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大過年就是這麽的熱鬧,酒席天天都擺著,招待客人-串親戚,也是新年裏的壹份工作,要把它做到更好,讓我們的親情關系永不褪色。

 回家過年的感覺就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那份激動情感,壹家人在吃著家常的菜,吃出來的不是菜是什麽味道,而是我們有多久沒有這樣壹起吃過飯了,新年給我們創造了這個團圓的機會,家常火鍋裏藏著壹份濃濃的情義。

 過完春節,就開始倒計時離開家鄉的準備,那依依不舍的心誰都會有,現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扮演的生活角色是必須要離開的外出的,在還沒有是公***的主角時,妳必須努力的去進取,這個現實的社會,不是妳服從於它就可以過好,而是要通過自己來改善它,妳才能真正的過好生活,物質名利是現代人爭奪的對象,妳能站在前方妳就是強者,此壹行做好心態的調解,永遠的謹慎是為了能走更長的路。

 我們擋不住歲月的抹殺,也減不了父母的蒼老,意外和病魔是我們生活的魔鬼,身邊的親人們,朋友們也會不同時段的離開我們,它也是生活鏈的壹處,我們要堅強的面對這個現實,做好現在的自己,珍惜現在身邊的每壹份感情,是我們做的基本的義務。

 曾經的壓力,煩腦,恐懼,迷茫,是回家給我帶來輕松,快樂,堅強,方向。過年要回家。

  篇二:回家過年

 緊張的壹個學期終於過去,我迎來了寒假,寒假裏,我回了我的老家,回去過春節,去給外公外婆和所有的親戚送去祝福,也參加了許許多多的春節習俗。

 習俗ONE:貼春聯。

 我們大年二十九回到老家,看到了壹個非常壯觀的情景,就是整個街巷,沒有哪家門口沒有春聯,壹眼望去,那紅底金字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生輝,可能是希望來年能夠賺得更多吧。

 唯獨我家,門口還是去年貼的那副春聯,爸爸壹回到家,連車也沒下,就馬上奔去年貨市場,買回了壹副金光閃閃的春聯。

 買回來後,爸爸他們就張羅著貼春聯了,叔叔從閣樓搬下了雲梯,爸爸找來了糨糊,叔叔將雲梯架好後,爸爸就迫不及待的爬了上去。

 “怎麽樣,貼正了麽?有沒有貼偏啊?”爸爸壹邊把橫批擺在們的上面,壹邊問我們底下的人,“嗯,好了好了。”叔叔邊玩著手機,邊頭也不擡的說道。

 爸爸以為真的貼正了,便把手上的春聯貼穩了,然後下了雲梯,壹看,那橫批貼偏了!沒有在門的正中間,在老家,春聯貼偏了可是個不好的征兆,必須重新貼壹次,爸爸又快馬加鞭的開著車去買了壹副,這回叔叔可不敢掉以輕心了,細心的端詳著位置,終於,我們家的春聯貼好了。

 爸爸為此還讓我們抓住了笑柄。

 習俗TWO:祭祀祖先。

 嗨,每年最最讓我頭疼的就是祭祀祖先了,在年初二時,我們全家就得早早的起床,然後開始準備壹塊大豬肉,壹只最最肥大的雞,然後還要帶上我們老家的特產——黃酒。

 準備好吃的後,還要去買好鞭炮、衛生香、香燭、草紙……

 去到那兒,只見地上灑落著鞭炮的外面包著的紙,濃煙裊裊,走進祠堂,裏面已經來了好多人了,人們有的在鋪開自己帶來的所有物品;有的在往香爐上插上香燭、衛生香;有的在跪拜祖先;還有的在墻角燒著草紙。

 壹進門,我就被突如其來的濃煙和火藥味熏倒了,然後就眼淚直流,眼白都變成“眼紅”了!因為眼睛剛剛“哭過”,所以每個人都是眼睛紅紅的。

 好不容易拜完了祖先,然後爸爸又被壹群人糾纏住了,他們在那裏聊天,互相介紹自己有什麽什麽“佳功偉績”,壹聊就是半個小時,我們在那裏被熏得都受不了了,苦苦哀求了良久,爸爸才跟他們“告辭”。

 習俗THREE:拜年。走親戚。

 眼看著大年初三又“步履蹣跚”的走來了,媽媽在大年初二晚上就開始封利是,為了封利是,媽媽還特地從銀行換了新錢。

 我們幫媽媽包了幾百個,準備明天走親戚時派利是,也吩咐我們:長輩給妳時要說“謝謝,恭喜發財”,老人家給妳時要說“謝謝,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我們壹壹應答後,媽媽才讓我們回各自的房間睡覺。

 第二天,我們去了十幾個親戚家,給他們都拜了年,同時也得到了許多的利是,他們給利是時,我們也按照媽媽所吩咐的去做了。

 不過,壹過完年,我們的利是全都到了媽媽的手裏,說是給我們交學費用的,我現在只留了五十元的鈔票,悲哉!悲哉!

 後記。

 過年,我們的重大節日,這個節日,使我們從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解救了出來,放松了自己,讓自己有的好的心態迎接新壹年的學期,再次,我給各位拜個晚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學習進步!

  篇三:回家過年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過年倍受人們的歡迎。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象征著和諧,美好與團聚。壹提到年,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期待。

 “歸”之焦急

 過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然而我與爸爸仍身處他鄉。爸爸為工資發放忙碌,而我壹直在工地期待他忙完。有時甚至做夢都會想到與親友團聚的情景。我也深深領悟到了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傷感。

 “追”之後果

 今天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我們踏上歸途。由於天氣原因道路積雪,路面結冰,車輛行駛困難。加之車輛眾多,駕駛技術和疲勞駕駛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高發期。

 本來每壹輛車都井然有序的行駛著,突然有壹輛小車加快了時速,由於路面結冰,小車的後視鏡掛在了前方壹輛卡車尾部;還有的車輛想進入服的後視鏡掛在了前方壹輛卡車尾部;還有的車輛想進入服務區,但由於慣性,撞在了高速公路的護欄之上;有的想超車,在超車道上飛快行駛著,由於來不及減速與另壹輛車發生追尾……

 “聚”之喜悅

 看著這壹起起觸目驚心的事故,我與爸爸的神經系統進入高度緊張狀態。經三四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平安到達家中。在家中,我感受到了過年的喜慶,與家人團聚的喜悅。壹路上的疲憊之感頓時煙消雲散……

  篇四:回家過年

 “轟——轟轟!”又有壹架民航飛機穩穩地降落在機場。

 下飛機的人群中有壹個溫馨的家庭。媽媽穿著大紅襖和黑棉褲,緊緊地抱著他們才幾個月大的寶寶。提著大包、小包的爸爸快步走在娘兒倆的後面。

 出了飛機場,他們向壹輛出租車招手。當出租車停下來後,小孩爸爸把行李放在了地上。盡管很小心,但包包太重了,還是發出了“咚”的壹聲。與出租車司機談價錢的時候,小孩爸爸好像覺得太貴了,就皺起了眉頭,說:“能不能少壹點啊?我們坐飛機都已經花了壹千多了啊!”

 可司機卻為難地笑著,不懇讓步:“不行啊,我這小本生意要養活大大小小好幾口人呢!”

 此時,小孩媽媽壹下子把寶寶換成了壹只手抱。她輕輕拍了壹下小孩爸爸的肩膀說:“十塊錢就十塊錢吧!大家也都不容易。”小孩爸爸只好點點頭:“好吧。”之後,他們就上了汽車了。

 汽車上,因為是冬天,所以窗外的風特別大,“呼呼——!”真是狂風呼嘯。

 “哎,老公啊,”孩子媽媽把孩子抱得更緊了壹些,“妳快點把窗子的縫關上,風太大,別吹著孩子!”孩子爸爸壹聽這話,馬上就把窗子給關上了,關得不剩壹點兒縫。冷風,全被擋在了窗外。

 “到了,下車吧!”司機輕快地說,嘴裏冒出的熱氣像壹股白色的煙,融入到幹冷的空氣中。

 壹家人剛下車,就引起農家小院外的壹條小黃狗的註意。小黃狗歡快地蹦達著,又是搖尾巴,又是叫喚的。特別是那條尾巴,搖得像壹朵花兒壹樣!

 媽媽懷抱中熟睡的小寶寶聽見狗叫後,醒了。只見他伸了個懶腰,瞇著眼,還打了個哈欠。小孩循著聲音過頭來,目不轉睛地望著那條小黃狗,把小手從媽媽懷裏伸出來,沖著小狗揮動著,“依依呀呀”地叫著,整個人都朝著小狗。小孩子也許是想去抱抱小狗,和小狗玩吧!小黃狗還真是有靈性――它見小寶寶望著它,就心在靈犀似的表演了壹個絕活:它踮起兩條後腿,兩條前腿舉得高高,直立起來了,喉嚨裏小聲地“汪汪”叫著。它是在向小孩打招呼,又怕聲音大了嚇著孩子了吧。小狗原地轉了個圈,然後調皮地趴下,頭向後仰起,眼睛盯著孩子,還壹直“汪汪汪”地叫呢!

 小寶寶壹下子被小狗可愛的樣子逗得不停地哈哈大笑。他的爸爸媽媽也跟笑著起來。

 此刻,屋裏的人聽見了外面的響聲,壹個老婆婆走出來了。小孩的父母見到了老人,便笑著喊道:“媽!我們回來了!”

 老人頓時喜上眉梢,臉上的皺紋笑得就像壹朵層層疊疊的開得特別燦爛的牡丹花!老人激動得兩眼淚汪汪的,用顫抖的聲音向屋裏喊:“老頭子,孩子們回來了,還給咱帶回了壹個大胖孫子!”

 話音剛落,老爺爺拄著拐杖跌跌撞撞地走了出來,壹邊走壹邊忙著向他們招手,說:“外面冷,快進屋裏來,快進屋裏來,可別凍著我孫子嘍!”

 進屋後,老人忙前忙後,擺了整整壹桌子好吃的。幸福的笑聲不斷從屋裏傳出來,飄向遙遠的夜空。

  篇五: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壹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們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故鄉,多想看看那天天為我們擔心的父母。曾多少的日日夜夜想及這些,我們可以做的只是壹壺濁酒而後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多麽的喜歡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們盼望著過年的團聚,可以陪父母說說心裏的話。同時我們又多麽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見父母那漸漸發白的黑發。曾幾何時,我們為了我們的學業、工作離開他們,透過他們那充滿希望的眼神可曾讀懂那背後的寂寞。那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著多少孤獨的等待。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過年了,我知道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裏天天掰著手指頭在算。隨著年關逼近,閉上眼睛我可以感覺的到他們那漸漸舒展的皺紋。

 快過年了,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篇六:回家過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壹宿,大年初壹扭壹扭。”

 這是童年裏最快樂的歌謠之壹,伴著它,那種盼望過年的愉悅心情過了壹年又壹年,壹直唱到今天,只是孩提時代唱在嘴上,而現在則唱在心裏。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精神生活的提高和物質生活的豐富,過年的味道在時光的荏苒中,愈發淺淡,然而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根植於人們思想觀念深處的過年情結卻絲毫沒有改變。

 漫長的回家路

 春節,是所有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人們最大的話題除了準備年貨便是“回家”了。

 改革開放以後,華夏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異地打工的熱潮,也造就了中國特有的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春運。每年的春運期間,整個華夏大地如熱血沸騰,人潮湧動,在外地工作、學習了壹年的遊子們個個歸心似箭。無論身處何地,心中都裝著家人的濃濃思念與殷切呼喚,哪怕在離家園千萬裏的異國他鄉,再艱難的行程,既使是“千裏走單騎”、頂風雪冒嚴寒,也要奔向夢回三百六十五個日夜的桑梓故裏,也要去擁抱在村頭守望遠方三百六十五個朝朝暮暮的慈母,任喜悅的淚花在心海翻騰,訴說壹年來的牽掛與想念,與家人坐在溫暖的爐火邊餐桌前,醉意微熏時,述說壹年來平淡的點點滴滴,沒有重大的話題,卻壹樣被充滿著濃濃親情的情景而感動。而這壹切都源於這個“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唯壹壹個可以放下壹切,與家人團圓,樂享天倫的佳節,“年”再濃,歸根結底終究還是與壹個“情”字息息相關,血脈相連。

 我知道,妳也知道,從這壹刻起,所有溫馨的情景將伴隨著回家的路而開啟,“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在回家的百萬大軍中,每個人都有著讓人感動的偉大,從莘莘學子到農民工,從高速列車到摩托車,甚至自行車,他們用他們喜悅的心情、思念的淚水、沈甸甸的禮物和壹年來的收獲詮釋著他們的勞動成果,他們的平安與幸福。

 車廂裏又唱起了王傑的《回家》,伴隨著列車咣當咣當的節奏聲,總是能與回家的迫切心情產生強烈***鳴,甚至有時為這種心情感動的流淚。

 回家的路及不過長長的思念,奔馳的列車飛不過歸心似箭的心,漫長的三百六十五天也長不過京滬高速公路……

 趕大集,辦年貨

 按照過去的老傳統,進入臘月便是年了,在土地裏耕刨了壹年的人們,到了隆冬時節便再沒有什麽可忙碌的。臘月裏,最大的壹件事便是準備年貨,特別是過了農歷二十三小年以後,每壹天都是集,不管是艷陽高照還是雪花紛飛,人們總能在各樣的天氣中得到過年的喜悅。人聲鼎沸的農村大集上,趕集的人們都擠在充滿濃濃過年氣息的集市上,接肩擦踵,好不熱鬧,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自然流露於內心的快樂。妳看馬路兩邊,擺滿了花色繁多的年貨:大大小小火紅的中國結掛滿了樹枝,各式各樣的大紅“福”字鋪滿了地,像征節節高升和平安的平安竹直聳晴空,在清風中搖擺,高高掛在枝頭的紅燈籠,春意盎然的鮮花插在漂亮的花盆裏,琳瑯滿目的糕點水果、賣糖葫蘆和大米糕、年糕的,做豆腐蒸饅頭店騰騰的熱氣氤氳散在周圍的人群中,鋪天蓋地的春聯像給集市鋪上了喜慶的紅地毯……遠遠望去,滿眼充滿壹片喜慶的紅色,而每壹個攤前都圍滿了購買年貨的人們,孩子們則擠在煙花鞭炮攤、充滿著濃濃文化特色的小手工藝品攤前,挑來選去,哪壹個都愛不釋手,久久不想離去,大人們也不催促,因為他們知道,過年,不僅僅是年三十與初壹這兩天,其實自從自己開始準備年貨時,便是過年了,這個過程的每時每刻都要保持壹顆快樂而陽光的心,這樣才會在新的壹年裏帶來好心情與快樂,大人是,孩子亦是。

 購買年貨時,不管是買的還是賣的,人們也不再為平時的三角兩毛的錢而計較,似乎都大方了許多,也總能在歡聲笑語中完成壹筆快樂的生意,買的舒心,賣的快樂,圖的就是壹個新年裏愉快的心情。

 而我時常在購買了年貨後,並不急急家裏趕,而是仍然在這樣熱鬧而喜慶的集市上溜達,繼續溶在節日的喧嚷中,感受正月新春到來的快樂。

 記得小時候,除了和父親到年貨大集上買壹些年貨之外,就是跟著他在小得轉不開身的鍋屋裏看父親做年貨:做豬頭凍、發酵芥茉、做各樣的素菜和餃子餡,那撲鼻的香氣早將蹲在壹旁的自己垂涎三尺,如果能得到壹點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便興奮之極,喜悅之情自然不言而喻。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平日裏吃穿都比往昔過年時還要好,而且什麽都不缺,超市、菜市場近在咫尺,生活物品垂手可得。但過年趕年集的那份心情卻依舊在心間,每每過年時還是要到年貨大集上來壹次“瘋狂購物”,其實這只不過是感受過年的氣氛,也是對壹種久遠的心情的懷念

  篇七:回家過年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約五歲,那時提起過年,我們差不多同齡的夥伴們高興得就像壹只頑皮的貓兒,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興奮勁兒——簡直像當上皇帝壹般。

 像我們那時的孩子,因為過年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餓,大壹點的孩子更可以擺脫平日的“勞役”,因此會開心個不停。

 或許怪那時的日子太過清貧,平日裏要吃得上壹頓好的是極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壹般人家除非是有貴客來的時候,孩子們才勉強可以解壹解饞;或就是在走親戚,“吃酒”的時候。那時候,寨裏要是誰家有紅白喜事,幫忙的大人總是帶著孩子,並且趁人不註意把壹兩片豆腐或其他什麽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裏。

 又或許是那時的生活過於枯燥,所以人們在玩的都比較簡單,快樂也簡單,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過,日子順順溜溜地流。那時過年,大人們總喜歡湊在壹起玩紙牌,玩牌的方式簡簡單單:壹副撲克變換著玩“上遊”、“怪嚕”、“三五反”之類,輸了的就罰站或鉆“板凳腳”。(我就是那時常跟在父親身邊問這問那的,現在還清晰記得那些玩牌的花樣。)大家***娛***樂,輸了牌卻贏回快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父親喜歡在大年初壹、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間手抄或刻印的《柳蔭記》、《八仙圖》之類的書唱個不停,他周圍就圍著媽和其他年輕年老的婦女,動情處大家唏噓喟嘆,有的還流眼淚,聽不明白的時候大家就議論紛紛。我們那壹帶像父親年齡差不多的男女都會“唱書”,幾年前回家過春節還聽父親給媽唱了幾段,很是動聽。

 對我而言,那時爸唱書的聲音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對壹些如“攢十字”、“蓮花落”之類的唱腔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寨裏有壹臺唯壹的收音機,音樂從那個小東西裏飄出——很悅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陽城——湖上——”,偶爾也飄出“何日君再來”的感慨。但這種奢侈的聲音我們很少聽到,有時只是在較遠處聆聽。有收音機的那戶人家很少放歌給我們聽,壹般要有客人來或過年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別說是親自看看摸摸那“小家夥”了。我的'記性壹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聽壹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頭,寨裏沒有通電,收音機只能用幹電池,舍得買電池的人家很少——別說用收音機了,就是用手電筒的人家也很少,我們家那時點的是煤油燈。用油燈燈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壹般晚飯後就洗腳熄燈就寢;有時熄燈後坐在火爐邊聽母親講“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間傳奇或鬼故事。那時聽鬼故事時尤其著迷,但壹定用坐在爸和媽之間,不敢靠近門,生怕有個東西推門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從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麽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時最佩服他了!妹妹還在呀呀學語,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聽故事的高興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卻用纏著媽壹遍又壹遍的講,自己就壹邊聽壹邊幻想壹邊害怕了。

 至於玩的呢,就簡單得過分了。除了“抓瞎貓”、“躲貓兒”或學唱花燈外再無其他花樣,但那時過年,我們就成天跳來跳去,唱來唱去,變換著玩熟悉的遊戲,快樂無窮。有時被大壹點的孩子欺負,哭壹陣鼻子,又笑瞇瞇地跟著玩去。

 “過年”這壹詞在那時是什麽概念?我只記得那種興致了。以至以後長大在寨裏老祖公那裏聽他“擺大傳”,讀那些《征東》、《征西》的幾百部“大傳書”都無法把兒時的記憶抹滅。

 但這些年,從我九八年起異地求學直到工作數年後的今天,我對過年的興致淡得很,真有“過年如過關”般艱難的感覺,真正感受到壹個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說這幾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裏不比兒時的條件強?家裏不是早有了彩電、音響了嗎?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壹起把酒言歡嗎?但總覺得少了些實在。

 過年真正的快樂是屬於孩子們的。但我對他們的玩法有些不壹樣的感觸。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對武俠大戲裏的動作津津樂道,大壹點的孩子們聚在壹塊玩著紙牌輸壓歲錢,也有湊在屋子裏看大人們“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現在的娛樂也只是看看春節的電視節目和玩玩麻將了,偶爾對著麥克風唱幾首歌。回家過年又有什麽好玩的呢?不過是為了陪著雙親,壹家人吃湯圓,壹塊看“春晚”,話話家常,如此的簡簡單單。只是給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父母壹絲寬慰,讓他們在年老的時候感受到全家團圓的滿足——作為父母,或許他們每年的願望不過如此,質樸而平凡。

 但留在我們心上的無聊、死氣、沈寂是過年的鞭炮聲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鄉土戲,聽寨裏的老人將“西遊”、說“水滸”,聽大叔的笛聲,學著壹兩首新鮮的曲兒……只是如今事過經年,壹切恍在夢中。

 而今天,書還少嗎?音樂還少嗎?可就是沒有那時的探求欲望了。

 這就是長大的煩惱吧——也恰是我們這壹代人的悲哀。

 但我們還得回家過年,為久盼兒歸的年邁、鬢白的雙親——為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雙親。

 當然,還為我們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該為他們做些什麽了。

 ……

  篇八:回家過年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過年倍受人們的歡迎。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象征著和諧,美好與團聚。壹提到年,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期待。

 “歸”之焦急

 過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然而我與爸爸仍身處他鄉。爸爸為工資發放忙碌,而我壹直在工地期待他忙完。有時甚至做夢都會想到與親友團聚的情景。我也深深領悟到了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傷感。

 “追”之後果

 今天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我們踏上歸途。由於天氣原因道路積雪,路面結冰,車輛行駛困難。加之車輛眾多,駕駛技術和疲勞駕駛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高發期。

 本來每壹輛車都井然有序的行駛著,突然有壹輛小車加快了時速,由於路面結冰,小車的後視鏡掛在了前方壹輛卡車尾部;還有的車輛想進入服的後視鏡掛在了前方壹輛卡車尾部;還有的車輛想進入服務區,但由於慣性,撞在了高速公路的護欄之上;有的想超車,在超車道上飛快行駛著,由於來不及減速與另壹輛車發生追尾……

 “聚”之喜悅

 看著這壹起起觸目驚心的事故,我與爸爸的神經系統進入高度緊張狀態。經三四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平安到達家中。在家中,我感受到了過年的喜慶,與家人團聚的喜悅。壹路上的疲憊之感頓時煙消雲散……

  篇九:回家過年

 要過年了,不管在外工作的,上學的,遊玩的都要回家過年了。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壹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們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故鄉,多想看看那天天為我們擔心的父母。曾多少的日日夜夜想及這些,我們可以做的只是壹壺濁酒而後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多麽的喜歡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們盼望著過年的團聚,可以陪父母說說心裏的話。同時我們又多麽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見父母那漸漸發白的黑發。曾幾何時,我們為了我們的學業、工作離開他們,透過他們那充滿希望的眼神可曾讀懂那背後的寂寞。那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著多少孤獨的等待。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過年了,我知道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裏天天掰著手指頭在算。隨著年關逼近,閉上眼睛我可以感覺的到他們那漸漸舒展的皺紋。

 快過年了,回家吧!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了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小孝心。

  篇十:回家過年

 在我們的記憶中,可還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回到兒時居住的地方,與爺爺奶奶相聚在壹起,度過壹個團圓年

 回憶裏20xx年的這場風雪阻擋了多少回家的夢想,大人們在外工作了這麽多年,年是回家的期盼,家是永遠的夢想。當人們帶著多年的期望,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可風雪阻擋了人們回家的道路。留在外地工作的人,有誰不想念家這個溫馨的字眼。有誰不想念母親包的那熱氣騰騰的餃子,年,也就只有短短的幾天。或者有人說年這幾天他能掙很多的錢,可為什麽,人們能為了這幾天趕回家裏,因為,春節是中華人民以持續了五千年的歷史,節日是生命的盛典。若人們把節日的時間拿來掙錢,那豈不是侮辱了“節”這個神聖的字。

 在中國的某個角落裏,有壹戶人家正在收看春節晚會的節目,他們已經離開家有幾年了,也想回家和家人們壹起過年,但是……

 他們在吃著年飯,看著電視裏的那些歡歡喜喜的場景,兒子突然說了聲:“我也想回家過年。”兒子的壹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母親的心。“是啊!自己已經出來幾年了,兒子也是。”母親於是下了決心,明年壹定要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是我們的期盼,也是我們在努力的去作到的事情。讓我們大家壹起希望,壹起實現今年回家過年的願望,過壹個快樂和開心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