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娃子有以下三種意義:壹是此人是傻子,神經有問題;二是此人不聰明,反應比較遲鈍;三是此人是其最喜愛的人,瓜娃子是對他的愛稱。
瓜娃子,漢語方言詞匯。通常是四川地區範圍內,人們壹種常說的口頭禪之壹,貶大於褒,壹般指罵人傻瓜,或對親近之人的戲稱(多用長輩對晚輩或者情侶之間),同時,在四川話裏,瓜也可以做形容詞,相當於“傻”,“笨”。
瓜話—傻話;抖瓜話-說瓜話;瓜寶、瓜寶器、瓜娃子—傻瓜;半瓜精、瓜稀稀、瓜不稀稀、瓜眉瓜(日)眼、倒瓜不精—傻呼呼的樣子;瓜女—川西部分地區對女孩親昵的稱呼;瓜呆子—傻瓜;瓜瓜、瓜兒、瓜寶器—川西南地區對男孩子親昵的稱呼。
“瓜娃子”文化
四川人嘴裏有“四大口頭禪”,已經成為了四川話的標誌性詞匯。很多影視劇和文學作品裏,但凡出現四川人都會臉譜式的說上幾句“老子”、“龜兒子”、“錘子”。有趣的是,幾乎每個外地人學會的第壹句四川話都是最有代表性的“瓜娃子”。
相較於前面我們聊過的“錘子、老子、龜兒子”,“瓜娃子”的由來應該是最特別的。“瓜娃子”壹詞是由“瓜”加上“娃子”組成的,分開來看兩者的出處。
“瓜娃子”壹詞最早完整見諸於文字是出自1930年唐樞編撰印制的《蜀籟》。該書搜集了5000余條四川方言詞語及俗語。書中記載了“瓜娃子有瓜福”、“瓜娃子頭上有青天”。這在之前“瓜娃子“都只存在於川人的口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