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湘西,很多人的第壹印象是鳳凰。但沅水之濱有“小南京”之稱的浦市鎮,卻有著獨特的人文風情和不輸鳳凰的生活氛圍。
從抗戰勝利之地芷江到湘西小古鎮蒲市【清風】,風景高雨,身上暖暖的。
蒲石古上街張燈結彩
蒲石鎮,位於瀘西縣南端,兩千多年來是中國西南物資集散的重要商埠。力龍山縣裏耶古城、永順縣王村芙蓉鎮、花垣縣茶洞鎮。頭頂“湘西四大古鎮之首”。?
就是這樣壹個古鎮,卻長期疏於保護和宣傳,孕育在壹個內室裏,沒有人認識她。直到2010年7月才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016年4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渡船仍然是壹個重要的連接點。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浦城給人們留下了“小南京”、“不夜城”、“三楚雄關”、“五河巨鎮、百裏邊城”等無數令人贊嘆和美談的形象。“有心為浦城,無心過江東”和“百羊千豬裝米,犁頭口裝水”。“江面綠水舟,鎮上商賈百姓”和“壹個包壹把傘,來蒲城當老板”。
資料記載了蒲城的繁華時代:3條商業街,12座城門,13座省(地)會館,20多個貨運碼頭,45條弄堂,數百座堆砌起來的城墻“房屋”,以及古代的戲臺、寺廟、作坊(地堂)等建築。
浦市以前是個大碼頭。
為了能很好的體驗普市,我選擇了普市過夜,而不是辰溪縣。從辰溪縣出發,沿沅水河騎行約10公裏。晚上從萬和園景區進入古鎮。此時,荷塘裏的荷葉剛剛長出很久。沒什麽好拍的,但是在路上看到壹個農民在自家門前的荷塘裏挖藕,顛覆了我認為只有秋冬季節才有新鮮藕的觀念。原來蓮藕可以藏在泥裏,直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
為了找到住處,並對第二天的遊覽路線有個好主意,我在天黑前騎行了壹圈古鎮。街上遊人少,商戶三三兩兩聚在店前聊天。吃飯的時候,有店家拿著海碗挨家挨戶在店前聊天。那種情況突然讓我想起小時候夏天在村裏吃飯。市場充滿了味道。
老友茶館的休閑顧客
那天晚上,下雨了。?
第二天壹早我就退房了。我想參觀河邊碼頭。可惜的是,壹座仿城墻而建的高大堅固的防洪大堤,斷絕了我對昔日商埠碼頭的壹切想象空間。高而陡的河岸坡度,沒有親水墩的設計,硬生生的畫上了蒲石因水而興的歷史句號。也切斷了濱水居民與水的天然聯系。在保障民生和保存古老民風上,蒲式耳不幸選擇了簡單粗暴。
河邊水文站風景
仿城墻建造的防洪堤
這種選擇也延續到了長生殿。為什麽我看著那個大門總覺得好別扭?後來附近小超市的老板告訴我。萬壽宮大門原本在防洪堤的位置,拆除後直接鑲嵌在萬壽宮大門前。
萬壽宮應該是蒲城最重要的古建築。是過去浦市十三個省會館中規模最大、唯壹保存下來的江西商會會館。江西歌陽戲與湘西民歌相結合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陳河高腔雖發源於辰溪,卻誕生於此。會館的劇場應該是我最喜歡的普實宣傳口號:“有口音的古鎮”的最好註腳吧?
萬壽宮正門
萬壽宮的古戲樓
穿梭騎在鎮上的上市水井,尋找壹個又壹個的房子,這象征著繁榮和輝煌的浦市在過去,銀行墻上的房子。遊客很少。據說通往瀘西縣城的路正在改建。
問路時,交談中,妳不厭其煩地為古鎮居民指路,熱情地介紹。妳可以感受到當年普什人對家鄉繁榮的自豪,以及渴望通過旅遊發展重新發光的期待。這個想法應該是從主導政府到居民達成了強烈的共識。所以不管是聚在門口曬太陽的老太太,說著聽不懂的方言,還是不請自來長得像泡桐的小院住戶。根本不會有被打擾的排斥。
帶著狗四處遊蕩的居民
普士人依然用著自古傳承的經營理念,踐行著水碼頭的誠信與包容,接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來客。就像古鎮的居民走在街上向兩邊的商戶打招呼,就像茶館門口相對交談的茶客。那姿態是從容的,緩慢的,平靜的。仍然保持著他們固有的生活節奏。
這個村莊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它位於德夯景區大峽谷壹側,峰巒疊嶂,森林茂密,山谷碧綠,溪流河流縱橫交錯,溶洞暗河相連,山峰突兀,古樹參天,藤蔓蔓生,雲海櫻花遍地。
古代銀行的舊址
現在它已經變成了普通人的家。
古代保安公司舊址
來之前不知道這裏有這麽多古遺址,連這樣的鏢局都保存的很好。雖然所有的場景都不存在了,但我還能想起當年的場景!
這個有口音的古鎮,就像壹碗當地的米酒。如果妳隨著它的節奏慢慢品味,妳會越來越感受到它的芬芳。?
旅遊業的發展並沒有給普什帶來絲毫的浮躁,相反,它為普什人提供了壹個展示淳樸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舞臺。我想這也是很多去過普石的人懷念它的原因。
更多我的普實之旅照片:
青蓮師弟書院,當我的老宅遇上文藝
學院內的這條小路頗具文學性。
青蓮世家工藝品
湘西美食葉童巴巴
索茲烏街的人們還住在那裏。
普雲古今,城遍天下。湘西古鎮。濃郁的人文風情,原生態的生活場景,普市這顆湘西的明珠,有時也會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