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壹個家族本末倒置,不分老幼,反派稱王,又有什麽可期待的呢?妳兒子兒媳把妳的苦想當然,把妳榨幹了還覺得妳瘦。這香傳下去還有意義嗎?妳想想,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為兒女做牛馬。是是非非,從古至今,日月爭輝。
老人在兒子家照顧孫子通常是自願的。考慮到社會競爭的壓力,幫孩子分擔負擔是壹件幸福的事,但為什麽他們不領情?有時候她們甚至比保姆還不如。有必要堅持嗎?不要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年輕人。妳也應該審視自己。是因為妳們對孩子的看法不同,照顧孩子的方式不同,才造成這種情況嗎?還是另有隱情?這裏分享壹些我認為的原因:第壹,養孩子的方法不同。是按照年輕人要求的標準養孩子還是按照自己的老套方法養孩子?現在的生活水平和過去不壹樣了。現在有些年輕人非常擅長科學育兒。每頓飯都要給孩子分開做。如果孩子小,牛肉和瘦肉要用機器切碎或打碎,蔬菜要加(剁碎)煮好。如果妳不像年輕人那樣餵孩子,妳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餵孩子,這會讓年輕人不安。甚至他們上班的時候,也總是擔心妳照顧不好他們的孩子。這樣,妳不請妳媳婦也不會感謝妳,有時候連保姆都不如,妳兒子也不會說話。
第二,不要爭著照顧孩子。我隔壁鄰居,男的是搞軟件的,女的是護士。本來孫子是女孩的媽媽,城裏人也很講究照顧孩子。但是農村的婆婆覺得兒子不如保姆,心裏不舒服,想照顧孫子。媳婦會遵從她的意願,但是壹個月都不帶,讓她很不開心。她婆婆在外面說她比保姆還不如。護士美女說,婆婆根本照顧不了孩子,嘴裏什麽都要嚼。好臟好煩。不知道是不是放在鍋裏消毒做飯,吃魚也不用手管刺,就用嘴嚼幾下給孩子吃。結果荊棘紮到了孩子,差點釀成大事故。既然姑娘娘家能帶,那就讓她帶吧。沒必要爭論。跟妳比,自然是嫌棄妳,自討苦吃。
第三,如果妳兒子沒賺多少錢,妳還喜歡賭博。家裏的開銷幾乎都是妳媳婦出的。不管妳把孩子照顧得多好,家務做得多幹凈,妳媳婦還是會給妳壹巴掌。這些都會算在妳頭上,就算妳不如保姆。在這種情況下,妳也有責任。只有堅持下去,好好管教兒子,不賭博,好好愛這個家。
第四,不要多管閑事。有的老人在兒子家照顧孫子,年輕人什麽都要管。壹切都要以自我為中心。管得太多,媳婦會覺得不舒服。家裏的男主人就像壹個永遠長不大的巨嬰。小家庭沒有獨立的空間,會讓媳婦很苦惱。孫輩再怎麽照顧,媳婦也不會尊重妳。管好自己的事招人最好,年輕人的事自己處理。沈默是金,堅持把孫秀帶大,不離不棄。
總結壹下!就是在兒子家帶孫子,讓媳婦討厭,連保姆都不如。如果不違反以上幾項,年輕人是不懂得感恩的,要承擔壹定的責任,因為妳兒子是以妳為榜樣長大的,已經定型了,沒有辦法改變。除了包容他,妳是堅持還是忍辱離開,還要看情節的嚴重程度。沒有壹定的公式。感覺連保姆都不如。壹般都是我跟媳婦較勁,兒子孫子沒毛病。我有四個姑姑,每個姑姑都有壹個兒子。幾個人在聚會上坐下來,開始炫耀他們的兒媳婦。其中兩個在聽,主戰場是另外兩個大媽。
只是每天裏裏外外忙忙碌碌,我出錢出力讓他們回來有飯吃。媳婦回來吃飯就把菜收起來玩手機。我沒有告訴她我已經很努力了,我也沒有好臉色。我沒有幫忙打掃我的家。我自己做保姆也不會天天掛著臉不理人。
妳要問她兒子為什麽不幫忙,我姑姑肯定有很多話。兒子上班辛苦了,回來也接不了電話。他怎麽會有時間做這個?兒子上班辛苦,媳婦上班就出去玩。根本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如果妳兒子沒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兒子不心疼妳,還能指望誰心疼?
我婆婆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保姆。雖然我不工作,但是老公心疼媽媽。家裏有空的時候,他就做飯,洗碗,做家務,扶著媽媽的腳後跟,剪指甲,梳頭,告訴媽媽我媽媽的頭發白了很多。在家裏,他不玩手機。他總是坐在她旁邊陪她聊天看電視,還總是開導她:“妳有什麽事我來做。告訴我妳是否有任何事情。她想幹嘛就幹嘛,何況她。”婆婆每天笑得像朵花,說兒子媳婦孫子都好,我卻什麽都沒做。
據說大部分保姆對自己的教育還是有問題的,孩子從來沒有學會感激妳。妳指望妳媳婦到了會感恩嗎?她媳婦對妳的態度,就是妳兒子對妳的態度。
其實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比如退休後,從妳住的城市到妳兒子住的城市幫他兒子兒媳帶孩子,妳除了出錢出力,還要受氣。
鄰居小林是北方人,媳婦是南方人。夫妻倆都是深圳最好的公司的程序員。小林還有壹個月就要生媳婦了,她讓媽媽早點退休回深圳照顧媳婦。小林的母親李阿姨在北方當地的水電公司上班。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工作相對輕松,壹群熟悉的老搭檔經常聚在壹起,生活很安逸。
李阿姨和小林壹樣是獨生女,媳婦要不要孩子無所謂。但是李阿姨來了深圳之後,就覺得特別不適應生活,尤其是氣候和飲食,尤其是和媳婦相處不好的時候。她媳婦不愛吃面食,喜歡喝點湯和水,而且吃得很清淡,這讓李阿姨每次做飯都有心理陰影,總是達不到媳婦的標準。最重要的是,媳婦總是讓兒子做家務,讓她特別難受。孩子出生後,他們之間的矛盾更多了。衛生習慣和育兒觀念經常沖突,讓小林夾在中間,不知道該怎麽辦。她在這裏工作時,早出晚歸。當她回來的時候,她仍然要處理滿屋子的雞毛。李阿姨眼睛疼在心裏。但她再怎麽努力,也達不到媳婦的要求。所以李阿姨有時候帶孫子下樓玩的時候會流淚,媳婦也不是壞人,就是很多大家考慮的東西不在壹個層次上,這是南北差異和知識結構造成的。
後來李阿姨和兒子媳婦商量,讓公婆自費帶孩子。這樣不會耽誤公婆在外打工賺錢,孫子交給她也放心,沒有家庭矛盾。至少她的兒子不會兩頭受氣。
仔細想起來,孩子結婚,不僅女孩脫離家庭,男方也脫離自己的家庭,組成自己的小家庭。作為父母,真的不想介入太多孩子的生活,也要保持壹定的距離,在能用錢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盡量不要傷害孩子的感情。
我最好的朋友老金,兒子談戀愛的時候剛退休,結婚還沒提上日程。她說我要努力玩兩年,等兒子結婚抱孫子了,我就不能走了。
她最多玩半年。我們有壹個四人小組。有時間我們就約好壹起升級,來個15塊錢的三節電池,坐在壹起聊聊互損。半年後,她媳婦懷孕了。夫妻倆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找了家政從頭到尾打掃了三天,讓兒子媳婦做了婚房,自己出去租房子。
媳婦懷孕是大事。每天晚上,她都會問:“丫丫,明天早上想吃什麽?”媳婦丫丫懷孕三個月:“脫脂牛奶和麥基面包,獼猴桃和核桃,就這些。”兒子趕緊補充道:“蘋果和葡萄,維生素不能少,吃葡萄寶寶眼睛大。”
第二天早上,老金五點起床,從家裏收拾好東西,六點半準時到了兒子那裏。他把牛奶和面包加熱,把水果切好放在桌子上,迅速擦桌子拖地板,打開洗衣機洗衣服,看著兒子幫兒媳婦出來吃早飯。媳婦說:“阿姨,快來吃!””兒子說,“別嚷嚷了,我媽媽不吃這些。"
老金能說什麽?結婚壹個多月,媳婦叫阿姨。如果她兒子不糾正她,她就不能追著人叫媽媽。看著兒子媳婦邊吃邊說邊笑,我不吃這些。誰不知道怎麽吃好?我不忍心吃它們。
吃完早飯,老金趕緊請示午飯吃什麽。老金掛完衣服,已經九點半了。他沖到菜市場去買魚、雞和水果。壹百塊錢沒停,水果還沒買。
夫妻倆圍著兒子兒媳走了九個月,白白看著胖胖的孫子。夫妻倆笑成了花,媳婦立下大功,給老宋家添了個胖孫子。
嶽越受到子曰的邀請,老金認為嶽越是壹個有錢人的擺設。她給孩子換了尿布,做了奶粉和湯。嶽越只負責和丫丫聊天,像個健身房教練壹樣指導丫丫做有氧運動,又像個專家壹樣談論嶽越能吃什麽,不能吃什麽。嶽越應該不會太多。丫丫聚精會神的聽著,說個不停。之後,丫丫還是愛吃啥吃啥,老金也願意忙忙碌碌,開開心心的。
丫丫的坐月子整整壹年半,老金壹步步等了壹年半。丫丫說:“媽媽,我要去上班了,不去上班我就像個傻子壹樣呆在家裏,妳會讓我胖的。”老金說:“妳願意就去幹活吧,孩子我來帶。”
老金主動承擔起照顧孫子的工作。沒想到丫丫說:“媽,妳拿去吧。下班後我們去吃飯,妳就不用來回跑了。妳太累了。”
老金溫暖得想哭。她兩頭跑,真的很累。她壹年多瘦了30斤,多年的減肥夢想終於實現了。
老金帶著孫子回到了出租屋。她老公還沒退休,晚上兼職。他的頭還壓著房貸。看來他兒子是指望不上了。
老金開啟了帶孫子、買菜、做飯、做家務的時代,她有時會想;“這是我小時候跟兒子的壹個模型。不同的是,我要帶著孩子去上班,下班買些吃的,還要忙著孩子的家務。我只是不記得我是怎麽來到這裏的。”
媳婦減肥,吃水果吃辣,吃肉吃純瘦肉,喝水喝八元壹瓶的昆侖山,兒子也跟著矯情,只喝礦泉水,吃水果也要挑食。寶寶壹個月三罐奶粉,壹個月100多片尿布。他們壹點都不客氣,更不用說在家吃飯。
老金在孩子睡覺的時候早早起床,收拾好屋子,把當天想吃的菜和肉拿出來,抓緊時間挑清楚,切好,耳朵豎起來聽臥室,孩子開始哼哼,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老宋先回來看孫子,她就跑去買菜。當她購物回來時,老宋困得迷了眼。
老金說:“養孫子比養兒子累多了。兒子想吃什麽就吃什麽,牛奶米湯都餵。現在孩子是用進口奶粉和肉粉養大的。其實我覺得還是喝鮮奶吃鮮肉好。”
兒子媳婦總是忙著吃晚飯,工作壹天很辛苦。看到他們吃的香味,餵孩子的老金也樂了。只是老宋急著吃飯,吃完就接手。
吃完飯,兒子在沙發上打遊戲,媳婦在臥室聊天,等著老金餵孫子。夫妻倆過來抱著當玩具,三口子笑了壹會兒。丫丫摸了摸寶寶的屁股:“媽媽,寶寶該換尿布了。”老金從廚房出來,去衛生間洗手擦幹,給寶貝孫子換好尿布,小兩口該回家了。
去年年底,老金團喊話:“周末坐吧,兒子媳婦帶孫子回娘家了。"
我們坐在壹起,看著老金疲憊的樣子,抱怨的話語。我勸她:“等明年她三歲了送她去幼兒園就好辦多了。”
老金說:“這容易,我媳婦懷了二胎。”
昨天,老金在群裏說:“兒子在碧桂園買了大房子。他帶我去看了壹下,說我婆婆快退休了,會來蘭州生活。方便老板在學校接送。”
老金和老伴掙錢帶孩子,想著攢點錢等房子下來裝修,更別說攢錢了。夫妻倆的工資加上老宋租的錢,總是壹月就花光,什麽時候能攢夠裝修的錢也不清楚。
80後、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都為孩子努力。孩子對父母的付出是壹種習慣,沒有感恩和理解。演講者說:撫養壹個成年人是沒有責任的,撫養壹個孫子不是責任而是義務。開心的話可以帶著,趁著年輕可以帶著夫妻倆去旅遊。不需要花錢和勞動,也要看他們的臉色。
說這話的人,未必能關心孩子,只關心自己。中國人的觀念,老了以後帶孫輩天倫之樂,也有壹種天生的觀念。
知道帶孫子連保姆都不如,保姆有假期有工資,不想走。祖父母說他們害怕沒有它就離開。
只有當孫子大了,不需要爺爺奶奶了,或者兒子兒媳認為孩子應該自己管教,把爺爺奶奶送回家養活自己了,才算放了。
孩子三歲前適合爺爺奶奶幫忙,三歲後要自己照顧自己。畢竟爺爺奶奶是用愛來管教孩子的,壹顆沒有底線的傷害孫子的心也會讓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
當壹個老人,兒子長大結婚,有了孫子,沒人管孩子。當今社會,照顧孩子的大多是老人。他們盡量不請保姆,所以不放心。讓他們老人帶孩子,既省心又放心。為什麽不呢?
但是老人有時候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做家務,洗衣服,買菜做飯,壹有時間就什麽都幹。甚至他們自己的養老金也要補貼給他們。老人毫無怨言,只是認為都是自己的孩子,主要是兒子和妻子。可以理解老人的難處。
但是,有的時候,如果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兒子會對母親大吼大叫,兒媳婦會看著老人的臉色。老人心裏會不是滋味,會默默流淚。有時候他覺得有時候連保姆都不如,他們管保姆叫阿姨,他們講究的是不同的稱呼。當然他們不會說保姆做事,但對老人來說就不壹樣了。兒子兒媳什麽時候會不把老人當外人?對他們的孩子沒有外在的感情,
雖然妳心裏不高興,但是在孩子還沒長大的時候,妳還是繼續去看孩子。妳應該放松,像壹家人壹樣。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堅持下去!
如果我得到這種待遇,我孫子就不看了,轉身就走。照看我兒子的孫子是壹種幫助,不是我必須的責任。但這不會發生在我們家。自從我媽媽幫我照看我們家的兒子和女兒以來,已經有六年了。
首先,我老婆做的很好。我妻子非常善良。她真的可以像對待自己的母親壹樣對待我母親。她帶我媽和孩子出去逛商場,出去郊遊,給我媽買衣服,給她零花錢。她對著媽媽叫,外人以為是她女兒,不是她媳婦。我妻子也是個小偷。她很清楚壹件事,那就是好好伺候我媽,所以很省心。。我和我妻子工作很忙。要不是我媽幫忙,我和我老婆早就辭職在家帶孩子了。現在房貸車貸世俗,壹個人的工資根本不夠。現在有了媽媽的幫助,我完全不用想這些了。
其次,我媽也很滿意。我媽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她勤勞、善良、感恩。老婆真的很愛她,媽媽把這份愛轉化到孩子身上。老婆的衣服大部分也是我媽洗的。媽媽保持房子幹凈。只要老婆加班,做飯的都是媽媽。。尤其是我老婆生了個兒子,是我們家的功臣。我母親在我妻子懷孕時真誠地對她很好。而且兩個人的溝通是無障礙的,可以很真誠,哪怕偶爾有點小摩擦,都是壹步到位的退讓,防止矛盾激化。
第三,我的兒子應該是壹個很好的潤滑劑。如果沒有不沾鍋沿的勺子,在鍋裏吃飯,時間久了肯定會有壹點火花。這個時候,兒子就需要調整了。我父親不習慣城市生活。他喜歡他鄉下的家鄉。時間長了,我媽肯定會想我爸,這和保姆有沖突。壹旦觀察到這個跡象,我會馬上請假,把媽媽送回老家住幾天,或者偷偷給爸爸打電話,告訴他孩子想爺爺了,讓他住幾天,或者周末帶媽媽和孩子回老家住壹晚。
最後,我想平衡壹下我老婆的心態,做個好榜樣。壹方單方面付出,這叫犧牲。每付出壹點,得到的就會少壹點,當它耗盡的時候,就是壹個爆發。。所以我會想盡辦法讓老婆開心,偶爾制造壹點小浪漫,買壹些她喜歡的小禮物,邀請老婆孩子去新開的餐廳嘗壹嘗,讓她感動和滿足。。然後我很愛公公婆婆。做人,重要的是以心比心,以德報德。過年過節,我會給公公婆婆買各種禮物,包大紅包,雖然我知道公公婆婆什麽都不缺。這樣,我老婆也很滿足,願意為這個家做貢獻。。
無論如何,都要學會操作。愛情如此,我們家也是如此。生活會給我們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要努力交壹份合格的人生答卷。堅持與否,由妳自己選擇。希望我們的家庭情況能給妳壹些經驗,對妳有所幫助。。
把孫子帶到兒子家,我覺得自己不如壹個保姆。妳堅持嗎?
答:如果妳覺得真的很慘,那就果斷離開。如果妳還是覺得離不開,還在做選擇,那麽我勸妳換個思路。
世界上的壹切都取決於妳自己的心態。做壹件很慘的事,但是如果妳願意,內心有動力,就不會覺得很慘。壹件很開心的事,但是妳不想做,即使做了也不開心。
事實也是如此。妳的內心很排斥帶孩子。妳認為妳老的時候應該照顧妳的孫子。有時候妳做得不好會遭到白眼。妳兒子媳婦還沒好臉色呢。他們整天小心翼翼地跟孫輩粘在壹起,不自由。保姆還是有工資的。他們整天忙忙碌碌,不如去當保姆。如果是這樣,妳的內心充滿了負能量,打死妳也不會開心。
另壹方面,我想:我小時候願意為兒子做出任何犧牲。為什麽不是現在?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孩子壓力大。如果他們不幫忙帶孫子孫女,他們的兒媳婦就得自己照顧他們。生活的重擔不是都壓在他們兒子壹個人身上嗎?即使雇了保姆,兒子兒媳還是要額外掏錢,隨身帶著。這錢不是省下來了嗎?
壹個人的成長經歷有壹段時間。和他可愛的小孫子壹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享受逗孫子的快樂,不是人生的幸事嗎?
凡事有利有弊。換個角度看問題,會有不壹樣的感受。所以如果妳還在左右為難,或許可以通過梳理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思維來走出困境。不再有自己不如保姆的想法,堅持下去很自然,不用糾結。
看到很多關於網上婆婆帶孩子給媳婦帶的爭議,我個人認為在身體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帶!
我是媳婦,以後要當婆婆!記得孩子小的時候,她和婆婆住在同壹個屋檐下。每天下班後,她都會去廚房幫忙盛飯,上菜...不然她就先給孩子餵飯,等大家吃完了我再收拾碗筷,公婆就帶著兒子在旁邊玩!
記得有壹次公婆回老家,兒子太小,帶不走。我想讓我媽媽照顧他們兩天。我婆婆說,我自己的孫子,怎麽能麻煩別人呢。況且妳媽壹個人,身體又不好!妳加把勁,妳爸爸和我今天下午就回來了!
現在兒子在外面上學,每周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回家放下行李見父母!知道兒子要放假了,婆婆早早就計劃好每天吃什麽。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在兒子家帶孫子有時候比保姆還不如。有必要堅持嗎?
現在保姆的職責很規範,鐘點工都是按時算的。時間到了,任務結束了,工資結清了,人自由了;全職保姆,比如做飯,帶孩子,照顧老人,打掃衛生等。,簽約前有明確的責任,只做好自己的職責,外事不是有償就是沒門。
老人去兒女家照顧孫輩。只要去了就說連保姆都不如,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只要妳去了,妳就是壹個全天候、多功能、自由、敬業的機器人。辛苦的服務只是體力上的付出,可能會吃力不討好,還會受到壹些心理上的委屈。
這種事情各家都不壹樣。妳覺得有必要堅持嗎?沒有人能做妳的主!
妳要明白,堅持就是親情。堅持原則堅持,愛護孩子,多愛孫子,講傳統,顧全大局,不怕譴責,婆媳吵架,照顧老人.....任何理由都足以讓妳繼續做下去。
不,這是我的工作。不堅持,有句話叫不堅持。大的方面,沒有法律依據,沒有義務;講真,我老了,身體狀況不允許我辛苦大半輩子,現在應該享受自己的生活了。而且,壹直都是這樣,自己生孩子,自己帶孩子...理由也很充分。
不管妳堅持做還是不做,道理都在這裏,看妳怎麽想,怎麽看。想好了就選。
在我看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花錢請專業保姆或者讓媳婦辭職帶娃;即使妳準備堅持下去,也要有原則,做壹些與眾不同的事情。比如在時間上,要寫明什麽時候帶,到期就退;告訴他們妳主要負責日常事務的哪壹部分;至於妳兒子家庭的建設,妳就不要插手了。不要說自己不喜歡的話,不要聽自己不喜歡的話,不要放在心上,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
盡量不要委屈很久。
我的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