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鹹菜和腌制鹹菜作為餐桌上的配菜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多為米飯和面條,偶爾吃點昨天剩下的剩菜,尤其是晚餐。
張大媽吃了幾十年這個方子,但早在兩年前,她就有高血壓,依然戒不掉。用她的話說就是:“讓我不吃鹹菜,做人有什麽意思!食之無味。”
現代人的飲食食譜就是四個字:重油重鹽。人壹日三餐離不開鹽。沒有鹽,人就無法維持正常狀態。但是吃太多鹽,攝入太多鈉,很容易導致高血壓和很多心血管疾病。
鈉攝入過多,身體有哪些“信號”?讓苗姐告訴妳,當這些癥狀出現的時候,就是在提醒妳,是時候限鹽了!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進入人體後形成水溶液分解鈉離子和氯離子。鈉能維持人體血容量和體內細胞滲透壓,改善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和應激,是刺激肌肉活動的物質;氯離子可以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對維持機體正常的激素水平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古代,鹽是對身體有益的調味品,尤其是對體力勞動者,鹽的攝入對其有壹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調味劑的種類豐富了,食物的種類也豐富了。鹽不再是重要的調味劑,攝入量也在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應該意識到,鹽的過量攝入會產生壹定的副作用,甚至威脅生命健康。
1.高血壓:腎臟是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重要器官。過多的鹽攝入會增加腎臟的運行負擔,導致鹽在體內滯留,出現生理性水腫,可促使血壓升高,形成高血壓。如果是腎功能不好或腎臟炎癥的人,就更不可能把多余的鹽排出體外,鹽瀦留就會加重。
2、胃癌:鹽攝入過多會增加胃部刺激,導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過多,導致胃黏膜炎癥、胃腫脹、胃出血、胃潰瘍等疾病,長期過量攝入會導致患胃癌的風險增加。
3.白內障:很多人不了解鹽的攝入與眼疾的關系。事實上,過高的鹽會導致囊狀白內障的風險高得多,這對於白內障來說是高度誘發的。
1、口幹:鹽攝入過多會增加口腔中的苦味,還會造成體內水分失衡,腎臟無法排除毒素,所以身體本能會發出口渴的信號,提醒妳增加水分攝入。
2、總想小便:鹽攝入過多會增加腎臟解液次數,造成腎臟負擔過重。腎臟為了清除體內多余的垃圾,會增加排尿次數,但每次的尿量並不多。
3、手指變粗:鹽攝入過多最明顯的就是水瀦留,味道導致外界主動吸水,導致體內水分過多水腫。最後妳會發現手指明顯變粗了。
4.頭痛:每天攝入過量的鈉對頭部的神經有刺激作用,引起神經紊亂。短期情況令人頭痛。這種頭痛持續時間長,不能隨著休息而消失,等毒素排出後就會緩解。
5.反應慢:很多人不知道吃太鹹的東西真的會阻礙思維。這是因為它會造成身體過度脫水,脫水後人體的血液循環也會變慢,大腦供血不足,所以反應會變慢。
1.許多烹飪方法,如蒸,烤和煮被使用。它們既能保證食材的新鮮,又能減少鹽分保證食物的美味,是壹種相對健康的控鹽方式。
2.烹飪時盡量選擇風味濃郁的食材,可以增加食物的豐富度,減少鹽的增加,如洋蔥、西紅柿、青椒、洋蔥等頂級食物。
3.在添加調味劑時,盡可能添加酸味調料,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替代鹽和醬油的攝入,使食物口感更豐富、更有層次感、更美味。
4.多做涼拌菜,少做炒菜。涼拌菜加的調料量比較少,制作的時候鹽可以放在最後壹步,可以很好的控制用量。
5.如果可以蘸調料吃菜,盡量把調料放在蘸菜裏,可以減少鹽的攝入。醬油含鹽量很高,每6ml醬油含鹽1g。
6、多喝湯,湯裏少放鹽,既能調節腸胃循環,又能把嘴裏的鹽帶到胃裏,減少口腔疾病,特別是已經有口腔疾病的人。
現在加工食品太多,人們太貪圖味覺的刺激,導致了調味劑的濫用,鹽成了第壹調味劑,所以大部分人每天都有過量的鹽攝入。如果想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最好在家做飯,嚴格控制食物中的鹽分攝入,這樣有助於減少身體的炎癥反應,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
#健康大V創造營##39健康超級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