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臘月初九到臘月二十二:初十以後開始賣門神,掛千張,金銀箔,燒紙,窗眼,天地百分,等等。20號以後賣蜜瓜、糖糕、糯米糕、關東糖、草炒豆等東西,都是為“祭竈”準備的。
3.臘月二十二之後:
(1)臘月二十三,農歷新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竈等。
(2)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意為年終大掃除,這壹天家家戶戶清理蜘蛛網,揚起灰塵,打掃幹凈。
(3)臘月二十五,有接待玉皇大帝,蠶場照明,千燈節,慶祝新年。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過年,開始置辦年貨。
(5)臘月二十七,要宰殺自家的家禽,去市場采購。
(6)臘月二十八,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
(7)臘月二十九,人們在家裏設宴,人們互相拜訪,稱之為又壹年。
4、除夕、貼春聯、守歲、放鞭炮等。
5、初壹,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
6、第六天,送貧開城。
7.正月十五,賞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
8.正月十九,煙酒節。
擴展數據:
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的原因
“蠟”類似於“蠟”。祭祀祖先叫“蠟”,祭祀神靈叫“蠟”。“蠟”和“蠟”都是祭祀活動,大多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人們把十二月稱為臘月。
臘月是壹年的結束,古代的人無事可做,就出去打獵。壹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以彌補食物的不足,二是用野生動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長壽和避免災難。
臘月有許多傳統的民俗。十二月初八,“臘八粥”是用雜糧做成的。壹些農民甚至將臘八粥扔在門上、籬笆上和柴堆上,以此來祭祀五谷神。12月23日,俗稱“小年”,壹些地區的人們會展示香蠟刀和蜜餞作為對“竈神”的供品。其實現在大部分人都不信“神”之類的。這只是遵循壹些古老的習俗,或者只是為了好玩。
百度百科-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