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巴是博山的傳統菜肴。相傳,這道菜與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有關。當然,傳說只是傳說。蘇東坡是否有妹妹尚無定論,酥(蘇)壺是否為所制更是無從得知。但是,這足以說明這道菜有壹定的文化、歷史和淵源。
鍋巴是博山人過年的主菜。沒有脆皮鍋,那不叫過年。年根下,壹大鍋脆皮鍋脆皮,不管是遊客還是自己的飲食,從大鍋裏捧壹盤脆皮鍋,方便又好吃。這才是正經的年菜!走親訪友,大家都要嘗嘗親戚家的脆皮鍋,可見這道菜的分量。
香酥鍋為什麽起源於博山?博山是壹個古老的重工業城市,陶瓷和煤炭都是繁榮的產業。這些行業的人不是缺錢,而是沒時間。所以吃,當然要好吃又方便,於是脆皮鍋就應運而生了?似乎這只是我的理解。我覺得有道理。
怎麽做脆皮鍋?
脆皮鍋的原料不外乎海帶、豆腐、排骨、大白菜、蓮藕、五花肉、鮁魚。當然,富貴靠自己,所謂窮也是脆的。原來的原料是過年殺雞宰魚的廚子的剩菜:豬骨,魚頭魚尾,雞架子,扔了可惜。聰明的博山人把它們當廢物,和海帶豆腐壹起煮。沒想到,味道出奇的美妙。
當然,現在的脆皮鍋都是用最好的食材做的。有錢沒錢都要來鍋裏過年吧?
海帶,泡發洗凈,切塊。豆腐切塊,提前炒熟。將蓮藕切成厚片。各種肉不用水洗。博山脆皮鍋的靈魂是鮁魚,切塊上油定型。
準備壹口大鍋,最好是大砂鍋。以前博山人做脆皮鍋不需要高壓鍋,慢慢燉,味道更鮮美。砂鍋,想用特大號,恨不得裝20公斤食材。帶骨的肉,排骨,大腿骨,豬蹄等都要放在鍋底,這樣可以撐住鍋底,不至於燒壞。我習慣在鍋底放幾個陶瓷勺,也有同樣的效果。然後,壹層海帶,壹層蓮藕,壹層豆腐,壹層肉,壹層魚……壹層又壹層,直到鍋滿。在鋪食材的同時,將整片白菜葉垂直鋪到鍋頂,用大白菜包裹整鍋食材。
然後,放電。
為什麽配料那麽多,不層層加調料?我就是這麽學的,就這麽做了。我猜,因為煮的時間長,所有的調料都是自然混合的吧?
壹袋醬油和壹袋醋(醋的量肯定是少不了的,因為骨頭和骨頭都被醋弄脆了),白糖、白酒和鹽混合均勻,順著鍋的縫隙加入鍋裏。可以壹層壹層的加入大量的姜片。我不放洋蔥,更不用說胡椒大料,這是混合。然後,交給時間。
火候要慢,時間要長。據說博山的老婆婆會在柴爐上煮壹晚上的脆皮鍋,壹煮就是十二個小時!煮著煮著,香味就出來了,夾雜著甜鹹的肉、香菜、魚,這是貪吃的孩子最大的痛苦。這麽大壹鍋好吃的放在火上我怎麽睡得著?所以,做脆皮鍋的那個晚上,就像貓在心裏撓壹樣。也有人說現在還不是揭開蓋子的時候,但是我不信。看了壹遍又壹遍的火和鍋,就為了大人說肉應該差不多,為什麽不試試鹹淡?我最願意做這樣的工作,也不怕熱。我多努力啊!好熱,哈哈,抓壹大塊肉吃壹口。嘿,好香啊!
香酥鍋,剛開始我只吃熱的,而且是剛做的最好吃的。我自己可以吃兩盤。後來和博山人結婚,漸漸喜歡上了吃冷食。自然冷卻的脆皮鍋,因為豬皮和豬蹄的緣故,膠質豐富,湯汁也變成了肉凍,均勻的沾在各種食材上,美味可口,清涼爽口。這種脆皮鍋,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魚好吃卻壹點不腥,豆腐泡的窟窿裏都是肉凍,連藕眼裏都是湯,怎麽可能不好吃!
現在,吃鍋巴不用等到過年了。博山酒家常年供應,隨時可以品嘗。感謝兩項發明:冰箱和高壓鍋。冰箱可以讓脆皮鍋壹直保持鮮爽,口感在線;高壓鍋,可以實現脆皮鍋的快餐化,不是壹個晚上壹鍋脆皮鍋。然而,傳統的,慢燉的味道再也找不到了。
好幾年沒自己做脆皮鍋了。因為,家裏就我壹個人愛吃。王先生,純博山人,不喜歡這樣。小王很像我小時候。他只吃熱的,經常是壹大鍋香酥鍋,而且只吃那壹頓,然後就不吃了。壹個人怎麽消化壹大鍋?所以,如果妳貪吃,就去博山酒店吃吧。過年的時候,只要點壹壺正宗的博山老字號,比如清美居,每餐壹小碟,很有過年的氣氛。沒有脆皮鍋,現在還是過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