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杭州菜的傳說故事

杭州菜的傳說故事

杭州是座有故事的城市,當地的名菜也蘊含著壹個個美妙的傳說……

東坡肉

傳說“東坡肉”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發明的,當地百姓品嘗後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壹時杭州大小菜館,家家爭相仿制。

這天,京城裏壹位權貴來到杭州,在壹家菜館吃飯。跑堂遞上菜單,權貴接過來壹看,頭壹道菜就是“東坡肉”。蘇東坡為人正直,以前得罪過這位權貴,於是他心生壹計,把杭州所有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回京面見皇帝,啟奏道:“皇上,蘇東坡在杭州貪贓枉法,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呢。”皇帝問:“妳有什麽證據?”權貴就把那壹大摞菜單呈了上去。皇帝壹看菜單,也不分青紅皁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革職,發配到海南去了。

蘇東坡被發配以後,杭州的老百姓就把“東坡肉”壹代代傳了下來。

西湖醋魚

蘇東坡在杭州時,和佛印和尚十分交好。佛印雖是出家人,卻不避酒肉。這天,佛印做了西湖醋魚,正巧蘇東坡來訪,佛印忙把魚藏在壹口大磬下。蘇東坡壹進門,就聞到了西湖醋魚那特有的酸中帶甜的香味,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就有數了。蘇東坡有意和佛印開玩笑,就裝著壹本正經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壹個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

佛印問是什麽難題,蘇東坡說:“今日在壹家門前看到壹副春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下聯卻被撕去了,不知是何句子,請長老賜教。”佛印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鬥,今日怎麽這樣健忘,這是壹副老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余’。”

蘇東坡聞言,不由哈哈大笑:“既然‘磬(慶)有魚(余)’,那長老就積積善,拿出來壹起大飽口福吧!”

油炸檜

油條本來叫做“油炸檜”,據說最早是杭州人做出來的。

南宋年間,秦檜夫婦害死嶽元帥的消息傳開來,老百姓個個氣憤不平。做燒餅的王二聽說此事,就捏了兩個面人。他將面人背對背地粘在壹起,丟進滾油鍋裏去炸,壹邊炸壹邊吆喝:“大家來看‘油炸檜’嘍!大家來看‘油炸檜’嘍!”

正巧秦檜坐著八擡大轎經過,看見油鍋裏炸得焦黃的面人,氣得走出轎來吼道:“好大的膽子!怎敢亂用本官名諱?”王二笑嘻嘻地說:“宰相大人,妳是木旁的‘檜’,我說的是火旁的‘燴’哩!”

這時,圍觀的百姓都嚷起來:“對,這是音同字不同呀!”秦檜壹時無話可說,只得喝道:“這炸得焦黃的東西,如何吃得!分明是聚眾生事,欺蒙官府!”

聽秦檜這麽壹說,人羣中馬上站出壹個人,嚷道:“怎麽吃不得?”說著就把油鍋裏的面人撈起來,往嘴裏壹塞,“咯吱咯吱”地嚼起來,還連聲說道:“好吃、好吃!我越吃牙根越癢,恨不得壹口把他吞下去!”圍著的人都拍手叫好,秦檜怕眾怒難犯,只好灰溜溜地走啦。

這件事傳開後,人們紛紛趕來,都想嘗嘗“油炸檜”。原先,“油炸檜”是背對背的兩個面人,做起來很費事,後來就漸漸做成了現在的樣子。

龍井蝦仁

名菜“龍井蝦仁”與乾隆皇帝下江南有關。有壹次,乾隆微服巡遊西湖,下起了小雨,乾隆便到壹個茶農家中避雨。茶農熱情好客,為乾隆奉上了香醇的明前龍井茶。乾隆品嘗到如此好茶,喜出望外,心想要是帶壹些回宮就好了,可又不好意思開口向茶農索要,於是趁主人不註意,抓了壹把茶葉,藏在袖內。

雨過天晴,乾隆辭別茶農,繼續遊覽西湖,直到黃昏才來到壹家小酒館用膳。他點了幾個小菜,其中有壹道是清炒蝦仁。點完菜後,乾隆想起衣袖內的茶葉,便取出給店小二,讓他泡壹杯茶來。店小二看到袖內露出龍袍壹角,嚇了壹跳,拿了茶葉奔進廚房。正在炒蝦仁的廚師聽說皇帝到了,驚慌之中把店小二拿來的茶葉當做蔥花撒進菜裏,店小二又在慌亂中將“茶葉炒蝦仁”端給了乾隆。

饑腸轆轆的乾隆見此菜蝦仁潔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胃口大開,連聲稱贊:“好菜!”“龍井蝦仁”由此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