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術
進行整地
楊梅園建設時,要進行整地。整地壹般采用修建等高梯田、等高溝、魚鱗坑的方法。
(1)等高梯田適用於在10-25°的坡面上修築梯田。在坡面上,按等高差或行距,以0.2%-0.3%的坡度預先測出等高線。壹般在進行等高線定線時,應自下而上進行,先沿最低等高線進行地基清理。基礎清理的深度應取決於土層的厚度。石壁梯田,壹般0.5-1.0m深。基礎清理寬度應隨著梯墻的加高而增加,壹般為0.3-1.5m..築梯田墻時,要翻土並同時耕作,把上坡的土翻向下坡,使梯田向內傾斜3-5度左右,然後深翻,使整個梯田的土變松。
(2)等高溝是將坡地果園長坡改為短坡的水土保持措施,適用於坡度6-10、土層較深的坡地。在山坡上按等高線挖溝,挖出的土堆放在山坡溝旁,修築溝(埂)。沿溝外邊坡等高線種植1排楊梅。壹般溝的寬度為50-70cm,溝的深度為30cm。海溝內每隔5-10m修築壹道堤壩,形成竹節狀。溝槽的高度和深度大致相同,溝槽外坡略長於溝槽內坡,溝槽寬度略大於溝槽寬度。
(3)如果地形復雜,不適合修建水平梯田和溝渠,可以修建魚鱗坑來保持水土。具體做法是:在等高線上確定種植點,以種植點為中心,從上部挖起,修建壹個外高內低的小半月形梯田。梯田的外緣堆著石頭或者土。楊梅的株行距通常為4m×5m、6m×4m、5m×4m3。魚鱗坑直徑2m,其中種植孔直徑1m,深度80cm。
具體做法是:確定種植孔後,挖土層露出巖石,然後在距離種植點30-40cm處,與地面成65-75°角鉆壹個1.0-1.2m深的孔,再裝炸藥1-2筒,裝雷管。
田間種植
(1)挖種植穴種植穴宜設置在距梯田或魚鱗坑外緣1/3處。根據株距要求,量出種植穴的位置,然後以種植點為中心挖種植穴。種植孔規格為長1m,深0.8m。壹般來說,種植穴是在秋冬季節挖的。挖種植穴時,表層土要放壹邊,深層土要放壹邊。表土應與腐熟的農家肥和過磷酸鈣混合。春季種植時,先放壹定量的表土,然後放入肥料和土壤的混合物,最後放入深層土壤,然後再種植幼苗。種植基肥和過磷酸鈣的配比方法有四種:①垃圾或堆肥50kg,過磷酸鈣0.5-1kg;②家禽糞便25-30kg,過磷酸鈣0.5-1kg;③菜籽餅或豆餅5公斤,過磷酸鈣0.5-1公斤;④ 25-30kg山雜草或燒泥草皮。
(2)種植密度應根據果園的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品種特性和樹冠管理技術來確定。壹般如果氣候炎熱,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施肥多,種植可以稀植;如果土壤貧瘠,土層較淺,坡度較陡,可以種植得較密。壹般每667平方米種植15-40株楊梅。株距有5m×7m、4m×6m、5m×4m等幾種規格。
(3)種植時間在冬季有凍害的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春季即2月下旬至3月中旬種植為宜。在冬季無嚴寒的溫暖地區,可采用秋播或春播,即10年10月上旬至12年2月上旬,或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種植應在陰天或雨天進行。要特別註意不要在有西北風的天氣種植。
(4)種植方法壹般,應選擇品種純正、砧木和接穗愈合好、根系發達、苗鮮壯、無病蟲害的壯苗種植。
大苗必須移植或與土壤近距離種植。長途運輸苗木必須精心包裝。運到果園後,種植前要把根泡透,然後松袋種植。
種植前要適當剪掉過長過密的枝條,把長的須根剪短,然後蘸黃泥。種植時最好選擇溫暖多雲的天氣,避開西北風的天氣。種植時,先在種植穴內施底肥,然後將幼苗放入穴內,矯正距離,橫平豎直,將幼苗放直,使須根向四周延伸,避免彎曲。砧木接口要放在背風方向,防止被吹落,有利於接口愈合。種植時,壹定要將幼苗拉直,使細根舒展,逐漸將細土填入根部,用棍子夯實,用填充物夯實。填土半填時,施燒泥灰,然後壓實填土。土壤最上層的厚度應高出地面20cm左右,幼苗的界面應外露。幼苗種下後,要用足夠的根水澆灌。澆水後覆蓋壹層疏松的土,用塑料薄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種植後立即進行莖稈固定,即在幼苗連接處上方30cm處剪去頂梢,促進下部長出新梢,然後選擇3-4個健壯的新梢作為主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