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三方想要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引人註目。最近有媒體爆料,他們合作的平臺名字出來了,叫“CHN”,取自三家公司的拼音首字母。
事實上,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這個“CHN”本來是這個合作項目的內部名稱,並不是平臺的最終名稱。而且按照長安內部的工作流程,這個名字早在品牌對外發布之前就存在了。
名字重要嗎?當然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三家公司會壹起做什麽?還有,原來的蔚來在哪裏?壹系列相關事件,我們來梳理壹下脈絡。
打破“CHN”的詛咒
2020年,任何沒有純電動平臺的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電動化”了。而且純電動平臺的研發很貴很貴,沒有實力的車企不敢搞。敢說自己有平臺,自然信心滿滿。
而且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合資品牌表現出了誠意。已投產/發布的純電動平臺,包括大眾MEB、豐田e-TNGA、通用BEV3、雷諾-日產-三菱CMF-EV等,以及65438年2月2日才發布的現代汽車集團純電動平臺E-GMP,無疑,是時候爭奪純電動平臺了。
作為自主品牌陣營的掌門人,長安怎麽會掉隊?165438+10月14日,在首屆央視“首發”節目中,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正式宣布,長安汽車將與華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壹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其高科技高端智能產品即將上市。
三方共同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包括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壹系列智能汽車產品和超級“車駕”智能生活和智能能源生態。
其中,最核心的當然是三方共同搭建的平臺。據記者了解,這個平臺將是壹個純電動平臺。這個平臺已經在長安建立,項目名稱是CHN項目。這也是相關媒體平臺名稱的由來。
另外,“抱團打天下”已經是行業對抗不可知未來最有利的方式。除了長安、華為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10月底,SAIC和阿裏也宣布推出高端智能純電動品牌“智極汽車”。
另壹方面,這個高端品牌對外神秘,披露的信息很少。記者拿著“CHN”這個名字去問長安汽車的相關人士,這個“CHN”就像壹個咒語,大家避之不及,就像壹個空谷回音。
真的有這麽神秘嗎?不是的。根據內部信息,可以分析清楚很多線索。
事實上,早在7月8日,華為董事兼首席供應官姚福海就帶隊到長安考察,就供應商管理、開兩店管理、陽光采購、簽訂采購合同等模式進行了交流。雙方表達了在情報和供應商管理方面合作的意向。
緊接著,華為智能汽車BU首席驗證官張帶隊參觀長安新能源(長安合作主體),雙方就“測試設備能力、項目智能座艙驗證方案、動力系統及高效熱管理NVH性能保障方案、項目進度要求、法規認證要求”進行了深入交流這是合作的核心。
此外,長安此次帶隊的張負責人是“EPA2項目戰略合作夥伴”。關註這個“EPA2項目”。記者在上壹篇文章中說過,長安新能源正在研發的兩個平臺分別是EPA1和EPA2。
隨後,7月底,長安采購中心帶隊前往華為在深圳和東莞的兩個基地,進行對標學習交流。“針對目前的痛點,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對接和討論。”8月18日,長安就本次對標交流做了報告分享交流會。
最重要的是,6月65438+10月65438+6月6日,召開了“長安與華為CHN合作項目讀書總結會”,這是華為團隊第壹次集體到長安汽車開會,共同開發。接下來我們知道,165438+10月14,長安正式宣布三方合作,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所以從整個工作和對接過程來看,我們知道這個項目很早就開始了。項目名稱CHN已經存在很久了,這並不代表最終的平臺名稱。
站臺是哪個站臺?
當記者詢問長安汽車相關技術人員時,他想弄清楚的壹個問題是,這個CHN平臺是哪個平臺?這個平臺和長安新能源的EPA1、EPA2平臺是什麽關系?
我們知道開發壹個平臺的時間永遠是三到五年。長安、華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發布壹個平臺,新的開發肯定來不及。最現實的解決方案是使用現成的或者量產的平臺。
所以,答案很明顯。長安、華為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將聯合推出的平臺是EPA2。而且根據雪球論壇的信息,EPA2是EPA平臺的高性能版本,具有明顯的前瞻性。EPA1平臺(長安稱C385項目)屬於普通平臺,因為是緊湊型純電動汽車平臺。
記者詢問長安內部相關人士時,受訪者均三緘其口。可以說大家都知道這個平臺是怎麽回事,只是不會說出來。但實際上這個CHN平臺也就是EPA2平臺,相當於長安新能源協會自己用,也會被華為和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享用。
那麽,華為在這次合作中能做些什麽呢?現在可以確定的是,“CHN平臺”將搭載華為的智能駕駛艙平臺CDC、智能駕駛平臺MDC以及部分三電組件。實際上,有兩個域控制器。而首款量產車預計會在?2022年上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安、華為、當代Amperex Technology,Limited三家都有合作,長安依然占主導地位。當代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在這個合作項目中的角色是作為品牌電池供應商,有可能與華為、長安在資本層面進行合作。這壹具體情況還有待今後持續關註。
據長安內部社區長安家園報道,10,16,“CHN?該項目旨在基於三方的能力優勢,研究汽車應用生態和車輛。OS、計算和通信架構、高壓系統、底盤機械等平臺技術。”
本次會議後,長安智能所項目負責人強調,要將華為中央電子電氣架構的領先技術與長安機械的高電壓、碰撞、CAE等專業優勢相結合,形成技術互補,夯實傳統汽車轉向智能汽車的技術基礎。換句話說,華為“軟”,長安“硬”,軟硬結合。
華為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在長安發布這壹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後,加上高端產品序列UNI系列,業界稱之為“雙高端”模式。長安在“新四化”和高端化的過程中也做了壹貫的準備。
此次合作,華為主要提供智能解決方案,即智能駕駛艙平臺CDC和智能駕駛平臺MDC。為什麽只有兩個域控制器?
這是我之前說的。華為“軟”,長安“硬”,軟硬結合。
在去年6月22日10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高峰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誌軍強調了“不造車”的決心,並表示汽車行業在走向智能網聯汽車後,要全面融合ICT技術。這幾十年的發展和成就應該是讓汽車走向分布式以太網+三域控制器的架構,實現軟件定義汽車。
換句話說,華為定義了三個域控制器:VDC(智能車輛控制平臺)負責車輛和底盤域,MDC(智能駕駛平臺)負責自動駕駛域,CDC(智能駕駛艙平臺)負責娛樂域。但在整車和底盤領域,長安是不可能轉讓控制權的。這是華為不敢挑戰的地方。
因此,這款智能高端品牌的首款車不會在智能駕駛、智能駕駛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雲服務五個方面搭載華為整套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所以不會像ARCFOX壹樣標上華為搶眼的HI預告片。
CDC是華為的強項,基於車標麒麟芯片(帶降頻處理和14nm工藝)、鴻蒙系統OS操作系統(需要驗證),包括剛剛發布的HI品牌下的Harmony cockpit操作系統(此前業內HiCar系統只是手機的投屏功能)等整體解決方案。這也是長安看重的功能。
自動駕駛方面,比這個強的長安有自己的解決方案。廣州車展亮相的UNI-K,以及之前的品牌日,長安帶來了自己開發的解決方案。
UNI-K基於方舟架構,擁有36個傳感器(包括6個毫米波雷達、13攝像頭、5個激光雷達和12超聲波雷達)、高精度地圖和5G-V2X模塊,可實現L3級無壓力自動駕駛功能。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L3~L5自動駕駛最重要的部件之壹,方舟架構中使用的激光雷達預計將來自華為。華為此前發布了壹款半固體激光雷達,優勢是成本低,預計售價數百美元。
今年8月,在武漢藍皮書論壇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華為在有壹個光電技術研究中心,正在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在短時間內快速研發出100線激光雷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至200美元,甚至65,438+000美元。”在這個價位上,方舟架構可能會優先考慮華為的lidar。
再說,?165438+10月27日,在“互聯網汽車烏鎮夜話”論壇上,BAIC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BU總裁俞還透露:“我們與華為共同打造了ARCFOX Extreme Fox的最新產品HBT。新車配備了三個96線激光雷達、六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和13個超聲波傳感器。華為提供的芯片計算能力達到每秒352萬億次。”華為激光雷達上車的傳聞是真的。
再來看長安汽車對本次CHN項目的描述:“長安團隊和華為團隊分別梳理和總結了DVP架構驅動的ZOA和SOA設計、SOA開發流程和工具鏈設計、高低物理架構設計、機械和高壓接口標準化等階段的工作進展、成果和問題。”意思很明確。
哪個公司會做?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是,長安、華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主體是哪家公司?
根據記者之前在長安E生試駕的經歷,2018?2008年成立的長安蔚來,早已參股華為,“由華為主導”。記者當時還是很驚訝的。華為為什麽領先?
長安蔚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和10,最初分別設定為長安汽車和蔚來汽車控股股份。45%,另有10%由公司高管團隊持有。但實際分成比例是長安汽車50%,蔚來50%。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9月,長安汽車在2020年半年報中披露,報告期內,長安汽車收購長安蔚來,將公司納入合並報表範圍,對公司的直接持股比例由50%增至95.38%。也就是說,蔚來的股比已經降到了4.62%。
現在答案出來了,蔚來顯然退出了這個合作項目。長安蔚來近期肯定會改名。當時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蔚來在重慶招聘了100多人的團隊,沒有壹個是總部過來的。”這說明蔚來之前並沒有打算在這個項目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妳為什麽辭職?其實道理很簡單。蔚來的戰線拉得太長了。前期出於戰略考慮,拉了很多合作夥伴擴大聲勢。現在合肥市政府投入了6543.8+00億,蔚來形勢已經穩定,開始收縮戰線,逐步退出是最好的辦法。長安蔚來是第壹個。
接下來,廣汽蔚來可能是未來蔚來退出的第二家。最近我們看到廣汽蔚來聯合創始人廖兵頻頻接受媒體采訪,呼籲發聲。事實上,廣汽蔚來的命運並不樂觀。
那麽,顯然三方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是基於長安蔚來的,華為應該會逐步註資完成相關的股份轉換。當然,註資金額需要雙方協商。
還有傳言稱,騰訊可能會接手蔚來在長安蔚來公司的股權。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騰訊從吳彤科技開始就和長安有合作,長安E-life使用的車機系統就是騰訊參與的吳彤車機耦合系統。
所以,無論長安官方確認與否,騰訊都不會陷入這場博弈。畢竟,阿裏巴巴正在押註SAIC、小鵬,而百度已經多次投資了魏瑪和各種汽車公司。BAT中,騰訊是蔚來的第二大股東。
據記者判斷,騰訊無論如何都會加入長安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而長安、華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騰訊將“拯救”長安新高端品牌的這場遊戲,無疑帶來更多想象空間。長安作為自主品牌的主導力量,面對各種力量的競爭,在“新四化”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
文/王曉曦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壹句話評論”關註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訪問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