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帶妳走進重慶十大名菜——川味粉蒸肉。
川味粉蒸肉是川菜中的名菜之壹。蒸肉糯而香,酥而爽口,肥瘦相間,紅白相間,嫩而不膩,米粉油潤濃郁。
歷史淵源
在餐飲行業,壹旦說起蒸肉的起源,眾說紛紜,大家壹直都是面紅耳赤。我主要說川味蒸肉,我會客觀看待蒸肉的起源。
好幾個地方都有關於蒸肉起源的故事。
1,江西:據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記載,粉蒸肉是江西名菜。在江西,每年長夏都要吃米粉肉,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烹飪技藝,尤其是南昌新建、豐城等地。
2.重慶:重慶起源的故事很幽默。據說宋朝有個貪官叫朱,老百姓都很討厭他。衙門外有個酒樓廚師。為了諷刺這個官員,他做了壹個“繩子綁豬吃”來諷刺這個官員。沒想到,很好吃。姓朱的官員天天去吃。後來他們才知道是在諷刺他,在衙門裏氣得不行。
3.湖北:“綿陽三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據說,陳友諒從老家綿陽遠征采石磯前夕,為了安慰將士,鼓舞士氣,請部隊廚師按“鄭”字做了壹些家鄉菜,寓意遠征勝利。聰明的廚師根據“簽”和“蒸”的含義制作了蒸魚、蒸肉和蒸餃。後來,人們也用“三蒸”作為招待客人的大菜,這種做法壹直流傳到2020年。粉蒸肉是三大蒸肉之壹。
4.河南:明末清初,崇禎皇帝微服出行,抵達鄭漢。當時天色已晚,就住在壹個叫丁的農民店裏。石鼎夫婦把家裏過年準備的扣碗肉拿出來,加工後送給崇禎食用。崇禎吃完後非常高興,立刻帶石鼎夫婦入宮,還把石鼎的蒸肉傳了下來。
5.杭州:相比之下,杭州的蒸肉起源要晚壹些。當時杭州酒樓的廚師為了滿足夏季遊客的需求,用“曲院風荷”的鮮荷葉將炒香的米粉和調味豬肉包裹起來蒸熟。
看吧,各有各的道理,但無論如何,他能有這麽多傳奇故事,恰恰證明了他的名菜名不虛傳。
對於川菜菜譜中包含的粉蒸肉,就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了。
嚴格來說,川菜是八大菜系中最大的創新菜系。四川歷史上經歷了八次移民,最後壹次是五六十年代的三線建設。
外地人的遷徙為川菜增色不少。川菜和重慶菜經過無數外來菜系的改良和發展,造就了川菜的主要特色:“壹菜獨大,各色皆美味”。
四川廚師普遍認為,粉蒸肉是在四川灌制時從湖廣傳入的。通過花椒和胡椒的使用,創造了獨特的川味米粉蒸肉,正式列入川菜菜單。
2065438+2008年9月,《中華料理》首次向全球發布。川味蒸肉入選“重慶十大名菜”,成為全國340道經典名菜之壹。
生產方法
口味類型:家常菜,爛,香
1、80%的大米和20%的糯米放入鍋中炒,然後加入胡椒粉和五香粉壹起炒;自然冷卻後,杯成蒸肉粉;
2、五花肉皮,切成硬幣厚的塊;
3.用白酒泡過的紅辣椒,和小蔥壹起剁成椒麻,比例2:1,直到感覺細膩為止;
4.按肉的20%加入蒸好的肉粉,然後加入料酒、黃酒、散裝活性酒醅、夾江豆腐腦、鄄城豆瓣、川鹽、白糖和水拌勻;可以加點糖,拌勻,加入明油;
5.上菜後蒸1小時(蒸的時間受餐具等影響。,以保證肉蒸透,口感不油膩),然後根據季節選擇土豆、紅薯或豌豆作為底料;
6.出鍋後撒少許紅油,撒上蔥花。
口感:主要口味是家常,回味差香,微甜,細膩柔和,口感豐富,層次感強。
妳學習失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