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素鍋包肉的做法大全竅門

素鍋包肉的做法大全竅門

鍋包肉(英文名:Fried Pork in Scoop),原名鍋爆肉,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成菜後,色澤金黃,口味酸甜。

鍋包肉是為適應外賓口味,把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壹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將豬裏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

中文名

鍋包肉

外文名

Fried Pork in Scoop

分類

家常菜

口味

酸甜

主要食材

豬裏脊肉,雞蛋

精品薦讀

鍋包肉(yòu)正傳

作者:地道風物

快速

導航

制作工藝

菜品特色

食用須知

形象推廣

獲得榮譽

菜品歷史

清朝,旗人鄭興文6歲隨父來到北京,漸漸對廚藝產生了興趣,後拜淮陽菜傳人陳才保(音)門下。[1] 1907年,鄭興文到哈爾濱濱江道衙門,當上官廚,給道臺杜學瀛料理膳食。道臺府裏經常會宴請國外賓客,尤其是俄羅斯客人。由於外國人喜歡吃甜酸口味。杜學瀛就命府內廚師變換菜肴口味。鄭興文就把原來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壹改使哈爾濱成為鍋包肉的起源地。[2]

***8張

鍋包肉

這道菜讓俄羅斯客人非常喜歡,每次吃飯都要點這道菜。由於用急火快炒,把鐵鍋燒熱,把汁淋到鍋裏,浸透到肉裏,所以起名叫“鍋爆肉”。俄羅斯人發“爆”音為包,時間壹長,“鍋爆肉”就演變成為“鍋包肉”。[3]

西安事變以前,東三省歸屬張氏家族管轄,很多道臺府裏的菜,都屬於禁菜、私菜。日本侵占黑龍江以後,壹些民間工藝、美食菜譜逐漸外流,鍋包肉也開始在哈爾濱以及外部流傳。遼寧人對鍋包肉進行了改造,最後壹步改用番茄醬或者番茄沙司,外觀像極了哈爾濱的“櫻桃肉”,減少了鍋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黃。[4]

***2張

鍋包肉

制作工藝

制作方法

做法壹:傳統做法

食材

豬裏脊肉300克,土豆澱粉150克,白糖100克,醋100克,醬油、鹽、香油、蔥、姜、蒜、香菜適量。

做法

1.首先把豬裏脊肉切成3毫米厚的大片,用適量鹽抓勻、入底味,澱粉加水泡透,待澱粉沈澱,把水倒出。

鍋包肉

2.把澱粉放到裝肉的碗裏,抓勻,蔥姜切絲,蒜切片,香菜梗切段。

3.鍋上火,加入3斤油,待燒至七成熱時,逐片下入掛好澱粉的肉片,炸至3分鐘左右,外表挺實、敲時有清脆聲撈出。

4.待油溫上升至八成熱,再下入肉片復炸,把糖、醋、醬油、香油調勻,肉炸脆用漏勺撈出。

5.鍋留底油,放蔥、姜、蒜炒香,放入炸好的肉片,烹入糖醋汁,顛翻均勻,加香菜梗,出鍋裝盤即可。[5]

做法二:家常做法(1)

食材

豬肉200克(梅肉或裏脊),蕃茄醬25克,白醋25克,白糖25克,鹽2克,黃酒10克,姜、蔥、香菜、玉米澱粉適量。

做法

1.豬肉頂刀切半公分厚片,用1克鹽和10克黃酒抓勻腌上備用。

2.姜蔥切細絲,香菜切段兒備用。

3.玉米澱粉調成稠漿狀,放少許油再抓勻備用。

4.鍋坐油燒至七成熱,將肉片放進調好的糊中沾勻兩面,放入鍋中炸至定型撈出。

5.再將油燒至八成熱,放肉片復炸至表面酥脆撈出。

6.炒鍋刷凈放少許油大火燒熱,下蔥姜絲煸炒壹下。

7.然後將肉片和香菜放進鍋中,壹邊澆汁兒壹邊炒至肉片沾勻汁水即可出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