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年,祭竈,是民間祭竈的日子。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神都會向玉帝報告善惡,讓玉帝賞罰。所以,送竈的時候,人們把糖果、水、煮豆、祭祀用的竈放在竈王雕像前的桌案上。祭竈時要用火將關東糖融化,塗在竈神的嘴上,表示竈神嘴甜,能幫他說好話。
除塵“除塵”壹般是在爐子送來後進行,意為打掃衛生,迎接新年。大掃除是過年的第壹件大事。每年全家齊上陣打掃房子,擦窗戶,洗衣服,刷洗鍋碗瓢盆,實施壹次幹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欲望。
寫春聯貼春聯之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為新年營造氣氛,預示新年吉祥。民間講究,神必貼,門必貼,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像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是敬慕祝福之詞。
除夕夜吃“團圓飯”是很自然的事。全家人聚在壹起,吃了壹頓豐盛的晚餐。吃完年夜飯,壹家人會坐在電視機前,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到半夜。這種觀賞習慣成為“迎新年”的新民俗。
穿新衣在農歷大年初壹,男女老少都要穿新衣,這意味著新年的新氣象。30號晚上會準備好新衣服以求好運,這也是新年裏必經的過程。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渴望春節,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新年正月初壹的清晨,在家裏的神和祖先的牌位前供奉茶果和湯圓,全家燒香祭拜。吃完圓子,水果茶等。,出去給長輩拜年。春節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他們健康長壽,長輩可以把提前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從初壹開始,臺州人見到大家總要說“新年好”“恭喜發財”。只要是在正月,就可以算是過年了。
春節期間,元寶茶披上新裝,家裏擺上香煙和糖果,招待前來拜年的人。晚輩給長輩拜年會得到壓歲錢。客人拜年要喝紅棗或金桔泡的“元寶茶”和壹些小吃。零食主要是糖果和蛋糕。糖果象征著新年的甜蜜,蛋糕象征著新年的升起。
正月年九,泰興、高港的居民迎來年九的習俗。被稱為人脈,人們互相邀請,有的人宴請數日,達到數十天。招待家庭新婚丈夫、兒媳和孩子的教師,常與“請春”合稱,分別稱為“等女婿”、“等新娘”、“等丈夫”。
回臺州娘家,出嫁的女兒會在正月初二回娘家拜年。這壹天,女兒和女婿提著大包小包來拜年,老公會忙忙碌碌,聚精會神地接待女兒和女婿!在姜堰,初二的時候,會有大人在家裏的地板上到處扔錢,讓家裏的孩子掃地掃錢,這也意味著財源滾滾。
搶財神是正月初五的“財神日”,臺州人搶“五道神”。人們相信越早接受財神越好,第壹個接受的就是真神。所以壹到初五,家家戶戶都打開門窗,人們點上香,點蠟燭,放鞭炮,爭著把真正的財神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