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鏈接:
鏈接:/s/1 EADVMPGVSP _ oz w4 a 4 hm i8 w
提取代碼:7m19標題:天才指導的歷程
威廉·鄧納姆。
譯者:馮渺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1994-12
頁數:320
內容介紹:
這本書用類似的方法研究數學,書中的大師創造定理,而不是小說或交響樂。所以,這本書不是典型的數學教材,也沒有壹步步演繹數學某些分支的發展,也沒有強調數學在確定行星軌道、理解計算機世界、甚至清算支票等方面的應用。當然,數學在這些應用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並不是這些世俗的功利主義促使歐幾裏德、阿基米德或喬治·康托爾投身於數學而從不後悔。他們認為不應該用功利目的來為自己的工作辯護,就像莎士比亞不必解釋他為什麽寫十四行詩而不是菜譜,或者梵高為什麽畫油畫而不是廣告畫壹樣。
在本書中,我將從數學史的角度討論壹些最重要的證明和最精妙的邏輯推理,並重點討論這些定理為什麽具有深遠的意義,以及數學家們是如何徹底解決這些迫切的邏輯問題的。本書的每壹章都包含三個基本組成部分:
第壹部分是歷史背景。這本書提到的“大定理”跨越了2300多年的人類歷史。所以在討論某個定理之前,我會先介紹壹下歷史背景,當時的數學情況甚至整個世界的概況。和其他任何事物壹樣,數學是在壹定的歷史環境中誕生的。因此,有必要指出卡爾達諾二次方程的解出現在哥白尼日,即《心論》發表後兩年,英王亨利八世去世前兩年,或者強調青年學者艾薩克·牛頓於161年進入劍橋大學時,君主制復辟對劍橋大學的影響。
第二部分是傳奇。數學是現實人類的創造,數學家的壹生可能體現出靈感、悲劇或怪誕。這本書涉及的定理反映了許多數學家的心血,從交遊廣泛的李昂納德歐拉,到生性好鬥的約翰伯努利,再到具有最庸俗文藝復興特征的赫羅拉莫卡爾達諾。了解這些數學家的不同經歷,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工作。
第三部分,也是本書的重點,是這些“數學本質”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不讀名著是看不懂的;不看名畫,就無法欣賞。同樣,如果不認真地、循序漸進地學習這些證明方法,也不可能真正掌握這些著名的數學定理。為了理解這些定理,我們必須專註於它們。本書的章節只是為了整理理解這些定理的線索。
關於作者:
威廉·鄧納姆,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和博士,現為美國穆倫堡學院教授,世界著名數學史專家。他分別於1992、1997和2006年被美國數學協會授予喬治·波利亞獎、特雷弗·埃文斯獎和萊斯特·福特獎。鄧納姆教授寫了很多,除了這本書,他還寫了數學宇宙:字母之旅通過偉大的證明,問題,和個性,以及其他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