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人們動手能力很強。無論是蓋房子還是其他建築都是靠人力完成的。當時人們的鄰裏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壹些相對復雜的建築,比如房子,都是親戚鄰居互相幫忙完成的。圖為當時人們建造爐竈。
當時在壹些紡織部門工作的大部分是女工,當時人們對性別平等的認識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這幅畫展示了他們學習與機器壹起工作。
50年代的小賣部也是壹大特色。當時所有的小賣部都叫供銷社,由國家管理。人們必須在這個地方購買他們的日常用品,所以許多人夢想在供銷社工作。圖為人們在供銷社挑選產品。
上世紀50年代,農業工作基本靠人力,所以當時很多農活都是壹家做的,在那個年代顯得異常明顯,人多力量大。圖為當時人們在農田裏勞作。
在20世紀50年代,批評地主是很常見的。土地分給農民後,地主成了批判的對象。圖為壹位大媽在數當年後備箱下的爛事。
上世紀50年代,每次鬥地主都要求全體人員到場。鬥地主的時候,男女老少都會拿板凳或者飯碗來觀戰。
面對當年地主的欺壓,老太太指著地主,壹壹細說。跪在地上的樓主壹言不發,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圖為女房東穿著錦緞坐在地上,回憶當年是如何害村的。
都是(115)。圖為(9)樓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