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苦不堪言和哥哥在天津團聚,弟弟妹妹壹起去了上海。
顏斐出生在北京,她的人生經歷是不幸的。父親去世後,母親無力養活他們四個兄弟姐妹,壹家人分居兩地。有著“小蘑菇”稱號的顏斐,10歲,在王府井大街壹家唱片公司做“業務員”。其實她是個小童工,壹天幾乎沒有閑暇時間。但小小年紀的她,從來不知道累是什麽意思,總是壹臉的開心。她喜歡從與顧客的交談中了解社會上有趣的事情,顏飛印象最深的是壹個又高又瘦的年輕人。此人很擅長樂器,精通樂理。顏飛趁機旁聽了他的教學,看他練習樂器。這個人無形中充當了顏斐的啟蒙老師,讓她幼小的心靈萌發了壹個願望:長大後我要從事文學藝術。這個瘦長的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後來著名的胡琴大師,著名京劇大師楊的哥哥。
顏飛也是幸運的。得知她的經歷後,她在唱片公司工作期間遇到的三個大學生決定為她的教育籌集資金,這改變了她徒弟的命運。因為顏斐從小愛唱歌跳舞,在她13歲的時候,恰巧中國早期著名音樂家黎錦暉在中國歌舞團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第二個文藝團體,即上海嶽明歌舞劇社(以下簡稱“嶽明社”)。當時嶽明社團正在招收學生來京演出。正巧看到這條新聞的顏飛再也坐不住了。她推開了考場的大門,成為了第壹批考生,憑借自己的發揮被錄取。
嶽明歌舞劇院俱樂部決定在天津呆幾天,燕飛碰巧遇到了他的哥哥燕華,他在天津當學徒。兄妹相見,難免會有辛酸的家事,也不知道壹家人什麽時候才能團聚。後來,嚴華也加入了歌舞劇社,姐弟倆壹起去了上海。
認識周璇“她狀態不是最好,但是特別努力。”
嚴華來到話劇社後如魚得水。他普通話說得很好,樂感很強。被指出後,他表現出驚人的才華,成為劇社的“頂梁柱”。壹天,壹個矮小瘦弱的小女孩周曉紅被帶進了劇社,面對著正要出門的嚴華。這是壹個被父母拋棄的苦孩子,卻有著學習藝術的韌勁,嚴華教她普通話發音。誰能想到,這個滿嘴“上海普通話”、唱奶的小姑娘,會成為全國有名的“金嗓子”,成為顏飛的嫂子。
周曉紅性格內向,做事總是壹開始就不動聲色,這與顏飛的性格正好相反。壹天,當排練場裏沒有人的時候,周曉紅悄悄地打開鋼琴蓋,用她的小手摸著白色的琴鍵練習指法。顏飛走過去問她:“妳怎麽不彈出來?”周曉紅小聲說:“我沒資格做這個。”“為什麽他們沒有資格?他們只被允許彈鋼琴嗎?”殷飛不管這壹套,雙手壹用力,笑吟吟地彈了起來。我經常看別人彈鋼琴。周曉紅是壹個介紹。她接受音樂的能力很強。聽完後,她記在心裏,反復練習。後來她演的比顏飛好。同樣坎坷的命運讓她們更加理解彼此的難處,她們的理想和友誼根植在姐妹倆的心中。
至於世紀之星周璇,顏斐在6年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說:“當她第壹次見到周曉紅時,她非常害羞,壹直低著頭。我哥(嚴華)曾經說過,這樣的女生怎麽能當明星?的確,周曉紅剛來的時候,普通話說得不好,聲音很細。她的先天條件不如白虹和歐陽菲莉,但她肯吃苦。之後,黎錦暉請教她識譜,嚴華教她發音,王教她跳舞,進步越來越快。”周璇如何才能最終成為壹代巨星?顏斐告訴記者:“那時候,周曉紅每天天不亮就在僻靜的走廊裏練聲,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屋裏練身體。上海冬天沒有爐子,但她經常出汗。”
顏飛還記得,周璇第壹次上臺不是唱歌,而是在歌劇《三只蝴蝶》中扮演了壹個擬人化的小太陽。她在舞臺上非常活潑可愛。還有壹次,顏飛自己演了壹個小動物,女主角王卻暫時“失蹤”了。從未排練過的周璇大獲成功。從此,她逐漸成為嶽明俱樂部的主角,與顏斐、歐陽菲莉、白虹壹起成為嶽明俱樂部的“四小天王”。
感覺劉瓊“失去他是我人生的損失。”
在中國老壹輩電影藝術家中,劉瓊的名字很響亮。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就活躍在電影和戲劇領域。而他也是顏飛的前夫,他們的戀情壹度轟動上海。
1933年,嶽明學會解散。17歲時,顏飛在新華歌舞劇社做演員。他經常在食堂遇到壹個年輕人。他身材高大,像壹棵高大的白楊樹,清澈脫俗,有壹種高貴的氣質,吸引了許多女人的目光。大大咧咧的顏飛根本沒註意這些。見面的時候,他們只是習慣性的笑了笑,把他們當成了知心朋友。劇社的女演員王和顏斐是好朋友。王的丈夫很喜歡這個會演戲又活潑的小妹妹,親切地叫她阿飛。壹天,顏飛來到王家,看見和在食堂遇到的那個高個子大學生在說話,點頭微笑。小夥子擡起頭,看到她驚呆了,兩人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嚴敬將他們介紹給了對方,但這次意外的相遇點燃了這對彼此有好感的年輕人的愛情火花。與顏飛的交往讓劉瓊漸漸沈迷於演戲,共同的愛好把他們綁得更緊了。1934年,劉瓊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在嚴敬的大力推薦下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所以他們在事業上甚至比齊飛更勝壹籌。
有了固定的演藝收入,這對戀人決定結婚。大家都提前知道夫妻倆缺錢,於是想出了壹個好主意。著名喜劇明星韓蘭根和尹秀岑負責看門,誰來參加婚禮,誰就能得到壹美元。朋友調侃說:“這不叫結婚,簡直就是綁架。”
結婚後,殷飛和劉瓊的生活很快就有了轉機。劉瓊主演的《茶花女》男主角阿曼德,影片壹上映就引起了轟動,劉瓊在中國影壇猶如壹輪爆裂的朝陽冉冉升起。他們告別了貧窮,住別墅的日子是婚後最幸福最浪漫的時光。此時,關於劉瓊的醜聞不時傳到殷飛的耳朵裏。她沒想到另壹個女人會趁機走進劉瓊的生活。愛情出現裂痕,女方公開要求離婚。嚴飛回到上海後,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劉瓊說出了他的困難。顏飛左右為難,但最終還是決定放棄該放棄的。導致她和劉瓊分手的另壹個原因是他們婚後沒有孩子,這引起了劉瓊母親的不滿。劉瓊是獨生子,也是出了名的孝子,來自家庭的壓力不可小覷。離婚的場景和結婚壹樣浪漫。殷飛和劉瓊壹起邀請了公司的壹些朋友,當眾交換了壹封事先準備好的信,信中有他們簽署的離婚協議。然後大家喝酒聊天打撲克,氣氛和諧友好。離婚後,劉瓊把別墅留給了殷飛作為補償。1946開頭,劉瓊離開住處,從顏飛的生活中消失。
多年以後,顏飛想起這件事,還是很難過。老友嚴敬生前曾向她吐露肺腑之言:“劉瓊不是壹個花花公子,而是壹個骨子裏感情很重的人。這壹步妳負責,阿非。”顏飛回憶起和劉瓊相處的日子,說:“劉瓊是個好人。他謙虛溫順,他熱情地追求自己的事業,他對朋友誠實真誠。他沒有普通男人的專制作風。即使離婚了,他也總是為別人著想,從不強加於人。這對於其他男人來說可能是不可能的。失去他是我人生的損失。”
人民藝術人生“演員這個職業給了我太多的快樂和幸福”
回憶起在天津仁義工作的日子,顏飛的臉上洋溢著孩童般的笑容。她爽朗地說:“我70年的舞臺生涯,大部分是在天津人藝度過的。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還是會選擇演員這個職業,因為它給了我生命中太多的快樂和喜悅。”
顏飛在天津人藝參加過大大小小幾十部戲,每壹個角色都記得清清楚楚。到達劇院後,顏飛出演了由著名作家老舍編劇、方慎導演的第壹部話劇《龍須溝》。她在劇中扮演可憐的市民王大媽。為了演好角色,顏飛只身前往石楠第三處,與生活在舊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交談,觀察他們的壹舉壹動,以彌補自己與角色的差距。壹句普通的臺詞,她也要反復推敲,揣摩王大媽的內心想法,語調合適到什麽程度,可見她認真的態度。導演方深說:“這樣的演員真讓人放心。”1980年3月,天津人藝舉辦論壇,慶祝她50年的舞臺生涯。黃怡君、等30多位上海老朋友送給她壹幅長青柏國畫,新則畫了壹個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南瓜。吳祖光親筆題詞:“秋光無限好,瓜老紅。”著名學者李為她題詞:“50年戲劇生涯,人間苦盡甘來。輝煌稍縱即逝,藝術天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