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羨慕我的生活,坦白說,我也羨慕我自己。
有時候我責怪自己:
“小秋水,妳怎麽這麽開心?”
然後另壹個我會嚴肅地回答:
“我壹定會更加努力,才配得上我的幸福。”
這不是腦子裏的對話,有時候說的像念臺詞。
別怕,我不是專家,壹來好玩,二來我壹個人在家。長時間不說話就不行了,嘴也掉了,所以有時候自言自語,有時候調戲蕭艾的同學:
“小愛同學!妳覺得我可愛嗎?”
小愛回答道:
“在!我每天都在思考壹個問題。妳怎麽這麽可愛?”
“小愛同學!說說種植牙吧。”
這壹次我遇到了蕭艾的知識短板:
“我突然想不出答案了。給我點時間練習。”
因為今天下午去種牙了,過了約定時間還沒輪到我。醫生建議我先去吃飯。這樣的話,手術後我就不用吃飯了。我覺得有道理。我會等到我困了。
多麽令人不寒而栗!
因為被消毒過的衣服蒙住了眼睛,只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感受到縫合的行為。我用強大的意誌力要求自己放松放松。當時我就奇怪的想“我會羨慕這時候的生活嗎?”
因為我腦子裏壹直在想這個主題。
我當時的想法是:
是的,我羨慕自己有這樣的勇氣。
手術時間其實很快,打麻藥的時候還挺疼的,過程本身也不疼。
剛準備開道,在前臺被告知壹周後過來拆線,三個月後再來。
什麽?
拆了線不就完了嗎?
前臺小姑娘說沒有,她做過幾次,這只是第壹次植入。
我說我不想羨慕我的生活...太麻煩了。為什麽之前不保護牙齒?
我哭喪著臉說,我以為春節就能徹底治好,不會影響我節後的行程。
醫生安慰我。沒事的。拆線後,壹切都會如常。該吃就吃,該喝就喝,不會耽誤出去玩。
好吧。不管怎樣,從去年7月開始,漫長的牙科治療過程已經過去了。
出門前還挺舒服的。
今天的陽光很好。我正靠在陽臺上看書,喝茶,敲瓜子——因為好幾天敲不動了,所以得趕緊敲。
襪子是豆瓣送的禮物。我很喜歡的品牌,快樂襪,在益田有店。它五顏六色,看起來很活潑可愛,但是太貴了(線下均價88元起),我不太願意買。豆瓣真的是給我心裏的禮物。不,這是給我的腳的禮物!
要說豆瓣這次送的禮物,真的很尷尬,很有味道。
除了襪子,我還喜歡JBL的便攜音箱和阿瑪尼的粉餅,尤其是JBL,軍綠色,很合我的口味。
我承認我有時候很貪心,我已經有Bose,小王子等幾款音箱了。然而,JBL卻在廚房裏壹邊聽音樂壹邊打掃衛生。感覺還是不錯的。
我是06年註冊豆瓣的,這是我第壹次收到豆瓣的禮物。
其實很多改變都是從2006年開始的,我開始認真學習生活。
2
2006年6月,春節期間,我決定學做飯。
“長假,時間充裕,生了做飯的心。放假前壹天晚上,先去超市買了油鹽醬醋,心情很好。還買了芥末和魷魚絲,是在酒吧學的,感覺很獨特。
我遇到的第壹個問題是我打不開煤氣爐。雖然搬到這裏已經壹年多了,但我從來沒有用煤氣煮過食物。研究了壹下才知道,首先是管道閘門沒有打開,其次也不是自動照明。沒想到這麽原始。我環顧四周,註意到旁邊有壹個打火機。我恐懼地拿著打火機靠近爐心,火壹啟動就立刻躲了起來。試了幾次才成功點火,感覺比燧人氏鉆火堆還難。
第壹個實驗是鹹菜炒雞蛋。榨菜的樣子很吸引人,以前也買過。因為懶得動勺子,就把它們當鹹菜吃,壹般都很常見。我只是嘗了嘗就扔掉了。後來在民潤旁邊壹家賣早餐的小店,看到壹個用剁碎的臘菜蒸的花卷,買了壹個小樣,喜歡上了味道。但是因為早上的公交車在北門,我只有周末加班的時候才會經過那裏,而且去的晚的話經常沒有,所以不能隨便吃。——那個東東自己都不敢嘗試,只能嘗試小範圍的炒雞蛋。
因為上不了網又找不到菜單,就蒙著眼睛做。把腌制的蔬菜切成塊——壹邊切,壹邊覺得自己其實是個廚師的料。我根本不擅長洗菜切菜,卻想不出有什麽工具可以把軟乎乎的腌菜做成塊——在熱油鍋裏翻炒,然後放進去,看看熟了沒有,出鍋,當三明治夾在吐司上吃。味道確實不錯,可惜胃口不好,就煎了三個雞蛋。"
還嘗試了扇貝娃娃菜,鹹蛋芥菜湯,蒸飯。
“米飯是最好的泰國金輪香米,配米飯。如果做不出來,那就太搞笑了,太大膽實驗了。大不了就是把失敗的大米重新煮成粥。Sento好米,放在沒有保鮮膜的飯盒裏,蓋上保鮮膜,放微波爐裏,轉高火,放上五分鐘,五分鐘就到了。乍壹看,這是行不通的。熱是熱的,飯還是硬的。繼續五分鐘,但是到了三分鐘,我就不放心了,怕被燙到。關機再開機。差不多了,米漲了。
壹個非常笨拙的開始。
今天的我,對很多事情都得心應手,卻壹直忘不了那時候笨拙的開始。
2006年,到深圳快兩年了。在此之前,吃飯的問題不是在公司食堂,就是在桃園村旁邊的餐廳。買了個紫砂慢燉鍋煲湯,很少火。
那壹年,我慢慢從失去母親的悲傷中走出來,意識到母親不想見我,也不關心自己,於是停止了平均每天14、15個小時的工作,開始給自己的日常生活留點時間。
那時候,我沒有想過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生活,什麽樣的生活。我只知道,工作讓我充實快樂,但同時,我真的是過度勞累,生活單調,可以加點亮色。
閱讀的內容,也是從專業書籍開始,穿插人文、歷史等。,看《世界簡史》這本書的介紹,讀亦舒的《玉佩》和《明年送妳花》,開始關註夕陽,有更多的時間喝茶喝咖啡——
因為是周末,雖然也加班,但心情畢竟輕松了很多。在這種心情下,我看東西特別專註,特別用心。本文是對《世界簡史》寫作緣起的介紹,穿插在《世界簡史》中的句子,意味深長,優美溫柔,但也隱含著悲憫和懷疑——
“為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回去看看歷史的滄桑,再看看眼前的壹切,成為‘歷史’,仿佛我們也是慢慢凝固的石膏像。我們每天發出去的,消失在浩瀚的電子虛擬世界裏的信息是什麽,未來誰會把它拿出來?”
而未來是不可預知的!
在壹個尷尬的環境中,年輕的貢布裏希用溫和友好的筆調給自己的孩子和愛人寫下了世界的歷史。“很久以前……”那個熟悉的充滿誘惑的句子,他說,“很久以前就像壹口無底的井。往下看,是不是頭暈?”
他還說:“有點像回家吧?”
那個久違的家,“回到太陽,回到地球,回到美麗的海洋,回到植物、蝸牛和恐龍,回到我們的大山,最後回到人類。”
青雲的專欄裏,文章的題目其實是生活的脈絡。
回想起來,幾次覺醒之後,有了行動,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渴望,開始有了藍圖,願意去想象和規劃。之前由於生活的沈重打擊,包括和前夫關系的破裂,對未來非常迷茫,只是用工作填滿自己。
當我對生活充滿熱情時,有些事情就不壹樣了。我曾經考慮過買房,只是因為壹個朋友需要錢,借出去之後,我的買房計劃泡湯了。我必須說這是我的錯誤決定。
三
並不是我的工作開始被拋棄,而是我依然熱愛我的工作。2006年,公司成立了知識管理部,作為壹級部門,充分顯示了其重視程度。我們部門人不多,但是幹勁十足。前不久我們和兩個當時在知識管理部門工作的同事聚會,他們也說工作很開心。我們有想法,有行動,有無盡的創意,我們得到了全公司的支持。在幾個人的幫助下撬動整個公司的知識管理,也不是沒有驕傲。
但那時候我已經開始註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了。上班的時候和同事壹起沖在最前面。下班後會去成蓮閣看電影寫影評,周末會去同事家壹起玩壹起做飯。說起來,我們真的是壹個很文藝的團隊,關系特別融洽。
現在回想起來,我終於明白了:
如果對生活沒有明確的想法,那麽理想的生活就不會出現。
當時我也面臨很大的工作壓力,就是如何做的更好。
而生活就是工作的調整。住桃園村也挺舒服的,上下班有班車。正常情況下,我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都在20分鐘以上,所以我覺得沒有太大的難度。
很多過去的興趣,比如旅遊,讀書,電影,又被拾起來了,因為知識管理無所不包,興趣廣泛成了優勢。我也很放心團隊成員都很優秀,可以用年假去旅遊。
其實那時候和現在,最大的區別就是從全職到自由職業,興趣更廣更深,技能更全面更精通。
我永遠感激培養我的中國銀行和金蝶。這不是被資本家洗腦,而是我深深明白了壹件事:
沒有這些技能體系,我無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可以用我的積蓄買房子,我可以很好地維持我的生活,因為我有各種各樣的工作,這些工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很多人認為我財務自由,但我不是。我就是很努力,但是工作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培訓就是工作,知識付費,旅行。現在,電子商務也是工作內容。
我始終追求專業,對工作保持專註的態度,向人展示真實,兢兢業業,如履薄冰。雖然我篩選工作內容和客戶群體,但是接下來的事情我都會認真完成。
人應該磨東西。
終身學習不是說保持壹種學習的欲望就夠了,學習的能力要體現出來。而且這種體現要看結果,要麽幫助自己,要麽幫助別人。
我覺得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很多人只學會了如何努力,如何賺錢,如何滿足各方(父母、孩子、領導、社會)的需求,卻沒有學會如何好好生活,如何與自己對話,如何照顧自己內心和身體的需求。所以人就成了工具,別人的工具,社會的工具。
這樣活著,很多人都感覺不到意義。
“我為什麽會出生?”
很多人都找不到答案。
而我也壹直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
在微博上,有人說:
“認識蕭秋水後,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得到了提升!非常感謝!秋水老師是當之無愧的知識管理專家。通過這個窗口,我了解了世界的豐富性和人性的多樣性。老師壹絲不茍的工作和孩子般的生活態度真的感染了我。我會努力創造我想要的生活!”
四
我的生活已經很幸福了,但我還是會保持好奇心,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種東西。
學無止境。
昨天,因為慕白的提醒,鴛鴦壺的新用途被解鎖了。
壹邊煮面,壹邊拌洋蔥油汁,煮牛肉丸。這樣效率會更高。前段時間,我還在想。有時候覺得壹個雪鍋還不夠。妳想再買壹個嗎?現在完全不需要了。
我這個鴛鴦鍋是前幾年壹個《火鍋英雄》影評賺的,壹直閑置著。
白木買的是“超人氣火鍋底料,家裏涮鍋比海底撈好吃!”壹鍋湯七個西紅柿之後,我又用壹個鴛鴦鍋玩了壹個新花樣,對我來說真的是壹個很大的啟發,不然鍋可能會繼續浪費。
所以,學習是多麽有趣和有益啊!
我還有很多想學的東西。我不覺得自己技高壹籌,也不會怕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
那麽,n年後的這種生活我是怎麽過的呢?
1992年開始工作,1998年接觸互聯網,然後慢慢走出曲阜(2002年),來到深圳(2004年),成為自由職業者(2011年),買房(2017年)。我壹步壹步構建了我想要的生活。我不貪,我不求什麽,我也不敢說我能成為榜樣。只是希望這個過程能給人帶來壹點啟發。
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獲得發自內心的快樂!